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
- 柴可群
- 3字
- 2020-08-29 02:59:04
牟重临
粘连性肠梗阻
陈某某,女,60岁,1974年5月13日初诊。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已3天,痛处放射至右背,呕吐,寒热往来,口苦燥渴,大便5日未解,小便短赤。患者于6年前曾行两次胆道手术,5年来经常出现阵发性腹痛,此次发作较前剧烈,经西医药处理2天无显效。检查:急性痛苦病容,体温38.6℃,巩膜无黄染,腹肌稍紧张,右上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舌苔黄厚,脉象弦数。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胆道感染。中医辨证:其痛在右上腹为少阳经部位,寒热往来、口苦属少阳证;便秘、腹满痛为阳明证。用大柴胡汤两解:柴胡、元明粉、枳壳、延胡索、川楝子各二钱,黄芩、大黄(后入)、赤白芍各三钱,蒲公英、金钱草各一两,甘草一钱半。服药后腹内作响,当夜排气排便,次日去元明粉、川楝子,加郁金、山栀各二钱,再服3剂,症状消失。同年12月底随访未见发作。
按中医脏腑学说,六腑功能传化而不藏,以通为用,下行为顺;腑气如有所阻滞不通,失其通降下行之顺,不通则痛,即为形成梗阻之机理。所以治疗上以通里降腑为主。而本病与其他肠梗阻不同,一般都有腹腔手术,损伤及炎症等病史,且病情多反复发怍,根据中医“久痛入络”、“络伤血瘀”理论,故辅以活血祛瘀。笔者在临床上以大黄、芍药为治疗主药。大黄功能泻下通便、活血祛瘀,性降下行,善于荡涤肠胃实积瘀滞,其作用有明显增加肠蠕动和肠容积,增加肠血流量,及抑菌消炎镇痛解痉作用,有利于梗阻的减轻和消除。若便秘严重,可酌配元明粉以加强通下作用,并能减少大黄引起腹痛的副作用。白芍一般方书谓味酸有补益养血之功,实则其味苦而不酸,为苦寒下泄药,故《伤寒论》谓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大实痛加大黄,可见芍药有苦泄通下导滞作用,所以痢疾实证,里急后重,以此为要药。据药理研究,芍药能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具缓急止痛作用,赤芍亦有同样作用,而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临床上赤芍、白芍同用能增强效用。配甘草即为芍药甘草汤,《医学心悟》谓其“止腹痛如神”。
(1975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