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土豆吃死人

众人坐在大厅里思考有没有限制李晓卖粮的办法,但是由于明朝国内没有限制别人卖粮的法律,所以他们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家丁假扮混混去捣乱,但是面对李晓的士兵,这些家丁根本不够看。

李晓士兵悍勇的名声早就传遍了京城,所以令国公等人都不敢采用暴力的手段对付李晓。

“我们可以假装派人去购买土豆,然后指责李晓的土豆让人吃了会坏肚子,甚至吃死了人,只要找到几个暴毙的流浪汉,就可以诬陷李晓的土豆让人毙命,那样我们就可以请求陛下封禁李晓的粮店。”窦明国十分狡猾地说道。

这些官员心肠都很黑,他们早就习惯了不择手段赚钱,谁挡住了他们的路,他们就用尽各种办法对付敌人。

这条计策十分毒辣,果然不愧是读书人,想出来的主意就是不一样。

这天正午时分,正是人多的时候,李晓的凤凰酒庄和旁边的土豆粮店生意红火,许多人正在买酒和买粮食,忽然从街道远处来了一伙人,这伙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身后跟着两辆大车,大车上放着两具尸体,这伙人怒气冲冲地来到土豆粮店的门外,大声喊道:“吃死人了,大家找他们算账啊!”

一群人围住了土豆粮店的大门,不让别人进去买土豆。

大声的喧哗引起了掌柜的注意,掌柜走到门外,喝道:“什么人在此捣乱?”

领头的一个汉子满脸都是愁苦之色,只见他怒道:“你们的土豆吃死了人,我们来找你们讨回公道!”

掌柜闻言一惊,急忙仔细看去,只见大车之上放着两具尸体,尸体瘦弱,看起来就像是穷苦人家,掌柜急忙摇手说道:“这不可能,我们的土豆天天都有人吃,哪里吃死过人?这是诬陷,我们报官处理。”

“好,报官就报官,看你如何推卸责任!”为首的汉子怒道。

于是,就有粮店的伙计去报官,过了一会,就有几个捕快走了过来,他们手里拿着铁尺和锁链,来到粮店的门外,几个捕快说道:“你们谁报官的,出来说话。”

粮店的掌柜和为首的汉子就上前两步,与捕快说话。

捕快指了指粮店的掌柜说道:“你是掌柜?你先说。”

掌柜就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强调自己的土豆没有吃死人。

然后捕快又让为首的汉子说话,为首的汉子就说这两个人都是吃土豆吃死的。

捕快不敢随便断案,虽然早就有人打过了招呼,让他们偏向闹事的人,但是捕快知道双方都是有身份的,虽然李晓的官小,毕竟也是官啊,所以捕快只好说道:“等我们的仵作过来检查尸体,查出死因之后,再做定夺。”

过了一会,仵作来了,他在捕快的示意之下,开始检查两具尸体,两具尸体明显是饿死病死的,但是仵作收了令国公等人的银子,只好偏向他们,就宣布说两具尸体都是吃土豆吃死的,于是,捕快就根据仵作的话将粮店的掌柜抓住,准备带回去审问一番,屈打成招。

看到捕快捉了掌柜,伙计们急忙去报信,过了几天的时间,坐镇平安堡里的李晓就得知了此事,李晓知道土豆当然是吃不死人的,除非对方十分饥饿,然后没有节制地吃土豆,才有可能死亡,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吃任何的食物,都是有可能死亡的。

李晓立即调来了京城的密档,查看近来的消息,根据密探的报告,令国公等人曾经在一起开过会,但是会议的内容就不知道,毕竟李晓的密探系统建立的时间还短,无法获得秘密的情报。

李晓向熊廷弼请了一道命令,带着自己的一千个手下赶往了京城,准备在京城里调查事情的真相,作为情报主管的王虎城也跟随同行。

众人骑着快马疾行,在五天之后就到达了京城门外,守门的士兵不让李晓这么多人进去,李晓就让士兵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带了二十个士兵和王虎城进入了京城之中。

首先,李晓让人拿着自己的官贴去拜访京城的府尹,想要见一见自己的掌柜,了解他的情况,看看他有没有被刑讯逼供。

府尹也是官员,而且收了令国公等人的贿赂,自然是不允许李晓见自己的掌柜的,就拒绝了李晓的要求。

李晓无奈之下,只好上奏弹劾府尹滥用刑罚,而且不许自己见自己的掌柜。

海平帝收到了李晓的奏章,同时也收到了府尹和令国公等人弹劾李晓的土豆吃死人的奏章,海平帝将这些奏章都留中,没有立即处理,而是想要等候魏忠贤的调查结果。

这次令国公等人学精明了,他们知道魏忠贤是重要的人物,所以就向他行贿,希望争取到魏忠贤的支持,魏忠贤接受了这个请求,等到海平帝问起的时候,就说自己还没有收到具体的情报,也许事情是真的,这句也许就花了令国公五千两银子,真的是权势富贵啊!

海平帝还是比较信任魏忠贤的,听说土豆也许会吃死人,心里暗暗后悔,他不敢冒然推广土豆的,如果吃死了人,岂不是他害了贫苦的百姓?

魏忠贤、令国公、府尹等人都是高官,官位比正五品的守备高得多,这么多人弹劾李晓,海平帝相信谁的话呢?自然是相信这些高官的话了。

当然,海平帝没有冒然下旨斥责李晓,也没有剥夺李晓的官位,他知道李晓是一员勇将,能够多次战胜清军,乃是明国不可多得的将领,今后他还要依赖李晓对抗清军。

所以,海平帝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调处理此事。

众多的言官看到海平帝竟然偏袒贩卖土豆吃死人的李晓,纷纷上奏章弹劾李晓草菅人命,这些言官都十分清贫,难得令国公等人出钱向他们贿赂,自然愿意效劳,纷纷集火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