- 心导管检查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 张曹进
- 1484字
- 2020-08-28 09:05:25
第三节 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心导管检查作为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应与临床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相结合综合判断病情。是否需要心导管检查取决于手术的风险/获益比。单纯心导管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死亡率低于0.08%。因此,在多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介入性心血管检查较为常规开展。
一、适应证
心血管检查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方面是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需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判断其严重程度,进而指导下一步治疗。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行心导管检查以明确其诊断。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目前的心导管检查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最为常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常用于疑诊冠心病的患者,以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决策。在2015年的ACC/AHA的急诊胸痛患者影像学检查适应证中指出心血管造影主要用于在以下情况中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
(1)无创性检查无法提供确切诊断。
(2)临床或影像学表现提示心肌灌注不足或室壁运动异常高度疑诊冠状动脉狭窄。
2.心脏电生理检查目前则主要适用于临床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考虑不能排除心律失常等原因,或临床资料基本诊断心律失常需行电生理检查明确其病变的确切部位、类型,以判断有无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内起搏或除颤装置置入治疗指征。
3.相当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无创性检查明确解剖结果并判断其血流动力学情况。目前,心导管检查主要用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畸形的判断;或针对一些已存在肺动脉高压怀疑并发艾森万格(Eisenmenger)综合征的患者,需通过心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判断有无手术禁忌。
4.心脏瓣膜病变多通过无创性检查明确其结构性异常,心导管检查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多为外科手术前冠状动脉情况评估,但是并不主张所有心脏手术术前常规应用,在年轻无危险因素无需其他血流动力学评价的患者,不推荐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5.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以无创性周围血管CT造影更为多见,选择性周围血管造影常作为介入手术的术前评价。如对考虑肺动脉栓塞的胸痛患者,在经皮导管取栓/碎栓/溶栓等治疗前需常规行选择性肺血管造影。主动脉疾病患者需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行主动脉造影。肾动脉狭窄、下肢血管病变等周围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前常需做局部选择性血管造影评估血管病变情况以指导治疗。
6.在心肌病患者中,心导管检查可提供较多的临床资料,如一些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鉴别缺血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可通过测量左室-主动脉压判断梗阻情况。在一些怀疑特殊类型心肌病中,还可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明确病因,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决策。
二、禁忌证
心导管检查为侵入性检查,部分术中需使用肝素、造影剂等药物。心导管检查的绝对禁忌证为:
1.成人患者(18岁以上),或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父母(监护人)不认同此种检查手术。
2.无心血管造影经验或合适的导管室设备。
以下情况则认为是相对禁忌证,经过临床相应处理后可以完成心导管检查:
1.肾衰竭,有明显的电解质异常或洋地黄中毒。
2.未控制的高血压。
3.发热(但与心内膜炎无关),存在活动性感染。
4.心力衰竭未控制。
5.凝血异常,贫血,有出血倾向:包括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其凝血酶原时间>18秒(INR>2)。
6.伴有难以长期存活的非心脏疾病。
7.不管心脏导管(血管造影)结果如何,均不打算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姑息治疗。
8.以往有造影剂过敏史。
9.活动性胃肠出血。
10.妊娠,尤其是前3个月左右。
综上所述,心导管检查的原则是基于患者风险/获益比,排除主观因素,心导管检查无绝对的手术禁忌证,临床工作中需根据病情需要与疾病控制的程度及安全措施的准备,权衡利弊决定其取舍。
(崔亚玲 张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