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科管理制度

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都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具体规章制度,以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一个优秀的学科平台,同样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和约束[2]。没有完善合理管理制度的学科,必定会是一盘散沙,缺乏行动的约束性和规范性、思想的统一性和激励性。介入超声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平台包括医、教、研、护四个方面,每一方面在人员结构、工作模式、职能界定等内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介入超声学科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制定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在制订与制定介入超声学科管理制度时,需根据医、教、研、护的自身特点,在符合国家卫健委和医院管理规定的条件下,制订针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介入超声科实际运营和发展的管理制度,以促使医、教、研、护各司其职、平稳而高效运行。介入超声学科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制定,需由科主任统一把握,经领导团队统一协商、调研、评估后最终确立,并根据学科发展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修改和调整。

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实现“靠制度管人,不靠人管人”。《易·节》言“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自古至今,始终以制度来界定标准,使行之有度、事之有节,用制度来管理科室是一项比“人治”更为重要的管理策略。在学科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规范性和程序性

制度的制订与制定必须以现有的相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不得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将科室领导阶层解放出来,避免“人治”过程的“人情”等带来的不公正不公平、导致管理上倾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学科平台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保持制度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时刻维护“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才能维护学科内部的稳定和公平。

2.约束性和指导性

制度对科室成员在什么时间、地点该做什么、如何做,哪些不能做、违背后果等都要有明确的提示和指导。制订与制定制度的人也绝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上行则下效,只有学科领导阶层带头遵守、亲自践行学科管理制度,团队成员才能重视,并切身感受到制度的威严。在学科建立之初,仅靠学科带头人卓越的业务能力和出众的个人魅力也能使学科达到一定高度,但一旦卸任,新的学科带头人往往很难超越学科创始者,若没有合理规范的学科管理制度,科室容易走下坡路,走向山穷水尽。相反,若学科平台建立之初,就建立了一套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不论学科带头人如何更替,学科经历怎样的风浪,只要学科按照既定制度严格执行,并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学科就能平稳发展,不断壮大。

3.鞭策性和激励性

制定好的制度要醒目的公示及张贴,并定期学习,广而告之,深入人心,严格执行和落实,随时鞭策和激励团队成员,做到奖罚分明;通过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为科室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为学科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靠制度管人,意味着制度要严格化,但人性化的管理也是必要的润滑剂。制度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管人”,而是“安人”[3]。因此,要尊重团队成员的自尊,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合理性和可行性

制度是人制定的,不会百分之百合理,对于制度上的漏洞,要及时发现,分析根源,定期修改完善,使其不断处于可行状态。

心存规矩,自成方圆。在学科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树立“制度第一”的管理风尚,将制度演变为团队成员的自觉日常行为,通过制度激发团队成员的上进心和创造性,应属落实制度的最高境界,由此方可本着“我为人人”的建设精神,形成“人人为我”的建设局面,凝聚建设平台的向心力,共同打造学科平台的品牌效应。

(梁 萍 于 杰 窦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