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常规检查流程

1.检查前准备

(1)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目的。签署《CT增强检查同意书》。

(2)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现病史。查验有无检查禁忌证,查看肾功能检验结果,如有肾功能异常须评估检查可行性,筛查高危人群。

(3)去除检查部位金属饰物,女病人须去除内衣。

(4)做好检查前宣教,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简要告知患者检查是否成功,与自身配合密切相关;检查过程无痛苦,需要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检查时需快速推注碘对比剂,注药过程中身体会有热感,无大碍,不必惊慌,请保持身体不动;检查时要憋气;检查前4小时到检查后24小时均须适量饮水,对虚弱、脱水患者应适量补液后再行检查。

(5)记录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对于心率过快者,须遵医嘱口服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率,待心率达到要求再行检查。

(6)呼吸训练:嘱患者吸气后憋住气,用手捏住鼻子,保持口鼻不吐气,腹部静止不动,10~20秒后吐气呼吸。重点强调吸气幅度不要过深、过快,保持平稳。行憋气训练时要依据每个人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接受能力给予个性化指导,以免造成呼吸运动伪影,影响检查结果。

(7)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穿刺前认真评估血管条件,根据患者体重大小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体重大于70kg患者选用18G留置针,体重小于70kg患者选用20G留置针。如患者血管较细,不利于穿刺时,可选用18G留置针穿刺;首选注射位置为前臂大静脉、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同一支血管反复穿刺;穿刺时应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如发现送针过程有阻力,不能全部送入,应将软管稍退后至回血通畅,再次推注顺畅时评估可行性,并妥善固定。如穿刺血管条件差、送针过程不顺畅等有渗漏风险者,均应在申请单上做风险提示标注,风险较大者须与扫描技师直接沟通,选择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容量,尽可能避免发生对比剂渗漏。搭桥患者如有动脉桥血管,尽量选择右上肢穿刺,右侧注射无对比剂干扰,清晰显示左侧乳内动脉血管。

(8)检查前应将对比剂置于温箱中加热至37℃再行注射,以降低药物黏滞度,减小注射压力,避免对比剂渗漏。

2.检查过程中准备

(1)体位摆放:

协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双手上举过头,腿部垫三角垫,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并注意盖被保暖。

(2)心电监护:

正确放置电极片,连接心电门控。电极片及导线应避开扫描视野范围及皮肤破损瘢痕处,确认心电图信号稳定,不受干扰。

(3)确认憋气效果:

检查前再次确认憋气效果,注意观察憋气状态下患者的心率、心律状态,为制订扫描方案提供个性化依据。

(4)连接管道:

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预试水,一般成人预试水速率为6.0ml/s,血管较细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以高于注射对比剂速率1~1.5ml/s行预试水,预试水量为20~30ml为宜。确认留置针通畅方可行对比剂注射。注意连接管勿打折扭曲,防止进出床扯动脱出。

(5)交代注意事项:

告知检查全程身体勿扭动,保持安静不讲话,注意通过话筒听医师指令进行吸气憋气,如有特殊不适摆手示意。

(6)密切观察:

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对比剂注入后动态图像的显示及患者的肢体反应。如果发现示踪图像无对比剂显影或即刻消失,应立即停止注射、停止扫描,进入扫描间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渗漏。

3.检查后指导

(1)检查完毕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给予适当处置;如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可参照不良反应应急处置。

(2)门诊患者在特定区域观察30分钟后拔针,并嘱患者于30分钟内饮水500~800ml。心功能差或高龄患者少量多次饮水,30分钟饮水300~500ml。住院患者由专人护送回病房,病房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合理的饮水指导。观察患者无不适后拔针。

(3)拔针后需按压3~5分钟后方可松开;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按压10分钟至不再出血方可。交代取报告时间及地点,并嘱患者回家后24小时内仍需适量饮水,以利对比剂尽早排出。

4.检查流程图

(1)接诊流程

(2)检查前准备流程

(3)检查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