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力而行——计划具备可执行性
前几天,一个很久不见的学妹,约我出去见面。我们聊天过程中,谈到了她现在的工作状态。她问我:“为什么那些在电视里光鲜靓丽的人都那么容易成功呢?”
她自己十分清楚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现在的生活状态让她很难不抱怨。
她毕业没多久就进入某家知名企业工作。她把自己的工作规划得井井有条,原本以为在今年可以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事情不尽如人意,她期望的工作职位给了跟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
她的上级领导跟她解释了这次职位变动。但在她看来,原因只是她没有做好。她说那个同事是她职位晋升过程中最大的对手。
同事毕业于某一线城市的某所985名校,刚开始的时候,学妹就看清了她们之间的差距,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她承受的压力很大。她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她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能够离那个目标更近一步,但所谓的“同辈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
她以为她可以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去追赶对方几年的履历。急功近利的表现,不仅没有让她取得心仪的职位,反而把她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事情发生之后,她没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于你的人生来说如虎添翼,让你的生活和工作时间更加可控。掌握了时间,便有了资本。但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计划具备执行性?
第一,正确的自我评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达到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正视自己,意味着你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能够把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具体量化,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对自己生活和工作负责的表现。
对现在的生活状态还不太清楚的时候,你可以采用倒推法,也就是所谓的从结果推导过程。
在开始之前,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把你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生活、工作任一方面的,也可以二者兼备)写在这张纸的中间位置,跟你现在的生活状态相比,你就可以十分清晰明白地看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这也能够让你更加正视自己的状态。
运用箭头一步步地推导,箭头指向的是你的目标,这个目标便是你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在你看到差距之后,你需要把目标量化。假使你的目标是工作几年能够坐上某个职位,那么你就需要提前了解公司晋升的条件,以及你的业绩指标等,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例如,我身边的一个同事,他本身不算是公司中的核心员工,但他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划。他入职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规划就是在两年内做他所在的分公司的主管。而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
现在的他算是事业有成,他的经历也成了公司会议上经常被提到的经典事例。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在执行过程中的缺点。习惯性拖延、习惯性敷衍等这些会放缓前进脚步的坏习惯,是你在计划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二,不要一直盯着你的目标。“压力就是动力”这样的“鸡汤”文字,压倒了无数人的梦想。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不会一直把目标挂在嘴上的,而要通过行动去实现它。
我上大学时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大一的时候,她英语不是很好。每次早饭过后,我总能看到她独自一人在教室背单词。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用嘴说,而是用成绩单上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真正的努力,不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努力,而是默默无闻地一直向前。
我经常听到同事说自己家的孩子不争气,高考成绩如何不理想。他的孩子我也见过,孩子曾无奈地问我:“为什么学习那么累?”
我问他:“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了吗?”他木讷地点点头。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一步步地向前走。不要总盯着目标,要把目标融入日常。习惯成自然,在行动中也就有了方向。
第三,计划赶不上变化。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笔者之前说过的话都是废话。其实不是这样。
“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不是说我们在工作中就不需要计划,而是说我们需要明确任何事情都存在变量。你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心理预期。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糟。
“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个人管理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当工作计划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量力而行,是为了以后能够走得更远。
2.认清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我经常会看到公司里来来往往的应届生,他们的脸上透露着迷茫。作为他们的前辈,我与这些应届生也有很多的交集。
在我们的聊天之中,我了解到,这些应届生大多数都怀着对未来的期待,憧憬着未来,可他们的想法还不成熟,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实,很多已经工作或者准备辞职的人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一件事情做得太久了,人们就觉得无聊、没有新意。在工作中,人们没有认同感,觉得自己应该换个环境或者换个工作。新鲜的事物总会给我们一种改变一切的错觉。
可换了工作之后,自己还不喜欢呢?这样的现象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其实,最主要的是你对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划。那么又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传授既有知识,不如教授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思路却能让人在之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人生际遇不同,目标自然也就不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地,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人生。接下来,我会根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给大家一些个人工作上的建议,希望阅读过后,能够对你的工作规划有一些帮助。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长期目标重在一个“长”字,强调的是长远性,它需要跟你的人生目标结合,它应该在五年以上。
它承载的可能是你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可能是你想要的人生状态。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那就一直坚持下去吧。
短期目标其实穿插在长期目标之中。它们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就像是分母与分子,也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也就是你在短期过程需要达到的成就,也正是有了这些小目标,才能让长期目标完美实现。
一口气并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同样地,长期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不断积累蓄力。在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长期目标需要具备挑战性,而短期目标需要可操作性。“温水煮青蛙”的案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把青蛙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青蛙并不会反抗,直到水温超过了承受值,青蛙才会想要跳出,但这时候青蛙已经不能逃脱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开始行动去做出一些改变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长期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让目标具备挑战性。安于现状是一种工作态度,拼搏同样也是一种品质。
短期目标则要具备可操作性。这就是说短期目标的制定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在工作之余决定去学习一门小语种,因为她十分喜欢某个国家的电视剧。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能够听、说这门外语。最后,在她的努力下,她终于不用依靠字幕看电视剧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其次,长期目标需要契合性,而短期目标需要提升性。长期目标可能跟你的人生息息相关,它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反映你人生的某些走向。短期目标重在能够短时间内掌握某个小技能,让你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奔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也会成功。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前,就已经开设补习班。虽然他的高考英语成绩并不是很好,但他喜欢英语。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出版社的一个朋友,她从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行业相关内容了,现在她已经是某知名出版社的编辑了。
为了实现进入出版社的长期目标,她坚持写小说、投稿,积累相关的行业经验,再加上成绩优秀,她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大学时期的梦想,成了一名编辑。
最后,长期目标需要紧张感,短期目标需要设置时间。
从前,有A和B两个人,他们有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优秀的建筑师。A清楚地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努力。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机会。他的作品赢得了许多奖项,他慢慢地在行业中名声大噪,成了优秀的建筑师。而B只是嘴里念叨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但是却没有任何行动,最后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长期目标的紧张感来自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中不能够处处充满紧张感,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保持紧张感,是对目标的一种敬畏。
在工作中,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提前规划人生,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说,我没有规划人生,还是生活得好好的。即使规划在你的生活中没有直接地表露出来,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进行任务排序,这就是一种潜在的规划。
制定目标,有所行动,你会如愿以偿。
3.目标分层——做好目标细化
你是不是经常对身边一些朋友敬佩不已?在你的眼中,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把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在旁人的眼中或许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如何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充实且有效?他们是不是掌握了个人管理的魔法?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总觉得每天都有考不完的试,感觉生活仿佛被永远学不完的科目控制着,但无论怎样付出努力,我的一些科目的成绩还是没有任何长进。
在学习走进了死胡同之后,我向年级中闪闪发光的“学霸”请教。在我们眼中的他,总能轻松地应对任何考试,并且每次的成绩都是第一名。当我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之后,才知道他也有偏科的现象存在。他的解决方法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每次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就这样,偏弱的那门功课果然有所提升。
事实就是如此。当你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时,不该任由负面的情绪左右你的行动,而要及时地去找到问题所在,能够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才是真正的应对之道。
在旁人眼中,能够轻松地应对生活的人,其实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有时候,你抱怨:“为什么我明明花费的时间比他还多,但最后升职的却是他?”其实你们的区别在于处理事情的方法。眼光长远的人看到的是事情的影响,眼光短浅的人看到的却只是眼前的利益。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轻松应对工作的高效人士呢?又该怎样采取行动?这就要提到目标分层。能够分解不同阶段的目标,才能轻松处理事情。
如何做好目标细化?其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分解。把目标按步骤分开,就能够真正地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那么,要如何分解目标呢?
首先,需要列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目标清单。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也许就是电子产品了。这时候,关于目标清单的记录可以借助一个名叫“倒数日”的APP(应用程序),这个APP能够设置目标完成时间,然后设置每天提醒。
这是一个提醒时间的工具,能够帮助大家达到目标。它让你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期限,看着时间不分昼夜地往前走,在压迫感和紧张感产生的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日本软件银行集团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投资人孙正义在考量自己的创业项目的时候,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什么最适合自己。通过社会调查,他严格地审视自己,思考如“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持续不厌倦地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等类似的问题。
由此可见,孙正义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的时候,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深入调查,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从事该职业的品质。而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思考。当你决定从事某项职业的时候,需要深入地进行了解。在工作中,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
其次,就是能够有条不紊地执行自己的目标。我们在之前谈到过,要想完成最终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做到目标分解,只有明晰自己每一步方向的人,才有可能在该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功。
孙正义在19岁的时候,曾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人生目标:“20岁的时候打出旗号,在领域内宣告我的存在;30岁时,储备至少1000亿日元资金;40岁时决一胜负;50岁时,实现营业规模1兆亿日元。”
可能在当时看来,孙正义的这个目标有些站不住脚,但他却用实力向所有不相信的人证明了他的存在。他现在的成就正是按照当时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得来的。
有梦想又有野心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人有着同他的梦想和野心相媲美的行动力。
孙正义正是凭借他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当时的豪言壮语并不是夸下海口,而是他真正的职业目标。
从孙正义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分解的重要性。清楚自己每个阶段的目标,然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如果你现在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不如现在就开始分解它,你可以按照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的形式列举自己为达到最终的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这也能够让你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最后,在我们进行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下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要求我们考量耗费时间与收获是否成正比,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最大的成效。
“时间不等人”,设置完成时间无论是对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同样有效。
实验证明,当人们有目标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从而慢慢拉近跟自己设定的目标之间的距离。这也是很多的管理大师为什么热衷于在企业管理中设立目标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早知道就应该坚持下去”,大多数人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习惯性地半途而废,看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地偏离原先设定的路线。
其实,这也是大目标中间的小目标不明确导致的。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或许就在于,成功人士更知道自己每一步该如何走,通往成功的每一步都被其测量得很清楚。
4.学会调整——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可控
一个朋友最近跟我抱怨说:“为什么每一天的生活都不按照我的计划前进啊?”
她习惯规划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她的生活从来不会出现意外。跟她相处那么久的时间,我十分惊叹她的生活方式。最近,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她的生活因一次跳槽失去了控制。
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她需要去适应。因为工作上的调整而引起的一些生活上的改变,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恐惧的色彩。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天,她终于忍不住向我倒起了苦水。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太多的变数,导致生活失去了控制;明明前一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但在当天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我们的人生就要在这样的变数中不断地偏离计划,最后走向一个我们无法挽回的局面?
事实上,变数的出现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但是成功人士能够非常愉快地跟变数相处。
他们有3个秘诀:一是平和心态;二是设置空白格;三是挤压时间。
首先,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大多数人在面对计划之外的变数的时候,总会过分慌张和焦急。他们觉得自己当天设定的任务量没有完成,那么整个大目标可能就完不成了。但其实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当你第一天没完成时感到焦虑,第二天没完成时更加焦虑,最后可能就会放弃了目标。
在高效率的人士眼中,他们会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
好习惯是在默默无声的坚持中养成的。当你放弃了那个底线,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在暗示你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地远离你。
当目标没完成的恐慌开始占据你的生活时,不能任由这种恐慌感蔓延下去,否则它就会一点点地瓦解你的人生。
当生活中出现了太多的不可控现象的时候,不如平和地去面对你的生活,能够及时地做出调整才是高效人生。
曾经,在我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了我的工作节奏,我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原本的计划。在那段时间,我不断地学习如何跟意外打交道,意外带来的也许是不经意之间的一些美好。
学会掌控这些意外,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如何去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我依旧会手忙脚乱,但却已经学会享受意外带来的惊喜。
其次,为自己的计划设置空白格。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习惯于为明天做计划,他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已经设想好了第二天的工作内容。
他每天的工作计划都十分具体,从早上几点起床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他的工作和生活行程按部就班,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慢慢地,他发现在他的生活中一些东西在消失,因为执行计划而没有答应同事一起吃午饭,以后同事再也没约过他。
其实,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弹性机制;繁忙的工作中,为自己设置空白格。标准化的计划在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不能够轻松地应对意外。
网络上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不需要计划,不是说既然未来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做计划了。
计划代表着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某一天的期待,能够提早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在工作计划中应该设置空白格,这是应对意外的一种方式。
当工作行程过于饱满,超过负荷,就应该学会解压,尽量给自己平凡的工作状态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学会压缩时间。前面我们讲到了为自己的计划设置空白格,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充满紧张和焦虑。学会压缩时间则是为了完成工作中那些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我曾经在一家教育机构实习,我心想我的工作内容可能会很少,但当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除去公司培训以及各种各样的会议,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很少。
我发现自己的生活除去每日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
我当时的住处与公司有一段距离,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之后,最大的愿望便是放空自己。那段时间,我学到了许多教学技巧,但其他方面并没有提升。
难道真的没有时间用来学习吗?其实并不是。饭后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回家的路途中,这些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但这些时间都被我以“太累,需要休息”为理由搁置了。
在这里讲到的压缩时间,其实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有效的时间把每天必做的事情完成。自我敷衍带来的只是个人损失。
因为工作上能力不足,我转正后的职位晋升机会被同期的实习生夺走了。
在有效的时间内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做好计划的同时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整,学会应对意外;对于需要坚持的事情,学会压缩时间,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再次强调一下,有效的工作计划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可控。
许多公司的主管人员,他们常带着做好计划的笔记本。对他们来说,计划虽然会改变,但应该坚持的却一件都没落下。我们只有掌控了自己的计划,才能真正地掌控生活。
5.合理排序——事有轻重缓急
很多企业在例会上都会明确地标出该月或者该季度的工作任务重点,明确企业的业绩目标,企业采取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企业重点目标,让项目有计划地实施。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企业想要通过某个项目达到某种目的,那么该项目就一定是该企业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包括前期的宣传造势、中期的执行落实、后期的收尾总结等。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只有采用这种操作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控项目节奏。对个人来说,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明确阶段内的重点任务和一般任务,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
常言道:“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工作中学会有所取舍,明确自己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向着自己设定的总体目标靠近。
在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一般都会制订重点项目规划。在具体实施时,这就要涉及个人管理。如何去实现最优解?与在时间与计划之间不断协调相比,通过自身提升效率似乎是更好的一种协调方式。
时间管理是个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寻求最有效的事件处理方式,也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推动事件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一个过程性的管理方式。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很多职场人士也在不断调整学习。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时,你的第一想法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缩小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当生活中出现了众多需要去突破的事情时,如何权衡事情的先后顺序就变得更加重要。
下面将会为大家介绍3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一是6点优先工作制;二是帕累托原则;三是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
第一,6点优先工作制。这个方法是效率大师艾维·李向一家即将破产的钢铁公司提出的。在听完钢铁公司的问题之后,艾维·李让钢铁公司总裁写下自己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
当总裁写完自己第二天的行程之后,艾维·李又让总裁从中选取6件最重要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列举出来,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也这样列举重要的事情。
果然,一年后,这家当时濒临破产的公司慢慢地有了好转。总裁向艾维·李支付了2.5万美元的支票,这家公司在5年之后成为该行业的领军者。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种形式,把自己每天的任务进行列举,随后再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这样即使当天工作特别繁忙,最重要的事情依旧清晰可见。这样能够让你在琐碎的待办事件中清楚自己最需要行动的事情。
第二,帕累托原则。这一原则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在他看来,在任何一个领域,大约80%的结果是由其中约20%的变量所产生的。
这一概念原本出现在经济领域,后来被人们引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它的意义就变成了不要在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应该把时间运用在重要的20%的事情上,计划上的一小步却是实际生活中的一大步。
十分精确地把自己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成功者20%的努力,就能够收获80%的成果。
根据这一原则,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工作任务可以被划分为4个象限:重要且紧急、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最应该抓住的就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不紧急,所以没有所谓的迫切感,能够稳扎稳打把过程做好做优。
第三,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这个理论出自麦肯锡公司的一次电梯事件。
麦肯锡公司负责为一家企业做咨询,在电梯中遇到了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董事长出乎意料地向麦肯锡公司的负责人询问了一些问题。
该负责人当时准备得并不充分,再加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麦肯锡公司的负责人不能在短短的30秒内做出详细的答复。因为这次电梯事件,麦肯锡公司的这次合作没有成功。
经过这次的教训之后,麦肯锡公司要求员工在陈述的时候抓重点,直奔主题,能够言简意赅地做出陈述。
工作的时候,最注重的其实就是员工的效率,而能够有重点地直接阐述事件,这其实也是高效率的一种表现。
结果要放在陈述词最前面。在成人的游戏中,最重视的事情其实就是结果,结果远比过程更重要,这才是企业的生存法则。
上面谈到的3种方法,其实在我们的职场中都能够适用。
如果你想要成为某个行业的杰出人物,做好个人管理,是你成为管理人员的第一步。只有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人,才可能更好地去管理某个部门。
规划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正确地安排一个项目的节奏。所以,在职场生涯中首先要学会个人管理。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会像我们之前谈到的那样,太多事打乱了工作节奏,但是学会调整,合理排序,总会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6.目标量化——定时回顾总结
“目标量化”,重点就在于能够量化。把目标数字化地表现出来,能够知晓目标计划完成程度,更有助于我们提高执行力。
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但是怎么样的规划才是最有用的,能够最高效执行呢?
一个同事提到目标的时候,她说自己做了无数的计划,下定了无数次的决心,但每一个目标好像都没有完整地完成。
她的计划很简单,在本子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根本没有细分,目标并没有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这样的目标摧毁起来不费一丝力气。
做好目标量化,能够更加清楚地帮助我们明确每一个步骤,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个阶段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小宋,她的生活就一团糟。
她跟我说:“现在虽然想要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但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生活节奏,玩手机到凌晨两三点睡觉,早上9点起床准备上班。刚开始的时候,生活被这样简单的快乐麻痹着,但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上班的时候效率极其低下,总是发困,这样的生活作息习惯严重拖垮了我的生活。我曾经下决心改变,但并没有执行下去。”
听到她这样说,我就向她说明了她的问题。
她虽然决定调整作息时间,但时间意识并不强,所以调整的效果看起来并不明显。
我向她推荐了“SMART原则”,在它的帮助下,她的作息习惯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SMART原则”是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S是Specific,也就是明确性;M是Measurable,也就是衡量性;A是Achievable,也就是可完成性;R是Relevant,也就是相关性;T是Time-related,也就是时限性。
“SMART原则”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做到目标量化,提升个人管理能力,不断推动自身的进步。
根据“SMART原则”,小宋该如何进行目标量化,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第一,明确性。小宋既然已经决定改变之前的生活习惯,那么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她的目标是早睡早起。如果她在某天晚上想把某部电视剧看完才睡,就与早睡的目标矛盾了。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她不能为了一时的享乐而放弃执行计划。
第二,衡量性。对于小宋来说,要把目标具体量化、做出改变,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可能就会产生问题。把时间具体量化,能够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
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保证早睡早起,这样第二天才能有良好的工作状态。那么,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她决定在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对她来说足够了。
如果上午工作太累,她会选择在中午的时候小睡一会儿。其实,她可以用微信小程序打卡,这样能够有效地监测每天的起床、睡觉时间。
第三,可完成性。如果你对计算机领域不清楚,从没有涉及相关工作,却想着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开发出程序软件,可能性并不大。
可完成性要求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决定你的目标。正确地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为自己设定目标,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我有一个朋友刚辞职,新工作还没有找到。他过度消费,所以在还款的时候不得不向身边的朋友借钱。
做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一件事情的可行性不大,及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对于小宋来说,改变作息习惯是一件并不难的事情,做好日常计划,就能够轻松完成。
第四,相关性。既然小宋的目标是养成好的作息习惯,那么,她就必须杜绝晚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她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帮助自己迅速进入睡眠状态的方法。
比如,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睡觉前最好不要有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这样更容易入眠。
第五,时限性。为自己设定目标完成时间。
我们常常提到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所以,小宋的作息调整计划时间就是21天。在这21天的时间里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作息时间的调整,21天之后,她已经从刚开始需要设置几个闹钟叫醒到现在能做到自然醒了,她的作息时间已经被有效地调整过来了。
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目标的完成度不够,都可以使用“SMART原则”去量化目标,进行具体化执行。
能够做好目标量化的人,个人管理能力一定不会弱,未来的人生一定会光芒万丈。
7.制定标准——什么才算是标准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会感觉到迷惑,为什么会涉及制定标准这个话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通常只是本本分分设置自己的目标任务,却往往容易忽略完成的标准。
我们往往清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虎头蛇尾,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到底完成得如何。所以,在我们提升执行力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制定标准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只有制定好完成的标准,才能衡量最终的完成程度。
小时候,我在学习汉字书写的时候,会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描红,这才知道了汉字的笔画。
描红的字帖告诉了我们每个字的书写笔画,我们的字才能横平竖直。同理可知,我们虽然知道如何去制定我们的目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分解,但在我们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制定标准。
没有标准的目标,很容易让我们自我纵容、自我敷衍。所以,我们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无论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能给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标准,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职业上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权。
我有一个相识多年的同事,可以叫他小李。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并没有那么起眼,他的话不多,甚至还有些害羞。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我的印象中安安静静的人,他的行动却让我震惊了。
公司那阵子有一个国外的项目,需要跟国外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进行谈判。
虽然会配备翻译,但公司对派出的相关人员也有一定要求。小李不知道是从哪儿提前得知了这件事,当时他的英语水平并不好,但在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会看到他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英语口语打卡。
我们当时还很纳闷,他怎么忽然学起了英语,毕竟工作上使用英语的地方并不多。后来,公司下达通知,挑选项目相关人员,那次的随行人员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他的名字。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某次下午茶时间,我们谈到了这件事情,我表示对他当时的行为感到很吃惊,他听到我的话也只是微微一笑。
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这个项目,就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好像知道我接下来要问什么,他接着说道:“其实我能坚持下去,是因为针对已经确立的目标,我制定了明确的完成标准。”
他练习英语的APP是市面上流行的英语学习APP,而他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个句子的发音要在90分以上。
很多人会在制定目标时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制定目标之后,执行起来却敷衍了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完成标准,就容易造成目标的完成度不足。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标准,才能实现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企业来说,开辟前路并不会一直顺利,在每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都充满了坎坷和不易。
“中国品牌年度大奖”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企业评比的行业奖项。面对喜好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能够在众多行业之中脱颖而出,海尔可谓是精工制作。
近些年来,互联网科技不断出现在各个领域。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紧跟潮流也是一件需要不断磨合的事情,而海尔却走在了用户服务的前端。
海尔公司面对市场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让用户可以直接与企业对话,搭建一座用户和工厂的生产桥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正是海尔这一人性化的服务,让海尔引领行业,海尔集团制定的空调用户体验标准,更是成为家电行业的重要标准。
2018年10月底,中国质量协会授予海尔空调“全国质量标杆”称号。
毫厘之差,可能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这个道理,海尔是清楚的。海尔认真地审核每一个步骤,用自己的标准审核每一件出厂商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目标制定标准,并不是为其戴上枷锁,而是提出更精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以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未来职业生涯中出现的任何一个机会。
通过了解标准背后的意义,以更加明确清晰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高标准高要求,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我相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收获。
8.欲望清单——设置奖励机制
提及“欲望”,可能你的第一想法就是欲望不能放纵,必须加以警惕,不能让欲望腐蚀生活。
凡事都有两面性,欲望的无节制自然会带来生活中的重压,但适度地满足欲望有时却是生活最好的调剂。
拿我自己打比方,之前有一场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的考试。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想着要把相关的证书拿到手。
因为害怕自己的负面情绪作祟,我决定在考试通过之后,奖励自己一次旅行。
因为有奖励存在,再加上求胜心也在蠢蠢欲动,最后我毫不意外地取得了一个满意的结果,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长途旅行。
我们看待一件事的时候,角度很重要,立场不同,解读也就相差甚远。欲望如果能够被正确地驾驭,那么它的激励作用,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假如一个人的生活像是一根紧绷的弦,时时刻刻都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并且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他的工作质量和生活品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
这些奖励可大可小,在淘宝网上有一个选项叫作“心愿清单”,你可以把你想要购买的东西放到里面。你也可以制作一个欲望清单,把自己想要完成或得到的事物列举出来。当你的某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奖励,可能也会让疲惫的自己更有冲劲。某项实验表明,有效的奖励方案会让人更加兴奋,从而使人更有斗志,不断向前。
在企业中,员工的奖励机制,其实也算是一种欲望满足的体验。员工可谓是企业的血液,而良好的激励政策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政策,而作为现在炙手可热的企业——华为,正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向世界,成为行业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最初创立华为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华为有一天会变成世界一流的企业,华为将为此坚持不懈。”
而最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华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的发展潜力无穷。华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背后的每一个华为人息息相关。
华为将优秀的人才高薪留用,并且给员工的福利更是细致到衣食住行,把每一个员工都看作是华为的一分子。
有一种企业激励方式就是让员工持股,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形式,让每一个员工为自己的财富保驾护航。
员工持股的方式对于华为人来说起到了一种长期的积极作用。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奖励制度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同样,在我们的职场目标或者是生活目标上,欲望清单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促进个人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
但在设置奖励机制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主动避开的选项。有的人会肆意地放纵自己的欲望,觉得只要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就可以随意地做什么,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的想法。
但事实上并不能这样,奖励机制的出现,只是你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休息站,它可以在你长途跋涉之后,给你可能已经疲惫的身心一些鼓励,让你能够更加不畏困难,大步向前。但它并不是你的终点站,你的奖励可以是一顿大餐,可以是一直想要购买的某个物品,但奖励的价值最好不要大于目标的价值,不然一切行为也就没有意义了。这里想要强调的只有两点。
一是及时激励。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及时”的力量。一件事情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但如果这时行动受到阻碍,然后就一拖再拖,最后可能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
当我们向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冷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再去处理。但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我某次去好朋友家中做客的时候了解到,她哥哥的小孩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慢慢吞吞。每次为了让这个小朋友能够集中注意力,尽快完成作业,家长就给他某种奖励。我来的那天,家长可能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件事情,在吃饭的时候他就有些不开心。
我们跟他聊过之后,才知道他一直在纠结于自己已经按约定完成了作业,但家长并没有兑现承诺。妈妈向他道歉并给了礼物之后,他才开始变得活泼起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及时奖励是一种承诺。对成年人来说,及时奖励,是对这些时间里一直努力的自己说“你辛苦了”。所以,及时奖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是奖惩适度。以你制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完成的程度,如果达到或超过你的标准,那么你就可以选择实现自己的某个心愿。
是满足,并不是满足一切,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我完成了一个目标,我的计划是出国,但我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这时候就要量力而行,不要让生活背负太多的压力。
适度地选择奖励,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
9.按部就班——奖励不是放任
看到“按部就班”,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创新”。我们听到太多人说着“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要活出自己的风采”,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但又有多少人在追逐着“不一样”,最后的结局却只是碌碌无为?
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要做不一样的人”的少年们,最终却落入了俗套。
什么才是创新、才算是活出了自我呢?
其实,大多数人都误解了“特立独行”的含义,真正活出自我的人,必定经过了一段时间按部就班的努力。他们清楚自己发力的方向,所以能够认定目标,最后闪闪发光。其实,那些看起来特立独行的人,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词,那就是“执行”。按部就班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稳中求变。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说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也正是1万小时定律的来源。对于拥有梦想的我们来说,1万小时意味着我们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个小时,而这样的生活要持续5年,你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一定会有让人惊艳的成绩。
我曾经认识一位培训机构的老前辈,我们的相识是在一次实习工作中,我当时还在读大学。如今,每次我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她。
她的选择很简单,因为她喜欢做老师,那家机构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着她,所以她一毕业就进入了一家教育机构,并且一做就是7年。
在当时的我看来,7年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那意味着整个青春都交给了一家公司。
但是,在我后来的工作中,我认识到原来一件事情只有不断地重复去做,才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
我们在上面讲到了应该设置奖励机制,同时也强调奖励要适度。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耐得住寂寞。有些事情需要按部就班地一直坚持下去,而不是让一次奖励耽误再次出发的勇气。
不让短暂的享乐耽误了前行的脚步,或许才是目标的意义。能够在诱惑之中坚守自我的人,前途一定无量。能在繁华过后,排除干扰因素,依旧保持最初的坚持,是每一个追梦人的坚守。
在一个目标完成之后,进行短暂的休息,还需要继续地大步向前。
如何做好按部就班?那就需要打破固有思维,以全新的眼光去认识这个成语。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乎规范,而是要求在该坚持的时候能够按部就班,需要改变的时候能够推陈出新。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按部就班?
首先,坚持的时候需要按部就班。身边的一个朋友有次问我:“你如何做到昨天玩闹放纵,但第二天的时候就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这让我想起之前很流行的“周一恐惧症”。因为两天的休息,就形成了周一的百般不适应。
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会做做饭。对我来说,这样的休息十分惬意。而你之所以不能够快速地从之前的快乐中脱离出来,其实是你内心的一种抵触情绪在作祟。
在你的潜意识中,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当你意识到你要去做的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么你还能够快乐地期待它的到来吗?
其次,在需要改变的时候推陈出新。人们最容易被现状迷惑,而忘记了方向和目标。
我们在上面提到要按部就班进行日常性的工作,但按部就班并不是不要创新。当你发现你的工作效率降低的时候,或许就是你需要调整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打破现有的生活方式,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惊喜降临在你的生活之中。
工作需要调剂,一成不变,固守己见,就如同井底之蛙,但当你走出去之后,会发现人生中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着你,你的人生充满着无限可能。
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曾经历过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他们勤勤恳恳地落实业绩,认识到自己的平庸,却不甘平庸,用行动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实力。
按部就班也是一种工作能力,它并不意味着俯首称臣,敷衍了事,而是职场中人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得以一步步走上行业的重要位置。
10.思维习惯——行动后再思考
在一次购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商场内的导购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尴尬低头。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找不到完美地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于是选择缄口不言。但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很不利。
对个人而言,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会导致我们个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习惯性地逃避。对企业而言,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能及时地处理影响,可能导致某企业在某个行业里失信。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这个人背后的人脉资源。只要做好一个人的口碑,口碑效应就会不断传递。所以,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而言,默默无言都不是上上之策。
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代人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习惯性地先思考再行动,往往脑中想很多,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所以大多数人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思考,其实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所做出的本能反应。我们一直都很强调思考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行动的重要性。在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思考可能会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去应对这件事情,却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往往会忽视行动的力量。他们固执地以为只有计算好每一个步骤,行动的时候才能收获更好的结果。但现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可能不再适用。
就拿商场的例子来说,导购员不能够沉稳应对,那么想必她不是一个会主导自己人生的人。
在现实中哪有什么十全十美,哪怕只是一个有缺陷的处理办法,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之前公司的HR(人事专员)曾跟我抱怨说:“现在出来找工作的一些人,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很渴望得到这份工作,对我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沉默不语,让我觉得尴尬得要命。”
其实HR在招聘的时候,可能更多地是想在跟你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你,他们并没有要去为难任何人的意思。但很多应试人员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干脆选择放弃,这样的态度才是HR觉得最可惜的。
HR谈到他自己之前的一次招聘经历,本来有个女孩,他已经准备录用了,但在最后的面试中,他发现面试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选择沉默。他转换方式再问了一次,对方还是没有回答。最后,这个女孩并没有被录用。
企业并没有要求你十全十美,甚至会给你试错的机会。你能否积极地面对,采取行动去处理问题,才是关键。
如何才能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其实很简单,不断地练习重复。思维可以通过培养改变。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小孩子因为想法单一,所以一旦认定某个目标,便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所以人们才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大人的世界里,信息太多,想法也很多,却极少去付诸实践。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你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比如,你之前一直想要获得某种技能,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这个想法直到现在还在你的脑海中不时地浮现。
所以,为何不在你的某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考量可行性之后,就开始行动呢?
在行动的过程中,你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可以根据事件的进程进行调整适应。
太多人容易被心中的想法束缚,在脑中已经有了无数的激烈竞争,但行动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某一次,我跟公司一个刚来半年的小妹妹谈心事的时候,发现她其实想法很多,比如谈到公司项目的时候,她有着很多观点和看法,并且能够分析出一些我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我问她:“为什么不在会议中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呢?”
她说因为害怕自己会说错,总觉得自己像是武侠剧中被封了哑穴的人一样,说不出话来。
其实,我之所以找她谈话,是因为她刚来公司的时候,就是我在带她,她在实习期间也是这样,总有很多的想法,却不敢表达。其实这也是受她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她在工作和生活中,行动永远都跟不上想法。
现在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所以在这次聊天中,我主要想要跟她强调的是:你很优秀,所以不用害怕,有了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先行动再思考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的原则。
抛开脑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思考,只要在心中默念“现在开始去做”。
展开行动,行动起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去做某件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思考该如何开展行动。在想太多的时候,告诉自己:“放手去做吧。”
11.目标复盘——把经验转为能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大脑的遗忘规律。人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遗忘了;遗忘速度刚开始的时候很快,但是后面就有所减慢了。据此也就有了遗忘曲线。
对遗忘规律加以运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人们的记忆能力。
在我们制定目标并且坚持执行之后,最重要的便是复盘。
“复盘”原本是围棋用语,是指在下完棋之后,复原对弈过程,分析自己的优劣得失,以便在之后的对弈中能够避免错误。
复盘被引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就是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起飞”奠定基础。
我回顾过去的那些年,发现自己总是隐藏自己的想法,给自己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说辞,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所以,我决定今年一定要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
不妨通过复盘回顾,去发现一些自己身上需要改变的地方。
该如何做到正确且有效的复盘呢?
首先,你应该做心理建设,比如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坦诚地面对自己”。评价一件事情做得好或不好,不能敷衍地自我满足,而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事件,清楚地认识自己。这样的复盘才真正有意义。
准确地审视自己,是有效复盘最基本的方法。
你应该像最初制定目标的时候一样,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安静地待在某个房间里,摒弃所有的杂念,一心一意地总结回顾既定目标,通过对比,总结经验教训,继承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拿一个即将踏入高三的学生的例子来说,他偏科十分严重,他对理科很感兴趣,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学校前列,但语文却是他的短板。
高一时,刚经历过中考的洗礼,他并没有重视自己语文的缺陷。进入高二以后,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提到高考的残酷,这时,他才真正地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他想针对语文科目进行训练,就给我打来了电话。
我凭借之前在培训机构的经验,再加上身边一些做老师的朋友的帮助,开始有针对性地帮助他提升语文成绩。
那么,该如何提升语文成绩呢?
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提升语文成绩。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回顾他之前的语文学习。深入了解和分析试卷之后,我发现他失分的重灾区在文言文上。
既然已经明确了关键所在,接下来就需要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多去阅读古典名著。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他在兼顾其他科目的同时,也坚持不懈地进行语文科目的练习。
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的语文成绩在一点点地提升。之后,他还在继续使用我教给他的学习方式。
现在,语文已经不再是他的短板,他的文笔经常被语文老师称赞。
其实,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以下3个方面:
第一,围绕目标。既然已经有了目标,接下来一定要围绕着目标展开行动。在跟之前的学习状况做对比的时候,也能非常明显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对比不足。在以往的测评中寻找自己经常失误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既然能找到自己多次栽跟头的地方,就需要做调整。
第三,评析结果。在自己付出努力之后,评析是否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无论这个结果如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其变成自己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复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坦诚面对自己。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及时地回头看;面对诱惑的时候,依旧能够有自己的坚守,及时地止损。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目标复盘的能力,能够把走过的每一步都变成经验和能力,那么你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学会往后看,有时候会有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