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第3版)
- 张英泽
- 1240字
- 2020-08-29 07:14:21
序一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均有本国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并不断更新。目前,我国没有自己的全国范围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国内大部分关于骨折流行病学的数据主要引用国外的资料,部分文献和书籍的数据来源不明、出处难以考证。而国外的骨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骨折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骨折的发生率及构成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非常需要我国自己的、能涵盖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大样本的骨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
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自2003年开始就我国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分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第一阶段,课题组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3—2007年65 267例骨折资料,按照AO/OTA骨折分类系统和各部位常用的、公认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于2009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创伤骨折流行病学》专著。该书被德国Thieme出版社购买版权,2012年出版了英文版,面向全世界发行,使我国的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走向了世界。在第二阶段,张英泽教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全国骨折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全国骨折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延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其中83所医院414 935位患者、431 822例骨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创建了迄今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创伤骨科流行病学数据库,撰写了第2版《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该书在全面系统地阐述我国四肢及躯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的同时,兼顾骨折的诊疗技术,在每章均有对各部位骨折诊断和治疗要点的概述,并附有诊疗技术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年轻骨科医生学习各部位骨折的损伤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在此基础上,张英泽教授团队开展了全国骨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全国骨折流调方案,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人群,进行现场流调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骨折患者采集其X线、病历等资料,收集有效问卷51.2万份。分别按照性别、年龄、民族、地区、居住地(城市和农村)、地形地势、职业、受教育程度、骨折部位和致伤原因等因素划分,对不同人群四肢及躯干骨折发病率进行了加权计算;同时分析了不同人群骨折的危险因素;该课题组获得了全国范围的骨折“大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第1、2版《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基础上进行丰富完善,撰写了第3版书稿。
《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第3版)在风格和形式上与前二版保持一致,仍以图片和数字为主,通过图表显示各个部位骨折的年龄、性别和类型分布特点;通过彩色示意图和X线图相结合的形式,向读者直接呈现不同类型骨折的损伤特点。该书内容丰富、文辞严谨、素材翔实、图文并茂,且富有较好的启迪性,是骨科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本书的再版为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又增添了一束鲜花。衷心祝贺这部专著的出版,希望它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以更多的外文形式出版,让世界各国的骨科医师及流行病学研究人员了解我国的临床骨科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