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古今中医药文献就是这一宝库的载体,中医经典则是其钥匙所在之处。在当代科学技术环境下,中医药学术发展可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整个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瓶颈。而回归中医经典,理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何方”的基本问题,无疑是解决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这一困境的关键。因此,回归中医经典文献,并不仅仅是对传统中医知识、经验乃至思维方法的学习,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开启当代中医学术发展路径的钥匙,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医药学术。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她在总结我国秦汉以前医疗经验的同时,汲取和融汇了当时先进的哲学、自然科学成就及其特有的思维方法,成为一部以医学为主体,融入哲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著作,可谓是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她确立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基本范式,建立了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汇集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规范着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源头活水,为中医学数千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素问》王冰序称其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黄帝内经〉研究十六讲》即着眼于《黄帝内经》的上述特点,尽可能吸收现代科学的相关知识,从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思维方法、特色医学理论体系等较为独特的视角,对《黄帝内经》的背景渊源、理论建构、临床思维、诠释演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视野对《黄帝内经》所进行的新的更深层面的诠释。期待本书能够为学习中医者寻找钥匙提供方便,对中医学术的回归与创新有所贡献。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没有涉及《黄帝内经》临床专题研究,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在现代学科明显划分的情况下,《黄帝内经》有关临床的知识,无论如何也没有临床学科丰富,可交由临床学科去解决;二是王庆其教授主编的《内经临床医学》专著等,对《黄帝内经》中的临床医学问题已经进行了系统梳理,大可不必再去画蛇添足。
《〈黄帝内经〉研究十六讲》是在本人所著《黄帝内经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黄帝内经理论与方法论》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学术著作奖、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医大师邓铁涛、任继学、李今庸、李德新以及著名《黄帝内经》专家王庆其、邱幸凡等均给予了较高评价,在两年的时间内曾再版三次印刷。此次修订历时一年多,补充了新的研究资料,删除了一些特色不突出的内容,个别篇章几乎另行撰写,使整部书的内容更为充实,逻辑框架更为明晰。承蒙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力支持,予以出版发行,在此特表感谢。
邢玉瑞
2018年春于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