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关节镜诊断技术 arthroscopic diagnosis technology

一、关节镜简史

关节镜技术起源于日本,目前公认的第1 例关节镜检查,是由东京大学的Kenji Takagi 教授于1918 年利用膀胱镜在尸体膝关节上完成的。20 世纪70 年代后,关节镜技术在欧美国家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现代关节镜设备的基本构架。关节镜技术的诞生,对全身各大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关节镜技术、骨折内固定技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被称为20 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许多关节内的结构和病变,通过关节镜可以得到直接的观察和治疗,关节镜技术现在已经成为诸多关节内疾病的标准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目前,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肩、肘、腕、髋、膝和踝关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在我国,关节镜手术几乎都是在医院手术室内完成的。在发达国家,由于对单纯关节镜检查的临床需求也很多,因此有相当多的关节镜手术是在门诊手术中心和关节镜执业医师所开设的诊所内完成的。

二、关节镜设备和器械

关节镜设备是由成像系统、光源系统、动力系统、射频消融系统、资料采集处理系统以及一系列的手动手术器械构成。

和其他临床专业所使用的内镜相似,关节镜首要的必备设备是内镜镜头、摄像系统和光源系统。直径4mm 带有30°倾斜视角的关节内镜镜头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因为0°视角的镜头仅能看到正前方的物体,手术医师要想观察侧方结构,就必须通过大范围改变镜头插入关节的方向来实现,在关节腔内的狭小间隙,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带有30°倾斜视角的镜头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改变视野方向,从而能够在不改变镜头插入方向的前提下,获得广阔的视野范围。对于一些特殊的关节内部位,如胫骨平台后方,如果要从膝关节前方入路进行观察,则可以使用带有70°倾斜视角的关节内镜镜头,以获得较好的视野。对于肘关节、踝关节和腕关节等,关节间隙狭小的部位,还可以使用直径2.7mm,甚至直径1.9mm 的关节内镜镜头,这样操作更便利,并且可以减少关节软骨的医源性损伤概率,但缺点是其所提供的视野范围较小。

摄像系统是由连接于内镜镜头的手柄状摄像头及其附属线缆、影像处理主机和监视器三部分构成。该系统将内镜镜头所见物体,通过放大和信号处理,显示在监视器上,使所有参与关节镜手术的医师可以同时看到手术野。摄像系统是内镜镜头视野的延伸,使关节镜技术从单纯的诊断手段变为治疗手段成为可能。

在一个密闭的腔隙内进行观察,必须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的光源也从19 世纪初的蜡烛、松节油和乙醇混合燃料变为卤素灯和氙气灯。氙气灯是目前内镜光源的主流选择,其亮度非常高,可以在关节腔内提供理想的照明。光源主机内的光线是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内镜镜头,光导纤维加上摄像手柄的线缆,有时候会对手术医师造成不便,所以现在已经开始设计和推广自带LED 冷光源和无线影像传输的摄像手柄,这样就可以使手术医师的“眼睛”摆脱线缆的束缚。

若要完成一次理想的关节镜检查,关节腔的良好充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没有关节腔的充盈,关节内结构就会轻易地贴附于内镜镜头表面,形成“白障”,导致观察视野的丧失。目前,临床上是应用生理盐水来保持关节腔的充盈,液体充盈的压力来源于在高处悬挂的,连接于输液管路的袋装生理盐水的重力作用,或者自动控制液体加压泵。充足的灌注压力可以避免关节内小血管出血形成的“红障”,从而保持镜下视野的清晰。

电动刨削系统是关节镜所特有并且必备的设备,其由多种类型刨削刀头、电动刨削手柄、控制主机和脚踏板开关组成。刨削刀头由外鞘和内芯组成,外鞘和内芯均在远端的侧方具有一个开口,开口的边缘是光滑或者锯齿状的刀刃。刀头连接于手柄后,可以通过脚踏板开关控制刀头的内芯进行单向或者往复旋转。电动刨削手柄的近端还和负压吸引器连接,负压通过刀头的开口将关节内组织吸入刀头,通过内芯的旋转就可以完成组织的切割,并同时将切下的组织吸出关节腔。对于硬度较高的骨组织,还可以选择带有保护鞘管的打磨钻头进行磨削成形。电动刨削系统工作效率高,是关节镜下组织切除的利器。

射频消融系统在20 世纪末在临床上得以推广应用,该系统通过探入关节腔的刀头,在100Hz 强射频磁场的作用下,将充盈于关节腔内的生理盐水变成低温等离子态,从而在刀头电极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厚度约100μm 的等离子体层。等离子体层中的自由带电离子所获得的能量,足以切断分子键,从而使目标组织在分子水平解体汽化,达到在关节镜下的组织切割和消除的目的。射频消融系统的工作温度只有40~70℃,所以也被称为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由于该系统组织创伤小,而且具有镜下止血的功能,逐渐成为关节镜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射频消融系统除了可以用于半月板、软骨和滑膜组织的清理,还可以用于交叉韧带和关节囊的紧缩,以及肌腱末端炎性疾病的治疗。现在已经有部分设备制造商开始提供电动刨削和射频消融一体机,这样就可以使手术医师避免在术中反复变换电动刨削刀头和射频消融刀头的动作。

资料采集处理系统是一种关节镜下影像的实时捕捉记录和后期处理的图文操作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为临床关节镜检查诊断提供清晰可靠的影像证据,而且是关节镜医师留存临床资料和学术交流的必要设备。

关节镜下手动手术器械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关节和不同的手术,均有相应的成套器械,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如半月板切除器械、半月板缝合器械、交叉韧带重建器械、骨软骨栓移植器械、肩关节镜下缝合器械等,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不断有新的手动手术器械应用于临床(图1-2-20~图1-2-22)。

图1-2-20 关节镜基本设备

图1-2-21 关节镜基本器械

图1-2-22 一种电动刨削刀头

三、关节镜的术前准备

关节镜是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所以在术前必须像其他常规手术一样,进行全面完备的术前准备。关节镜的术前准备包括:①患者的心理准备;②患者的全身准备;③患者的局部准备。

患者的心理准备,主要就是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术前充分沟通。在医师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患者当前的症状、体征和现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充分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患者了解需要对其进行关节镜检查的意义。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关节镜技术的简要介绍,使患者对自己将要接受的关节镜检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消除恐惧心理,从而使患者能够和医护人员积极配合。

虽然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医疗技术,在其操作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麻醉技术的应用,所以术前对患者按照常规手术标准进行主要系统器官的功能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患者的局部准备主要是操作区域的皮肤准备,手术区域及其邻近皮肤不能存在感染性病灶,因为一旦感染被带入关节,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关节镜手术的麻醉选择

对于单纯的关节内探查,由于较少进行关节内操作,可以选择局部麻醉。常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在拟进行皮肤穿刺的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并在关节腔内注入适量麻醉药物。由于局部麻醉的阻滞效果有限,对于预计关节内操作较多的患者,不宜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是较好的选择。对于肩关节可以采用全身麻醉,肘关节和腕关节可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采用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

五、肩关节镜检查

(一)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旋转肌袖损伤的评估和镜下修补;④肩胛骨盂唇损伤的评估和镜下修复;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评估和镜下肩峰成形术;⑥肱二头肌肌腱损伤和钙化性肌腱炎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⑦肱盂关节失稳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⑧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⑨肩关节周围炎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⑩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肩关节镜检查技术

进行关节镜检查时,患者一般采用两种体位。一种是健侧卧位,患者的躯体向后和床面呈25°~30°,上臂放置于外展35°~70°,前屈15°,沿肱骨纵轴方向进行固定牵引,重量小于9kg,维持上肢位置。另一种是“沙滩椅位”,将手术床前半部抬高至45°~60°,调整为类似沙滩躺椅的形状,患者半躺于手术床上,使患侧肩胛骨中线贴近手术床边,不需要进行上肢的固定牵引。

肩关节镜检查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包括:①标准后方入路,建立该入路是肩关节镜检查的第一步,其位于肩峰后外侧向内1cm,向下2cm,在此处可以触及肩关节后方被称为“软点”的区域,大致处于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②标准前方入路,几乎与后方入路处于同一高度水平,位于肱骨头、肩胛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③标准外侧入路,也称为肩峰下入路,位于从肩锁关节后方切迹到肩峰外侧缘连线,向外延伸2cm 处。此外,肩关节镜手术中还会使用到前方辅助入路、外上入路、Neviaser 入路、前下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方辅助入路、Wilmington 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此不一一赘述,相关描述可在专著中找到。

在肩关节镜检查时,一般可以见到以下解剖结构:①肱骨头;②肩胛盂和盂唇;③盂肱关节;④盂肱韧带;⑤肱二头肌长头腱;⑥旋转肌袖;⑦肩关节滑膜;⑧滑膜皱襞;⑨肩关节囊;⑩肩峰下滑囊。

(三)肩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肩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肩胛盂唇损伤,其类似于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在非典型区域可以发生斜瓣状撕裂或者桶柄样撕裂;另外,肩胛盂唇的损伤有两种特殊类型,即SLAP 损伤和Bankart 损伤,SLAP 损伤是指肩胛盂唇上方1/4 象限的撕裂,该区域的肩胛盂唇,具有锚接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于盂上结节的功能,可以继发于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撕裂或者肱骨头上方脱位;Bankart 损伤是指前下盂肱韧带—盂唇复合体从肩胛盂唇前下1/4 象限的撕裂,常继发于肩关节前下方脱位;②盂肱关节软骨损伤,常见于外伤性肩关节脱位或者肩关节退变,表现为关节软骨的剥离、侵蚀或者缺失;③旋转肌袖损伤,该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肩峰下撞击和肌腱退行性变,在关节镜下可以表现为新月形撕裂、U 形撕裂、L 形撕裂和巨大短缩固定型撕裂;④肩峰撞击综合征,是由于肩峰先天发育异常,形成弧形或者钩形肩峰,或者肩锁关节退变,在其下方形成巨大骨赘,导致骨性结构与旋转肌袖在上臂上举时发生碰撞,常常导致旋转肌袖的撕裂损伤;⑤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六、肘关节镜检查

(一)肘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肘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④桡骨小头骨折的评估;⑤肘关节粘连的清理和松解;⑥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肘关节镜检查技术

进行肘关节镜检查时,患者可以采用3 种体位。①仰卧位:仰卧位时,患者上肢悬吊牵引,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角度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整,该体位的优点是对于手术医师而言,肘关节的内部解剖空间构象最符合标准解剖位置,有利于方位感的建立;其主要缺点是进行后方入路操作不方便,而且悬吊牵引的上肢不稳定;②俯卧位:俯卧位时,患者上臂放置于手术台面,前臂自由下垂,肘关节形成90°屈曲,该体位的优点是后方入路操作较为容易,且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肘关节前方的神经血管远离手术操作区域,增加手术安全性;同时,该体位下若要转为开放手术,也较为容易;其主要缺点是手术过程中,患者面部向下,增加了麻醉和护理的难度,同时对于手术医师的解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侧卧位:侧卧位时,患者上肢放置的自由度很大,利于手术医师的操作,该体位结合了仰卧位和俯卧位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前两种体位的缺点,是目前比较好的体位选择。

肘关节镜检查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包括:①外侧入路,该入路可以进入肘关节前间室,通常分为前外侧入路、中前外侧入路和近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位于肱骨外上髁远侧3cm,前侧1cm;中前外侧入路位于肱骨外上髁远侧1cm,前侧1cm,对应于肱桡关节间隙水平;近前外侧入路位于肱骨外上髁近侧2cm,前侧1cm;②内侧入路,该入路也是用于进入肘关节前间室,通常分为前内侧入路和近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位于肱骨内上髁远侧2cm,前侧2cm;近前内侧入路位于肱骨内上髁近侧2cm,上臂内侧肌间隔前方;③后侧入路,该入路用于进入肘关节后间室,通常分为上后外侧入路、直接外侧入路、下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后侧入路,上后外侧入路位于尺骨鹰嘴近侧3cm,肱三头肌外侧缘;直接外侧入路位于桡骨头、肱骨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围成的三角区域内;下后外侧入路位于肱三头肌外缘上,上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之间任意一点;直接后侧入路,尺骨鹰嘴近侧3cm,后正中线上。

在肘关节镜检查时,一般可以见到以下解剖结构:①肘关节前间室内的肱骨小头、桡骨小头、环状韧带、尺骨冠状突、肱骨滑车和肘关节囊;②肘关节后间室内的尺骨鹰嘴突、鹰嘴滑囊、肱骨远端和肘关节囊。

(三)肘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肘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肘关节软组织撞击征,镜下可见邻近肱桡关节的肥大滑膜皱襞或者束带,可以诱发肘关节疼痛性交锁或者弹响;②肘关节伸直位外翻过载,镜下可见尺骨鹰嘴和肱骨鹰嘴窝在肘关节伸直位撞击,尺骨鹰嘴后内侧骨赘形成,肱骨鹰嘴窝软骨损伤并骨赘形成,常见游离体形成;③肱骨小头骨软骨损伤,镜下可见关节软骨剥脱,骨软骨压缩、碎裂,软骨下骨暴露,或者游离体形成;④肘关节粘连,镜下可见关节内大量纤维束带;⑤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七、腕关节镜检查

(一)腕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腕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④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⑤关节内韧带损伤及关节失稳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⑥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腕关节镜检查技术

腕关节镜检查时,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将上肢放于手术台边,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在第2~5 指中选择2 个或者3 个手指,施行指套牵引,重量不超过3kg。

腕关节镜检查常用手术入路包括:①腕背桡侧入路(3~4 入路),位于Lister 结节远侧1cm,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之间,处于桡腕关节水平;②腕背尺侧入路(4~5 入路),位于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平桡腕关节水平;③腕骨间桡侧入路(MC-R 入路),位于腕背桡侧入路远侧1cm。其他还有不常用的腕骨间尺侧入路(MC-U 入路)、下尺桡关节入路(6-R 入路)、腕桡侧入路(1~2 入路)和腕尺侧入路(6-U 入路),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腕关节镜检查时,一般可以见到以下解剖结构:①桡腕关节内的桡骨远端关节面、桡骨沟、桡骨茎突、三角纤维软骨盘、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连接诸骨的韧带;②腕中关节内的近、远排腕骨相对的关节面和连接诸骨的韧带;③远侧尺桡关节内的三角纤维软骨盘近侧面、尺骨小头和远侧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

(三)腕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腕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三角纤维软骨盘及其复合体损伤,镜下可见三角纤维软骨盘因为损伤导致的多种形式的撕裂,或者因为退变导致的软骨盘破损,伴有月骨、尺骨软骨面和三角韧带病损;②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韧带断裂;③基于外伤的关节软骨损伤;④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八、髋关节镜检查

(一)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④髋臼盂唇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⑤无创性检查无法确诊的髋关节疼痛;⑥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髋关节镜检查技术

髋关节镜检查时,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下肢放于旋转中立位,髋关节外展25°,使用牵引床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

髋关节镜检查常用手术入路包括:①前方入路,位于髂前上棘远侧6cm,直接穿过缝匠肌和股直肌,到达髋关节前方关节囊;②前外侧入路,位于大转子上方,臀中肌前半部,直接穿过臀中肌,到达髋关节前方关节囊;③后外侧入路,位于大转子上方,臀中肌后半部,直接穿过臀中肌和臀小肌,到达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

在髋关节镜检查时,一般可以见到以下解剖结构:①股骨头;②股骨颈;③髋臼;④髋臼盂唇;⑤关节囊内韧带。

(三)髋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髋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髋臼盂唇撕裂,镜下可见由于外伤或者退变导致的,髋臼盂唇与髋臼骨缘分离,撕裂的髋臼盂唇活动度很大,甚至可以卡压在髋臼和股骨头之间;②圆韧带断裂,镜下可见由于外伤导致的圆韧带纤维断裂,断端漂浮于关节间隙,可以出现卡压现象;③关节软骨损伤,镜下可见由于外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退变导致的软骨破损面,关节间隙内可以伴有游离体形成;④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九、膝关节镜检查

(一)膝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膝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④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畸形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⑥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⑦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失平衡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⑧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膝关节镜检查技术

膝关节镜检查时,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患肢自由放置于手术台面,或者自然下垂于手术台边。

膝关节镜检查常用手术入路包括:①标准前外侧入路,位于外侧关节线上方1cm,髌腱外侧1cm;②标准前内侧入路,位于内侧关节线上方1cm,髌腱内侧1cm;③外上入路,位于髌骨外上角上方2.5cm;④内上入路,位于髌骨内上角上方2.5cm;⑤髌腱正中入路,位于髌骨下极下方1cm,髌腱正中线上;⑥后外侧入路,位于后外侧关节线上方2cm,髂胫束后缘和股二头肌肌腱前缘之间;⑦后内侧入路,位于内后侧关节线上方2cm,股骨内髁与胫骨围成的三角区域内。

在膝关节镜检查时,一般可以见到以下解剖结构:①股骨髁;②股骨髁间窝;③胫骨平台;④关节囊与滑膜皱襞;⑤内、外侧半月板;⑥前、后交叉韧带;⑦腘肌腱。

(三)膝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膝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半月板损伤,镜下可见半月板由于外伤或者退变导致的,从游离缘斜行走向附着缘的斜行撕裂,与半月板边缘平行的纵行撕裂,与半月板边缘垂直的横行撕裂,和裂口与半月板表面平行的,呈分层状的水平撕裂;②外侧盘状半月板,镜下可见外侧半月板宽度明显增大,失去“O”形外观,呈圆盘状,游离缘的厚度可以明显大于附着缘,也可以呈现出游离缘厚度小于附着缘的形态;③外侧半月板囊肿,镜下可见半月板邻近囊肿附近存在水平撕裂或者斜行撕裂;④交叉韧带损伤,镜下可见前后交叉韧带从股骨附着端或者体部撕裂,也可以出现韧带在胫骨附着端,带着一部分骨质的撕脱骨折;⑤侧副韧带损伤,镜下可见损伤部位半月板过度显露,关节囊及滑膜充血水肿,严重病例还可以见到后内侧关节囊撕裂;⑥髌骨内侧支持带撕裂,镜下可见髌骨下半部内侧缘旁软组织撕裂,断端毛糙;⑦髌骨半脱位,镜下可见股骨滑车发育较浅,髌骨位置相对于股骨滑车更靠外侧,外侧支持带紧张,在外伤后容易并发内侧支持带撕裂;⑧关节软骨损伤,镜下可见基于退变或者外伤后的关节软骨龟裂、分离或者剥脱;⑨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十、踝关节镜检查

(一)踝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踝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滑膜炎性疾病的组织活检以及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②关节内游离体取出;③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评估和镜下治疗;④关节内粘连松解;⑤化脓性关节炎的镜下清理和置管引流冲洗。

(二)踝关节镜检查技术

踝关节镜检查时,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大腿放于腿架上,保持髋关节屈曲60°,小腿与手术台面平行,用足踝部牵引带将足部牵向远方,使关节间隙逐渐张开约10mm。

踝关节镜检查常用手术入路包括:①前外侧入路,位于胫距关节水平,趾长伸肌腱外缘;②前正中入路,位于胫距关节水平,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③前内侧入路,位于胫距关节水平,胫骨前肌腱内侧;④后外侧入路,位于后关节线水平,紧邻跟腱外侧;⑤后内侧入路,位于后关节线水平,紧邻跟腱内侧;⑥经跟腱入路,位于后关节线水平,跟腱正中线上;⑦经外踝入路,位于腓骨尖前方5mm;⑧经内踝入路,位于内踝尖前方5mm。

在踝关节检查时,一般可以看到以下解剖结构:①胫距关节面;②距踝关节;③前胫腓韧带;④前距腓韧带;⑤后踝关节;⑥关节囊及滑膜皱襞。

(三)踝关节镜检查常见病损

踝关节镜检查时,常见到的病损包括:①踝前骨性撞击,镜下可见胫骨前缘骨赘形成,在踝关节背伸时,可以撞击到距骨颈部,撞击面关节软骨损伤,还可能见到因踝关节强力跖屈导致的前关节囊撕裂;②关节软骨损伤,镜下可见基于退变或者外伤后的关节软骨龟裂、分离或者剥脱;③关节滑膜炎,镜下可见关节滑膜充血增生。

随着关节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其作为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经覆盖了全身各大关节,并逐渐成为诸多关节内疾病的诊断“金标准”。

(贺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