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
- 柴可群
- 3字
- 2020-08-29 02:59:03
李学铭
慢性肾盂肾炎
金某,女,27岁,已婚,门诊号125231,1964年5月6日初诊。患者于1963年7月感冒后,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伴腰痛及小便刺激症状。当时应用青、链霉素治疗未愈,以后经常发作,历经门诊、住院应用多种抗生素及中药等治疗后,仍未痊愈。病程中反复出现血尿,数次导尿培养,均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生长。初诊时主诉有低热在38℃以内。腰痛,尿急而频,约1小时1次,尿时疼痛,口干,便秘,纳呆。舌质红、苔白燥,脉弦数。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数,红细胞(++++),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辨证为湿热炽盛型,治以清热利湿,佐入养阴祛瘀。用黄连、黄柏、黄芩、知母、小蓟、赤芍、鲜生地、瞿麦、车前草、茅根、苍耳子、菖蒲、大黄等药,以后随诊加用龙胆草、连翘、地鳖虫、当归、生地、马齿苋、半枝莲等,病情日益好转。5月30日小便常规:白细胞少数,红细胞已消失。此后数次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月8日导尿培养,仍有变形杆菌生长;至9月28日培养始转为阴性。随着症状的改善,继投健脾益肾之剂,佐入解毒之品以善其后,用黄芪、党参、熟地、怀山药、炙甘草、狗脊、川续断、当归、车前草、瞿麦、半枝莲、马齿苋、仙灵脾等继续治疗。10月、12月各做小便培养1次,均无致病菌生长,乃停止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应用西药。恢复工作8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尿频、尿急、尿痛等小便刺激症状,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主要是湿热之邪传入膀胱,膀胱热结,气化失常所致,治宜大剂苦泄,急清其邪,即使这些症状出现于气阴不足的病例中,亦当在清养温补剂中参入苦寒淡渗,标本同治。盖邪去正复,诸恙自解。若小便涓滴不利,欲解难解者,方中加入苍耳子八钱,尚属有效。这是业师叶熙春老大夫的经验,认为苍耳子上宣肺气,下通肾气,关键在乎掌握剂量的轻重;量少则轻而宣上,量大则重而通下,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通则膀胱气机和,小便自能畅行。
腰痛一症,分刺痛、隐痛、坠痛、胀痛四类,其病机各不相同,治法亦迥然有别。刺痛,属湿热壅盛,多系实证,每与小便刺激症状同见,治当清热化湿,用苦寒合淡渗法。隐痛,多绵绵不已,此系肾亏所致,治宜补养,或于清泄剂中加入强肾之品。坠痛,常出现于肾气不足的病例,若肾虚及督,则腰痛及背,当用温补肾督之品,切忌苦泄,益虚其虚。胀痛,常见于有尿血史的患者,大多由瘀热内阻引起,笔者每用炒香地鳖虫粉一钱半随汤药吞服,比较有效。
从形成这个症状的原因来看,有属阴虚,有属湿热,二者在性质上有虚实之别,因此在治疗中当详细辨别,不容混淆。大凡由湿热壅盛引起的低热,必兼见一系列实证,治宜清泄病邪,不必用清热之剂,盖邪去则其热自解。如属阴虚发热,亦必然秉有一派虚象,可于滋养剂中参入清骨散之类治之。
它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治疗中,菌尿的消失较之自觉症状与小便常规检查的改善更加困难。甚至有这样一些患者,他们经过治疗后,体征消失,小便常规亦无异常,而培养始终是阳性,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剂量的马齿苋与半枝莲,对清除由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引起的菌尿,具有良好效果,用量须较重,用量轻,则作用不佳。但是,有一例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使用此药,仍然无效。笔者认为这二味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有进一步研究与观察的价值。
(1965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