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骨科常规治疗方法

第一节 牵 引 治 疗 traction therapy

牵引治疗(traction)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持续、适当的牵引力作用,通过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软组织紧张、骨折复位固定、炎症部位制动、预防矫正畸形以及减轻疼痛的目的。常用的牵引治疗技术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和特殊牵引。

一、皮 肤 牵 引

皮肤牵引是借助胶布粘贴或海绵内衬牵引带包压于患肢,利用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牵引力通过皮肤、肌肉、骨骼,进行复位、维持固定。胶布远侧端于扩张板中心钻孔穿绳打结,再通过牵引架的滑轮装置,加上悬吊适当的重量进行持续皮肤牵引(图1-3-1,图1-3-2)。牵引重量一般不得超过5kg,牵引力过大易损伤皮肤、引起水泡,妨碍继续牵引。牵引时间为2~3 周,时间过长,因皮肤上皮脱落影响胶布黏着,如需继续牵引,应更换新胶布维持牵引。

图1-3-1 皮肤牵引

图1-3-2 持续皮肤牵引示意图

1.适应证

(1)小儿股骨骨折。

(2)年老体弱者的股骨骨折,在夹板固定的同时辅以患肢皮牵引。

(3)手术前后维持固定,如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

2.注意事项

皮肤必须完好,避免过度牵引,牵引2~4 周,骨折端有纤维性连接,不再发生移位时可换为石膏固定,以免卧床时间太久,不利于功能锻炼。皮牵引带不能压迫腓骨头颈部,以免引起腓总神经麻痹。

二、骨 牵 引

骨牵引是在骨骼上穿过克氏针或斯氏针,安置牵引弓后,通过牵引绳及滑轮连接秤砣而组成的牵引装置,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用以对抗肢体肌肉的痉挛或收缩的力量,达到骨折复位、固定的目的。骨牵引力量较大,阻力小,牵引收效大,可以有效的复位骨折,恢复力线。

1.适应证

(1)成人长骨不稳定性、易移位骨折(如股骨、胫骨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骨盆、颈椎)。

(2)开放性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伤口污染、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3)患者有严重多发伤、复合伤,需密切观察,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2.注意事项

(1)骨牵引的力量较大,牵引时必须有相应的反牵引,如抬高床脚或床头。

(2)定期检查牵引针(或钉)进针处有无不适,如皮肤绷得过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针处如有感染,应设法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拔出钢针改换位置牵引。

(3)牵引期间必须每天观察患肢长度及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注意牵引重量,防止过度牵引。肢体肿胀消退,骨折复位良好,应酌情减轻牵引重量。

(4)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8 周,如需继续牵引治疗,则应更换牵引针(或钉)的部位,或改用皮肤牵引。若骨折复位良好,可改用石膏固定。

3.常用的几种骨骼牵引

(1)尺骨鹰嘴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肱骨颈、干及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移位和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将进行手法复位者。

2)操作步骤:

在肱骨干内缘的延长线(即沿尺骨鹰嘴顶点下3cm),画一条与尺骨背侧缘的垂直线;在尺骨背侧缘的两侧各2cm 处,画一条与尺骨背侧缘平行的直线,相交两点即为牵引针的进口与出口点(图1-3-3)。用手牵引将患者上肢提起、消毒、麻醉后,将固定在手摇钻上的克氏针从内侧标记点刺入到尺骨,手摇钻将克氏针穿过尺骨鹰嘴向外标记点刺出。此时要注意切勿损伤尺神经,不能钻入关节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牵引治疗。使牵引针两端外露部分等长,安装牵引弓。将牵引针两端超出部分弯向牵引弓,并用胶布固定,以免松动、滑脱或引起不应有的损伤,然后拧紧牵引弓的螺旋,将牵引针拉紧,系上牵引绳,沿上臂纵轴线方向进行牵引,同时将伤肢前臂用帆布吊带吊起,保持肘关节屈曲90°,一般牵引重量为2~4kg(图1-3-4)。

(2)桡尺骨远端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开放性桡尺骨骨折及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多用于鹰嘴牵引和尺桡骨远端牵引固定治疗开放性尺桡骨骨折。

2)操作步骤:

将伤肢前臂置于旋前旋后中间位,并由助手固定,消毒皮肤,局部麻醉,于桡骨茎突上1.5~2cm 部位的桡侧无肌腱处,将克氏针经皮肤刺入至骨,安装手摇钻,使克氏针与桡骨纵轴垂直钻过桡尺骨的远端及尺侧皮肤,并使外露部分等长,装上牵引弓即可进行牵引。或与尺骨鹰嘴牵引针共装在骨外固定架上,进行开放性桡尺骨骨折固定治疗。

图1-3-3 尺骨鹰嘴牵引进针与出针位置

图1-3-4 尺骨鹰嘴骨牵引悬吊示意图

(3)股骨髁上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等;也可用于胫骨结节牵引过久,牵引钉松动或钉孔感染,必须换钉继续牵引时。

2)操作步骤:

将损伤的下肢放在布朗牵引支架上,自髌骨上缘近侧1cm 内,画一条与股骨垂直的横线(老年人骨质疏松,打钉应距髌骨上缘高一些,青壮年骨质坚硬,打钉应距髌骨上缘近一些)。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与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各做一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相交的两点作为标志,即斯氏针的进出点(图1-3-5)。消毒,局部麻醉后,从大腿内侧标记点刺入斯氏针直至股骨,一手持针保持水平位,并与股骨垂直,锤击针尾,使斯氏针穿出外侧皮肤标记点,使两侧牵引针外部分等长,用巾钳将进针处凹陷的皮肤拉平,安装牵引弓,在牵引架上进行牵引。小腿和足部用胶布辅助牵引,以防肢体旋转和足下垂。将床脚抬高20~25cm 以作反牵引。牵引所用的总重量应根据伤员体重和损伤情况决定,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牵引总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 或1/8 计算,年老体弱者、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可用体重的1/9 重量(图1-3-6)。小腿辅助牵引的重量为1.5~2.5kg,足部皮肤牵引重量为0.25~0.5kg。

图1-3-5 股骨髁上牵引针进针与出针位置

图1-3-6 股骨髁上持续牵引示意图

(4)胫骨结节牵引

1)适应证:

适用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等,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常用,如此牵引过程中有其他问题时,才考虑换为股骨髁上牵引继续治疗。

2)操作步骤:

将伤肢放在布朗牵引支架上,助手用手牵引踝部固定伤肢,以减少伤员痛苦和防止继发性损伤。自胫骨结节向下1cm 内,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 左右处,画两条与纵轴平行的纵线与横线相交的两点,即为斯氏针进出点(图1-3-7)。老年人骨质疏松,标记点要向下移一点,以免打针时引起撕脱性骨折;青壮年人骨质坚硬,标记点要向上移一点,以免打针时引起劈裂骨折;儿童应改用克氏针牵引。此牵引技术的方法和牵引总重量,均与股骨髁上牵引技术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进针应从外侧标记点向内侧,防止损伤腓总神经,术后两周内每天要测量伤肢的长度,以便随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并检查伤肢远端的运动、感觉及血供情况(图1-3-8)。

图1-3-7 胫骨结节牵引进针与出针位置

(5)跟骨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

2)操作步骤:

将踝关节保持伸屈中间位。自内踝下端到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即为进针标记点(图1-3-9)。消毒皮肤,局部麻醉后,用斯氏针从内侧标记点刺入到跟骨,一手持针保持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一手捶击针尾,将针穿过跟骨并从外侧皮肤穿出,使牵引针两端外露部分等长。用布巾钳拉平打针处凹陷的皮肤,安装牵引弓,在布朗架上进行牵引。如胫腓骨骨折有严重移位,需在复位后加小腿石膏固定,再进行牵引。一般成人的牵引重量为4~6kg。术后要经常观察脚趾活动、感觉及血供情况(图1-3-10)。

图1-3-8 胫骨结节持续牵引示意图

图1-3-9 跟骨牵引进针与出针位置

图1-3-10 跟骨持续牵引示意图

(6)第1~4 跖骨近端牵引

1)适应证:

多与跟骨牵引针共装骨外固定架,进行牵引或固定治疗楔状骨及舟状骨的压缩性骨折。

2)操作步骤:

将伤肢的小腿放置于布朗架上,助手将脚及小腿固定。消毒皮肤,局部麻醉,将克氏针的尖端从第4 跖骨近端的外边与跖骨纵轴垂直刺入至骨,装手摇钻,穿过第1~4 跖骨的近端部至皮肤外,并使外露部分等长,装牵引弓或与跟骨牵引针共装骨外固定架,以便调整楔状骨或舟状骨的移位,并行固定治疗。

(7)颅骨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特别是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

2)操作步骤:

将伤员剃去头发,仰卧位,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用记号笔在两侧乳突之间画一条冠状线,再沿鼻尖到枕外粗隆画一条矢状线。将颅骨牵引弓的交叉部支点对准两线的交点,两端钩尖放在横线上充分撑开牵引弓,钩尖所在横线上的落点做切口标记。用1%普鲁卡因在标记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在两标记点各做一个小横切口,直至骨膜,并略作剥离。用颅骨钻在标记点钻孔。钻孔时应使钻头的方向与牵引弓钩尖的方向一致,仅钻入颅骨外板(成人约为4mm,小儿约为3mm)。钻孔后安装颅骨牵引弓,并拧紧牵引弓上的两个相对应的螺栓固定,防止松脱或向内拧紧刺入颅内。牵引弓系结牵引绳,通过床头滑轮进行牵引。床头抬高20cm左右,作为反牵引。牵引重量要根据颈椎骨折和脱位情况决定,一般为6~8kg。如伴小关节交锁者,重量可加到12.5~15kg,同时将头稍呈屈曲位,以利复位。抬高床头,加强对抗牵引。如证明颈椎骨折、脱位已复位,应立即在颈部和两肩之下垫薄枕头,使头颈稍呈伸展位,同时立即减轻牵引重量,改为维持性牵引(图1-3-11)。

图1-3-11 颅骨牵引示意图

A.定位方法;B.皮肤切口;C.钻孔角度;D.钻孔深度;E.安装牵引弓;F.颅骨牵引状态

三、特 殊 牵 引

(一)枕颌带牵引

1.适应证

枕颌牵引带是通过滑轮及牵引支架,施加重量进行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等。

2.操作方法

分两种牵引方式。

(1)卧床持续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为2.5~3kg。其目的是利用牵引维持固定头颈休息,使颈椎间隙松弛或骨质增生造成的水肿尽快吸收,使其症状缓解(图1-3-12A)。

(2)坐位牵引:

间断牵引,重量自6kg 开始,逐渐增加,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增加到15kg 左右,但须注意如颈椎有松动不稳者,不宜进行重量较大的牵引,以免加重症状(图1-3-12B)。

图1-3-12 枕颌带牵引示意图

(A.卧位;B.坐立位)

(二)骨盆带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神经根刺激症状者。

2.操作方法

分两种牵引方法。

(1)用骨盆牵引带包托于骨盆,两侧各1 条牵引带,所系重量相等,两侧总重量9~10kg,床脚抬高20~25cm,使人体重量作为反牵引,进行持续牵引,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使腰腿痛的症状逐渐减轻。

(2)利用机械大重量间断牵引,即用固定带将两侧腋部向上固定,作反牵引,另用骨盆牵引带包托进行牵引,每天牵引1 次,每次牵引20~30 分钟,牵引重量先从体重的1/3 重量开始,逐渐加重牵引重量,可使腰腿痛症状逐渐消退。但腰椎如有明显松动不稳者,不宜用较大重量牵引,以免加重症状。

(三)骨盆悬带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经下肢牵引复位,而仍有分离移位者。

2.操作方法

使用骨盆悬带通过滑轮及牵引支架进行牵引,同时进行两下肢的皮肤或骨牵引,可使骨盆骨折分离移位整复,待4~6 周后解除牵引,进行石膏裤固定(图1-3-13)。

图1-3-13 骨盆悬带牵引示意图

(四)胸腰部悬带牵引

1.适应证

适用于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整复。

2.操作方法

采用金属悬吊牵引弓,帆布带和两个铁环制成的胸腰部悬带,患者仰卧在能升降的手术床上,两小腿固定于手术床上,头下垫枕。悬起胸腰部悬带,降下手术床,患者呈超伸屈位,使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整复,并包缠石膏背心固定,即可解除胸腰部悬带牵引。

另一种胸腰部悬带持续牵引技术,适用于老年或脏器患有严重病变患者。取20cm 宽、50cm 长的帆布带,两端用25cm 长、直径3cm 的木棒套穿固定,于悬带两端加滑轮及绳子,即可进行患者仰卧位胸腰部悬吊牵引,逐渐适当增加重量,使患者脊柱超伸展,达到胸腰部脊椎压缩性骨折逐渐复位。同时加强腰背肌功能练习,维持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

(阎作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