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臣

半产漏下

案一

任某,女,32岁,农民。妊娠5月,负重受伤,半产后漏下鲜血或夹紫块,淋漓不断已近2月,少腹刺痛,漏下痛轻,少顷复痛复漏。小劳则病加,切脉弦细,断为半产后瘀滞为患。用旋覆花汤加味:旋覆花(包)四钱,青葱管六支,茜草二钱,丝棉二钱,熬砂糖(搅冲)五钱,红酒(冲)一杯,童便(冲)—杯。前四味用水煎,汤成去渣,冲入红酒童便砂糖,搅匀顿服。连服2剂,患者排出白肉片一块,少腹刺痛消失,漏下亦止,继予补养气血之剂而愈(注:原方有新绛一味,用茜草、丝棉代,如无丝棉,用蚕茧亦可)。

案二

林某,女,20岁,农民。妊娠4月,半产后漏下,邀诊时产已7天。半产时恶露不多,现在少腹痛甚,按之有块,漏下鲜紫夹杂,诊脉弦象,断为瘀滞。用方如案一加五灵脂四钱。连服2剂,患者排下瘀血块五六枚,白肉片一块,漏止痛消获愈。

按语:

旋覆花汤系仲景方(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及妇人杂病篇中)是用以治疗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之病。从前注家对旋覆花汤治妇人半产漏下病这条方证,多怀疑不信。《医宗金鉴》谓:“半产漏下,则气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花下气之理。”且把本条方证列入存疑。曹颖甫谓是:“浅人将肝著方治阑入,药不对病。”并删去“旋覆花汤主之”。陆渊雷谓:“旋覆花行水下气,于半产虚寒症,殊不对病。”又谓:“本方是唐以后方,当别有主治,编次者妄缀于此条也。”南京中医学院《金匮要略译释》谓:“此论与方均为后人所掇集,而且旋覆花汤对于半产漏下的虚寒证有所不合,因此不作解释。”以上各家都认为方证不对。但笔者临床遇半产漏下的患者,用本方加味先后治疗30余人,均获得治愈,深信本条方证相当符合,并非后人掇集。考“半产漏下”四个字,从前注家都把它分作两句读,以为半产是一个证,漏下另是一个证,两者是不相联的。且谓漏下之证,有两种意义:一是妇女非月经期的下血,淋漓不断;一是妇女怀孕期间的下血。我体会“半产漏下”是一个证,漏下因半产而来,乃半产后续发漏下之病。半产与正产不同。正产如瓜熟蒂落,没有漏下的症状。半产如有留瘀,多见腹痛(或隐痛)漏下不止,用本方通络活血以去瘀着(我从“肝着”病用本方以去着,而体会到本方治半产漏下亦是去着作用),瘀着不去,则漏不止;漏不止,则未虚亦将导致真虚矣。临床所见妇人半产漏下,出血不多的,脉必呈弦象,倘大量出血后,脉必呈芤象。临床如遇此脉证,施用本方治疗,确有效验,仲景先师不我欺也。

(1966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