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儿科医生手册
- 祝益民主编
- 2734字
- 2020-08-28 08:05:3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特征和任务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遗传背景及从受精到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并促使其达到成人所有潜能的一门学科。小儿从受精卵开始到生长发育停止可分为胚胎期、胎儿期、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7个时期,故儿科的年龄范围是从出生开始到生后18岁。重点对小儿从出生至青春期的身体、精神或情感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学不断细分三级专科,分化不同专业。如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开创了围产期儿科学及青春期医学;针对儿童疾患的不同系统和器官,分化为心血管、血液肿瘤、神经、肾脏、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呼吸、消化、感染、急救、新生儿及儿童保健等学科。同时,儿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又派生出许多亚专业,如儿童心理学、儿童环境医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康复学及预防儿科学等学科。
(一)儿科学发展史
早在2400年前,中国古代将儿科称为哑科,大医家扁鹊即为“小儿医”。19世纪西方医学进入我国,至20世纪40年代儿科临床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以后,儿科医疗机构及儿童保健机构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和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近9万多名儿科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巨大改变。主要健康问题虽然总体上还集中在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但发达地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急性传染病已经少见,已着眼于保证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健康、智能发育和社会应对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由于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少数曾经绝迹的传染病仍然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新发传染病严重威胁儿童生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90%以上发生在农村,80%以上死于婴儿期,且60%以上死于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有肺炎、窒息、早产、腹泻和先天性畸形,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做好农村地区儿童的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基层儿科医师队伍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18岁以下儿童约有4亿,新的世纪儿童健康策略在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三个目标及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两大任务,儿科医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或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感染性疾病、关注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对意外伤害进行有效控制、防治先天性畸形及儿童成人疾病等。儿童急救体系建立、遗传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将产生重大突破。医学的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过程中,儿科循证医学将会得到更加重视,转化医学将成为儿科诊治必然的创新动力。
(二)儿科学的基本特征
1.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与成人的差异不仅仅是体格上,最大特点是具有成长性。从出生到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具有明显阶段性的成长过程。全身各系统、器官及组织不仅在体积、重量上不断增大,更重要的是功能不断发育成熟。
2.儿童各个发育阶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①各种器官的功能;②对各种疾病的免疫能力;③对疾病的反应;④药物剂量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⑤心智发育及运动能力;⑥情绪反应的方式和类型。
3.儿童在各个发育阶段中,不但在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方面具有其特点,而且在疾病的发病、病因及表现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身心保健方面的重点各个时期均有所不同。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别越大。
4.儿童多见先天性畸形,易感染,易发生肝脾大,气道容易梗阻,易患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多罹患大叶性肺炎,心血管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新生儿期心率最快,心胸比例较大,新生儿期脑膜刺激征中克氏征常呈阳性。因此,要求儿科专业医师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更应充分重视小儿的特点。
5.儿童是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而儿童的健康对一个家庭乃至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来自社会、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时刻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儿科医师在儿童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必须具备三种品质:①能够用最新的有事实根据的知识和信息开展对儿童疾病的个体化诊治;②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动手能力;③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患儿同情和关爱。
(三)儿童营养与饮食
足够的营养对保证疾病痊愈十分重要。小儿代谢旺盛,每天需要的营养素和水分较多,足够的营养摄入和补充水分是必要的。因此,合理的饮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如果饮食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1.一般治疗膳食
(1)流质饮食为液体,适于高热、极度衰弱、吞咽困难、胃肠疾病及肠道手术后的患儿。2~3小时一次,每天6~8次。供给的热能及其营养素不足,只适用于短期应用。
(2)半流质饮食水分较多,故选用的食物以营养价值较高者为宜。
(3)软食要烹调成细、软、烂的食物,对疾病恢复期易于咀嚼、消化,一日进食三餐,其所含热能及各种营养素均可满足机体的需要。
(4)普通饮食含丰富营养、充足热能。
2.特殊治疗膳食
(1)高热能膳食适于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术前术后,选用含热能较高的鸡蛋、牛奶、黄油、蛋糕等食物。
(2)低热能膳食适于单纯性肥胖症,选用瘦肉、鱼、蛋、豆类和含糖量少的蔬菜。
(3)少渣膳食适于肠炎、伤寒、痢疾、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手术后,选用鱼、蛋、牛奶、豆腐、瘦肉末、瓜类及马铃薯等。
(4)多渣膳食适于习惯性便秘,选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韭菜、芹菜、荠菜等蔬菜。
(5)高蛋白质膳食适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6)低蛋白质膳食适于急性肾炎少尿期、尿毒症及肝性脑病等,选用马铃薯、甘薯、淀粉及含糖量较多的水果等。
(7)少盐或无盐膳食用于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及高血压,每天膳食中含钠量<0.5g时为无盐,<1.5g时为少盐。
(四)儿科发展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近年来围产期医学、发育行为儿科等新型亚专科得到发展。在儿科学实践中,日益重视多学科的协作及增加跨学科的知识,如电脑因特网、分子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实践证明儿童的许多健康问题还需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护理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学科密切合作才能得以解决。要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普及科学知识和开展健康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卫生事业的进步,儿科学的实践范围已有很大变化,儿科疾病谱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传染病已明显减少,多发病的发病率也在降低,儿童体质普遍增强,但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保健发展到包括智能发育及气质、行为、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全面提高。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渗入医疗和儿科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虽然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与先进国家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还需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为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赵正言 祝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