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教你正确防治糖尿病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编
- 8999字
- 2020-08-28 07:02:0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什么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罹患糖尿病后,随着病程的延长,多种糖尿病相关代谢异常和致病因素长时间持续存在,导致糖尿病患者身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受到损伤,甚至逐渐出现功能障碍,在这些组织、器官缓慢发生的、与糖尿病相关的病变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
(1)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周围动脉(以下肢动脉常见)病变。
(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4)糖尿病足病。
(5)其他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还可造成视力丧失、肾衰竭、甚至造成截肢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2.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尽管可以用药物和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但并不一定能使患者的代谢完全恢复平衡。这种不完善的环境可使体内的代谢、激素和生理过程有异于正常人群,突出的表现就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脂和血液流变异常,血糖本身也对代谢物质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糖基化,加之糖尿病容易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这些异常就构成了糖尿病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土壤,可改变多个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导致眼、肾、心和神经的并发症。虽然每种并发症的具体原因并不一样,但如果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其他代谢异常也没有控制达标,再加上遗传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发症的表现就会更突出。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多种危害:①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的常见并发症;③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各个部位;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脏及大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上升;⑤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导致狭窄或闭塞,严重时可有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目前糖尿病下肢病变已经占到我国非创伤截肢原因的第一位;⑥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如皮肤病变、感染、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等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怎样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其轻重与患者血糖升高程度、其他指标代谢异常程度以及病程密切相关,目前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①体检和物理检查指标:血压,体重和腰围,足背动脉搏动和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肢体末端痛、温觉、触觉,眼底检查,心电图和大血管超声,肌电图等;②血液生化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③尿液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尿常规等。上述指标应尽可能地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
其次,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精神紧张,良好的睡眠,勿久坐,控制体重,规律性的有氧锻炼,低盐、低脂肪、低嘌呤饮食,戒烟,限量饮酒等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控制血糖、血压、调整血脂谱,根据患者患病情况,采用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5.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糖尿病相关肾病。本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几乎可以损伤肾脏的所有结构,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尿中的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尿中的白蛋白排泄逐渐增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液中白蛋白等蛋白质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并伴随发生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生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有明显关系。在本病发生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措施,可起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作用。
6.患了糖尿病肾病有哪些表现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一些糖尿病肾病患者表现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的减低(较正常人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幅度小,可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发现),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尿液中白蛋白逐渐增加,患者可以出现尿中泡沫增多,大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伴随尿蛋白持续进行性增加,患者可出现水肿并逐渐出现肾脏功能的减退,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血肌酐逐渐进行性升高,尿量减少,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并出现肾性贫血、肾性骨病、代谢性酸中毒等慢性肾衰竭并发症。
7.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分期的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如下: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脏体积增大。
Ⅱ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正常(男<2.5mg/mmol,女<3.5mg/mmol,尿白蛋白<30mg/24h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肾脏活检病理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
Ⅲ期:糖尿病肾病期早期,又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ACR为 2.5~30.0mg/mmol(男),3.5~30.0mg/mmol(女),30mg/24h<尿白蛋白≤300mg/24h或20μg/min<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肾脏活检病理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ACR>30.0mg/mmol,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200μg/min,或尿蛋白定量>0.5g/24h,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脏活检病理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Ⅴ期:肾衰竭期。糖尿病肾病目前分Ⅰ~Ⅴ期,分期越靠后,提示肾脏病病情越重,糖尿病肾病为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目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害都是应用这种分期方法。
8.糖尿病肾病是如何诊断的
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需要数年病史,一般是5年以上病史。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有肾脏受损的可能),有上述肾脏损害的表现(微量白蛋白尿或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血肌酐升高,或肾脏活检提示糖尿病肾脏病变)可考虑糖尿病肾病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常同时存在,如患者存在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更支持糖尿病肾病诊断,在诊断时要注意排除非糖尿病性肾病。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可以测定晨尿或随机尿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如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如三次ACR中有2次升高.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时,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需要注意24小时内运动、感染、心力衰竭、显著高血糖及显著高血压均可使尿白蛋白排泄升高,诊断微量白蛋白尿时要注意排除以上因素的影响。
9.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在糖尿病高危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应积极采取措施干预治疗,防止糖尿病的发生进而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者,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通过尿常规中尿蛋白进行糖尿病肾病的筛查,如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阴性则需要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包括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排泄率)并定期监测血肌酐水平(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肌酐),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好转,该阶段的积极干预可以减少或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10.糖尿病肾病应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强调积极控制血糖,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治疗,控制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具体讲有如下几方面:
(1)改变生活方式:
如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饮食、戒烟及适当运动等。
(2)低蛋白饮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显性蛋白尿时)时应实施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8g/(kg·d)。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6~0.8g/(kg·d),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瘦肉、蛋、奶类中的蛋白)为主。如蛋白摄入量≤0.6g/(kg·d), 应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
(3)积极控制血糖: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先选择从肾脏代谢较少的降糖药,如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瑞格列奈等,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宜选用短效胰岛素,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4)控制血压:
如无禁忌证,大于18岁的非妊娠患者血压上限是140/80mmHg,最好能进一步降低,降压药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或ARB),血压控制不佳者可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
(5)纠正血脂紊乱: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8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时应开始降脂治疗,争取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将TG将至1.7mmol/L以下。
(6)避免应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11.糖尿病肾病如何控制蛋白尿
自肾脏病变早期阶段,不论有无高血压,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或ARB类药物),此类药物能减少尿白蛋白,减少或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因该类药物可能导致短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开始使用这些药物的1~2周内应监测血肌酐和钾浓度。不推荐血肌酐>265.2μmol/L(3mg/dL)的肾病患者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其他的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改进、控制血压及多种代谢异常等。
12.糖尿病肾病透析和移植的指征
当eGFR低于60ml/(min·1.73m2)时,评估并治疗潜在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者需透析或移植治疗时,应该尽早开始。一般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超过442μmol/L(5mg/dL)时应积极准备透析治疗,透析方式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有条件的糖尿病患者可行肾移植或胰-肾联合移植。
13.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服用ACEI类药物后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定期查血肌酐)和血钾(此类药物有升高血钾的作用)的变化;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导致肾动脉狭窄时要慎用或禁用ACEI类药物,以免诱发肾功能恶化;此外,当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如严重呕吐、腹泻、进食进水少、失血等情况时)或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情况时,应用ACEI类药物导致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高,此时应用ACEI类药物必须非常谨慎或避免应用。
14.怎样预防糖尿病肾病
(1)多饮水:每天保持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
(2)限制蛋白质和钾摄入量:在生活中应该适当限制蛋白质和钾的摄入量,有些人以为多吃蛋白质是好事,其实不然,蛋白质最好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g,且以易消化的瘦肉和鱼肉为佳。
(3)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物要尽量淡点,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g以内。
(4)严格控制血糖:其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入,二是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三是减少情绪激动、感染等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5)严格控制血压:应该尽力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6)有些患者会用所谓的治疗糖尿病的 “特效药”,此类药物成分有的并不明确,也有可能具有肾毒性,因此在平时我们必须注意慎用或杜绝使用这些药物。
(7)摄入充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和锌、钙、B族维生素、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因为吸烟是加重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9)定期检查肾功能的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化验、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尿素氮等。
15.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时神经代谢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血液供应受损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及周围神经,而以后者为常见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其患病率有较大差异,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本病的发生风险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相关。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是指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如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症状的糖尿病神经病变,依靠体征筛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可诊断。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临床上无痛性心肌梗死、猝死和糖尿病足的风险加大,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16.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哪种,有什么表现
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症状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发展。一般从下肢开始。感觉症状的表现与受累神经纤维的大小有关。一般疼痛和感觉异常是主要症状。疼痛可以是钝痛、烧灼痛、刺痛、刀割痛等多种疼痛表现,大都晚间加剧。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发冷、蚁行、虫爬、发热、烧灼、触电样等感觉。深感觉(关节位置觉与振动觉)障碍一般很轻微。还可有温、痛觉的减退或缺失,随着症状的加重,可以发生肢体远端部位遭受各种意外损伤而全然不知的情况,如烫伤、足部外伤引起溃疡等。如受累的是粗大纤维,则主要影响关节位置觉和振动觉。出现步态与站立不稳的症状,闭目时更为明显。患者常诉有踩棉花感或地板异样感。由于行动不稳容易造成跌倒、外伤甚至骨折。
17.糖尿病运动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一侧下肢近端严重疼痛为多见,可与双侧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伴迅速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表现如大腿前部疼痛,大腿肌肉无力、萎缩,提腿、起立困难等,是最常影响肌肉的神经病变类型。
18.什么是糖尿病单神经病变
局灶性单个神经(一支神经)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个脑神经或脊神经。脑神经损伤以动眼神经最常见,其次为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及听神经。脑神经受损表现为视力障碍、复视、瞳孔大小调节异常、上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等。脊神经受到影响表现为:单侧胸痛、单侧腹痛等。
19.什么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临床表现与受累的部位有关。心血管系统:静息时(不运动状态)心动过速、运动或体力活动时心率反而不增快、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消化系统:食管运动功能异常、胃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泌尿生殖系统:神经性膀胱(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其他表现:排汗异常、无症状性低血糖、瞳孔调节异常等。
20.什么是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特征是什么
因糖尿病引起支配心脏血管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病变,引起心率异常以及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称为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病变,具有如下特征:
(1)静息时心动过速:静息时心率达90~100次/分,有时可>130次/分,心率固定。
(2)体力下降,运动耐力下降。
(3)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从卧位转为直立位,血压也下降,但不超过10mmHg,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站立后2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
(4)无症状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指患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没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21.什么是糖尿病性膀胱病
糖尿病引起的排尿障碍,又叫 “糖尿病性膀胱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膨胀、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尿线无力、排尿与中断交替出现,症状酷似早期前列腺增生或老年性尿失禁。支配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活动的是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逼尿肌收缩时,括约肌松弛,才能完成排尿过程;平时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才不致尿失禁。患糖尿病时,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膀胱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功能不协调,排尿过程便不能正常进行,会导致尿潴留的发生。此时,患者所谓的小便并非是通过正常神经反射的排尿,而是一种溢尿。因此,虽然排尿的次数多,但尿量减少,日积月累,膀胱就越胀越大,甚至像个腹腔肿瘤。
22.糖尿病对男性性功能有什么影响
对于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发生率高达40%~60%,如果不进行控制症状有可能逐渐加重。最初仅为阴茎勃起不坚,可以射精,存在性高潮,也有正常性欲。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最后有可能发展成完全性阳痿。部分患者可出现逆行射精,即性高潮时精液不从尿道外口射出,而是逆流到膀胱,这与患者支配膀胱颈的自主神经受损害,从而使射精时本应处于闭合状态的膀胱颈变为开放有关。
23.糖尿病引致的阳痿与哪些因素有关
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的发生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性激素相应减少;②糖尿病神经变性,其中包括支配阴茎勃起的自主神经,由于神经病变影响阴茎的触觉感受,降低了勃起反应,周围动脉硬化,影响阴茎的供血,还可造成阳痿;血管硬化,当涉及阴茎海绵体小动脉时便影响勃起功能。③如患者治疗后未收到效果,仍伴有性欲减退,而糖尿病通过检查已经得到控制,此时应该考虑到精神因素的可能,必须消除焦虑情绪,患者的妻子要给予配合和安慰。④糖尿病病程过久,虽然治疗后高血糖得到控制,但阳痿持续存在,不仅在性交时,就是在清晨时也无阴茎勃起现象,这种阳痿可能已属器质性阳痿,可能与神经病变、血管损害或内分泌紊乱等有关,应去医院详细检查,对症处理。器质性阳痿可经外科植入阴茎假体以达到性生活目的。
24.糖尿病对女性性功能有什么影响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性功能问题没有男性明显,其心理压力也较小,主要表现为性快感丧失或降低,其原因与自主神经损伤与精神因素有关。另外,女性患者阴道的润滑度稍有降低,自主神经损害使阴道敏感度减弱,且易发生阴道感染,感染后可致性交疼痛而导致性欲低下。
25.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1)食管低张力状态:
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偶见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或有烧灼感。
(2)胃轻瘫:
由于胃张力降低,蠕动减慢,吃进的东西排空延迟,以致胃扩张,引起中上腹不适、饭后腹胀、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和呕吐。呕吐可能为长期呕吐,也可能在持续呕吐数天后自行缓解,有时会吐出未消化的食物,并伴有体重减轻,尤以久病者多见。由于胃对于食物、药物的排空和吸收延迟,在原先血糖控制良好且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中,可发生难以解释的突发高血糖或低血糖。
(3)胆囊张力低下:
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但因胆囊张力低下,收缩释放胆汁的功能降低,胆汁释放不畅常常淤积在胆囊内,使胆囊增大,有时会出现胆囊区疼痛。由于胆汁释放不畅,故糖尿病患者患胆石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2~3倍。
(4)便秘与腹泻:
血糖越高便秘越严重,随着血糖的逐步控制,便秘也会得到改善乃至消失。但由于代谢紊乱、消化不良又常常发生腹泻,严重时会出现食后即泻,大便呈水样,无脓血或呈糊状,大便细菌培养往往呈阴性。所以,糖尿病患者有时腹泻与便秘会交替出现。
(5)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一种表现,多数患者同时有肠道外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有研究认为,多数大便失禁患者有慢性便秘史,女性患者有难产或生产时间过长史。
26.糖尿病是否影响男性生育
对于准备生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注意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最后可发展成完全性阳痿,影响生育。此外,有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的精液量偏低,其他的测试指标包括精子浓度、射出量、精子的形状、结构以及游动能力等都显示为正常,但其精子中的DNA损伤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精子受损将直接削弱男性的生育功能。男性准备生育之前,需要良好控制血糖,戒烟戒酒。
27.糖尿病对女性怀孕有什么影响
对于女性患者,糖尿病有可能导致如下改变:①糖尿病女性不孕症、流产率均增加;②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数倍,同时有糖尿病血管病变时则更易发生;③羊水过多;④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较非糖尿病产妇高;⑤继发感染,糖尿病孕、产妇较非糖尿病者更易继发感染,而且产后感染常较严重;⑥糖尿病孕妇容易生产巨大儿。巨大儿可使分娩受阻,胎儿缺氧;⑦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及新生儿畸形率均增加。糖尿病女性如果准备妊娠,应当戒烟戒酒、良好地控制血糖,最好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待HbA1c控制达标3个月以上再考虑受孕。
28.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什么
(1)消化系统:对于胃轻瘫、胃张力下降的患者,应少量多次进餐,避免单次进食过多引起食物返流、误吸;而对于顽固性腹泻的患者,可以服用易蒙停等止泻药物改善症状。
(2)膀胱尿潴留者,可给以耻骨上按摩,或者温毛巾外敷,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
(3)体位性低血压者:注意起床或者站立时动作要缓慢,避免起身过猛。
(4)皮肤的皲裂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高糖脱水、汗腺功能异常等,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通常给以润肤霜外用润肤即有效。局限的瘙痒可外用止痒药物,广泛的瘙痒可内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同时让患者避免搔抓皮肤。勤剪指甲,保持指甲平滑。夜间瘙痒严重的患者可在睡前戴上棉制手套,必要时将双手约束,防止划伤皮肤。
29.糖尿病神经病变应如何治疗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2)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注意血脂和血压等达标,还要戒烟。
(3)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治疗。
1)抗氧化药物:此类药物通过阻抑神经内氧化应激状态,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恢复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α-硫辛酸等。
2)改善神经营养药物。
3)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主要有血管扩张剂,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4)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5)γ-亚麻酸:神经病变时存在必需脂肪酸代谢紊乱,补充γ-亚麻酸能增加神经内血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4)对症治疗。
30.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哪些
(1)直立性低血压:
首先,祛除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潜在原因。利尿剂、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和抗抑郁药是最常见的诱因;其次,应注意适当抬高床头,缓慢起立,穿弹力袜。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2)胃轻瘫:
少食多餐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标准方法,可联合的药物有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
(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对无力性膀胱可下腹按摩助膀胱排空,较重症尿潴留可导尿或留置导尿,必要时膀胱造瘘,还可应用促进膀胱收缩的药物。
(4)勃起功能障碍:
除应用药物改善勃起功能外,还应配合心理治疗。
31.如何治疗痛性神经病变
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疼痛特点是夜晚加重,所以有效缓解疼痛为治疗的关键之一。
(1)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阿米替林和丙咪嗪应用最为广泛。
(2)抗惊厥药: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试验证实有效缓解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症状,但副作用大,目前少用于临床。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的一线用药。
(3)阿片类:
阿片类麻醉镇痛药止痛的原理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痛觉传导通路阿片受体,提高痛阈值,使疼痛缓解。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镇静、便秘、恶心、呕吐及成瘾。
(4)局部治疗药物:
有的患者疼痛部位相对比较局限,可以采取局部用药,局部用药有全身副作用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