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巨鹿二

“少说话多做事。”范简面无表情,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何意?”项羽大喜,但还是不解。

楚军在宋义的率领下缓缓的行军,一天都走不了三十里,简直龟速。

而西进的沛公军,则是神速,已至阳城、杠里,并趁大雨拿下了二城。

就在这时,王诩进来通报,“主公,齐将田都、田安前来投奔。”

“哦?”

项羽就是一愣,忙问道:“宋义不是和齐国交好吗?这两位怎么不去投宋义,而来找亚父。”

“田都是齐王建的故将,田安是齐王建的孙子,他们两个都是田假的人。”王诩道。

明白了,宋义交好的是田儋、田荣一系,田假、田都、田安、田角、田间都是齐王建一系的。

此时齐王建的弟弟田假在楚国,田间、田角在赵,田都和田安叛了田荣,要投奔自然是投项羽和范增了,但项羽太年轻,所以首选还是范增。

“我不喜齐人,羽儿接收了他们吧!”

范简说完,把自己的将军印也拿了出来,给了项羽,“这个也给你,我能力有限,带不不了大军。”

范简的下军加上项羽的次军,就有了跟宋义抗衡的实力。

对于范简来说,真的是兵不在多,几千人就够用了,再多就是累赘。

其实关于战斗,局部战场上的战斗多少500人到1000人之间,不能再多了,没有那么大的战场。即便是在平原,超过千人,都施展不开。

大军真正的作用是围城,建立包围圈。真正的交锋,是几个千百人的局部战场组成的,这几个局部战场就是两军的主力前锋。

交战双方各出千人,就是两千人,拉开仗阵厮杀,必须要极其开阔之地。

所谓的调动多少万大军,那是说的战略层面,真正交战时是分成几十个小战场的。

就如这次救赵,几乎倾巢而出的楚军有八万人,英布、蒲将军、项羽、范简,他们每个都有一万的嫡系亲兵。其他的将领,每个人手上也都有最低五百人的嫡系亲兵,这些人是谁也不能剥夺的,项梁不行,楚怀王更不行,你要是敢动,人家就敢反。

这些私兵加起来占了六成,宋义的上将军印是无法调动指挥的。他能调动的最多也就三万多人的楚国建制军,而且有两万人还在项羽和范简的手里。

但这些,宋义不清楚,他根本没带过兵,当过将军,就算是跟着项梁打了不少仗,也知道春秋战国、亲王朝的军制,那是在君权之上的时期。任何将军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兵,就需要调兵虎符。而且将军的私兵也不允许超过五十人,多了就涉嫌造反。

此时是什么时期?乱世,每一个将领都是自己起价的创业者,不是什么楚王、齐王、赵王封的,手里的兵也不是你君王给的,是各郡县的年轻人自发组建起来的,他们只认自己拥立的首领。

当然了,这些都是将军们心知肚明,没人大声嚷嚷。那些公共的军队都是原本的首领战死,他们变成了散兵被人给收集了起来,也有主动投奔过来的。

就比如项梁死后,他麾下的兵将还散落流浪在外,沛公西行的一路上就有收集陈胜、项梁部下的任务。

战报传来,沛公在成武又打败了东郡的郡尉(郡内管军事的长官)。

而宋义呢,则是到了安阳后就没在往前走。天在下雨,即便是已入冬,依旧连绵不停,从十月一直下到了十一月,四十六天了,宋义看来是打算在安阳城扎根了。

他带着自己的人住到了城内,大军进不去,只能在城外驻扎。

项羽去见宋义,说:“上将军,秦军围赵,情势紧急,我们应火速去救援,与赵国内外夹击秦军,一举而破之。怎么能留在这里不动呢,我们在人家的城里住着,军队消耗的也是赵国提供的粮食,这么做是不对的。”

宋义则是无动于衷,说道:“项将军此言差异。你我首先是楚人,之前你也知道,武安君与秦兵交战,赵国、齐国是怎么做的,摆明了就是要我们跟秦国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好从中渔利。

现在形势反转,我们至少还派出了大军做样子,已经比他们强出太多了。

等秦赵分出胜负,假如秦战胜了赵,必然也会累成狗,那时我们再以优势兵力出击,灭掉不将不仅仅是秦,连带找地也是我楚国的了。

假如是秦败于赵,我们就直接西进攻入咸阳,争一争关中王。

若说冲锋陷阵,吾不如公,可运筹帷幄,公不如义。”

项羽的脑门子乌漆麻黑的,你丫这也叫运筹帷幄?我项羽在你眼里就一莽夫?

但宋义说的也有点道理,燕国、魏国、齐国,甚至赵国自家在外的大将军陈余都坐壁上观,大概打的是和宋义一样的心思。

此时的宋义不仅不会出兵攻打秦军,更是派出了他儿子宋襄到齐国做丞相,并亲自送至无盐,设宴置酒高歌畅饮。

“亚父,我该如何做?若人人都这心思,就等着被秦逐个灭掉吧!”

“难得啊!既然你与他人所想不同,就勇敢的去做。犹犹豫豫的反而不像你项羽了。”

“我怕!”项羽啪嗒啪嗒的落下了眼泪,看上去是真的委屈。

到现在,他都认为是项梁恶了亚父,遭到了亚父的抛弃,这才丧命章邯之手的。

可这委屈他说不出口,也没法诉说。假如再热闹了亚父,撇下他项羽不管,别说取代秦始皇了,就是替叔父报仇都费尽。别一个算计不到,再中了章邯的诡计,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还会被某些人诋毁名声。

就比如那个高陵君和宋义,就是借着诋毁项梁,抬高他宋义,这才爬到上将军位置上的。

若是他项羽也战死了,被人说是有勇无谋的夯货,那岂不是太冤了。死人不能开口反驳,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人的诋毁。

想像秦始皇取消谥号还真的有道理,人死为大,死了死了一了百了,那些诋毁死人的是最缺德了。踩着死人上位的更可恶。

周天子给纣王上的谥号多恶心啊!还有唐朝给隋炀帝的谥号,这真的是欺负死人。

所以,不能死,要好好的活着。别人敢诋毁自己,咱就给他反顶回去。

不想死换种说法就是怕死,怕死就会缩手缩脚,人也就不自信了。

能给项羽自信的人只有亚父,他的那些朋友都太年轻,并不能给他安全感。

“你起来吧!需要我做什么?”范简问。

“我要杀宋义,夺兵权。”

项羽说道:“请亚父指点,你直说能不能做就可以了。”

“可!”

“谢亚父。”

项羽出去了,王羽问:“这孩子太爱惜羽毛了,受名字所累啊!”

不光是项羽,韩信也是被名所累的。蒯彻那么劝说韩信自立齐王,韩信都守着对刘邦的‘信’义,虽然他心中也渴望封王,但还是做不出来,犹犹豫豫的到显得猥琐了。弄出了一个‘假齐王’惹的汉王刘邦发笑。但最后还是弄死了韩信,即便已经削了他的齐王、楚王封爵,改成了淮阴侯,依旧不能让刘邦放心。

项羽这人也是为了名声和羽毛,做事优柔寡断,被人说成了妇人之仁。

更是在临死前,连续三次证明他不是被刘邦打败,而是天要他项羽死。为何这么拼?就是怕别人在身后议论他的是非。不肯过江也是如此,不仅受不了身死之后后人的评价,连活人他都不敢面对,想想江东父老的眼神儿,真的找不到一张合适的面孔去面对。

再者,李斯、蒙恬、白起也都一样,都把自己的身后事推到了天地之上,是天意、是天地要他们灭亡,而不是死于谁谁之手。估计项羽死前的表现,也是受了这三位的影响。

古往今来,最悲惨的事就是被人所杀。在所有的死法中,自杀是相对有尊严的一种了。

当时和李斯在一条绳上的冯去疾、冯劫,人家自杀的很干脆,李斯没自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一线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势力和本领逃过这一劫难。

但他低估了赵高的能力,以至于被判腰斩后,已经来不及自杀了。当一个人连自杀自尽的权力都失去时,那就真的可怜了。

当失去了自尽的权力,其实也不算最惨,因为同样是死,还有体面的死法,比如吞药、白绫等,不伤其身的死法就是天大的恩典,不管是本人还是其家人都会感恩戴德。

如白起死后,他儿子白仲就没恨秦昭王。假若白起被腰斩,或者车裂,那白仲绝对会恨死秦王以及秦国。

宋义死的很痛快,项羽的剑快,一下就砍掉了他的人头,这位根本就没来得及多想身后事,突然就死了。

杀宋义之前,项羽伪造了楚怀王的诏书,这个叫做矫诏。从赵高胡亥开始,矫诏便被人频频使用。东六国复国自立,都是假陈王诏书。秦嘉杀武平君也是假陈胜诏书,召平投项梁也假陈胜诏书封其为上柱国大将军,田臧杀吴叔(广)也是假陈王诏书。

之前一直都是矫诏陈王,现在的项羽成为了第一个矫诏楚怀王的人,开此例后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这个东西真的很好用。

杀了宋义,项羽自己做了上将军,当然了,楚怀王的诏书是假的,但这个并不妨碍他接收兵权。

项羽提着宋义人头走出帐外,道:“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陰令籍诛之。”

众将没有不服的,都是造反起家,哪个不是杀县令,杀郡守起事的,项羽砍掉宋义,人们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都说:“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意思是太做作了,杀就杀吧,管我们什么事,不用费劲借楚王矫诏。众将便拥立项羽为假上将军(代理上将军),并来人去追宋义子,追到齐国境内把宋襄给斩杀。又令桓楚回去报楚怀王。

当兵权到手,楚怀王也不得不承认了,只能妥协补发了真诏书,承认项羽为联军上将军。同时也提拔范增为大将军,仅次于项羽。

在其它的诸侯国,大将军是最高军事统帅,楚国一样,因为它是荆蛮,最高的相权叫令尹,最高的军权叫上将军,在别的国人家叫相邦、大将军的。还有就是县尹、县令,在楚国就不那么叫,人家叫县公。

当然了,别别的君王都称某某公、某某侯的时候,楚国都叫楚王了。

反正是怎么好听怎么叫。

沛公、鲁公、萧公、滕公、薛公、丰公等都是县令或县长,但听起来就显得高大上了很多,沛公是刘邦的职位,沛县的县令,武安侯是他的封爵,若是在他国,喊爵位某君某侯的更显尊重,但在楚国,称呼沛公则更好听。

所以,范简现在的大将军并不是楚国最高军事统帅,上将军项羽才是。但别的国家是大将军最高,所以范简的大将军是真的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