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年,大约有800万美国人承受着家人去世的痛苦。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名人还是平凡家庭,人们因为失去亲友而悲痛不已,凄苦哀伤。人们藏在紧闭的大门后面,独自咀嚼痛苦;他们徘徊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坐在又冷又硬的椅子上,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柱,茫然失措;他们在旅馆房间里焦急地等待,不知何时能找到尸骨;一个意外电话,噩耗传来,他们感觉整个心都被撕碎。他们顽强面对意料之外的死亡、骤然而至的结局、突如其来的悲剧。他们还完全没有准备好说再见。

从生下来第一次呼吸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循环周期,我们信任着世间的一切。作为婴儿,我们相信父母会好好照料我们。儿童时期,我们相信身边的人都心存善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别人也会善待自己。我们很快成长为青少年,仍然相信因果报应。别人告诉我们,只要饮食营养均衡,好好照顾自己,就能长年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长大成人,继续相信着这个基本的生命循环周期。我们相信,太阳每天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我们的孩子会活得比我们更久;我们相信,还有很长时间慢慢珍惜我们所爱的人。

然后,在一秒钟之内,一切都改变了,我们所爱的人突然传来死讯,我们终于发现这是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井然有序的世界瞬间彻底坍塌了,生命的循环周期不复存在。我们仿佛骤然被抛入深渊,两手空空,毫无准备,没有时间去整理这段旅途中需要的东西,没有时间完成只做了一半的事情,没有时间说再见。

我们的身体是由基因、细胞、皮肤和骨骼构成,我们的感情包括了思想、感觉、记忆,我们接触到的人、感动了我们的人。我们所爱的人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血淋淋的伤口。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完全改变。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循环周期已经彻底瓦解,我们正在昨日世界的废墟上徘徊。

悲痛来临之后,你看着镜子,几乎认不出镜子中那双眼睛。虽然太阳照样升起、落下,但一切都全然不同,整个世界似乎失真了。悲痛会在我们周围投下深远的阴影。

《安慰之光》第一版出版时〔2000年由冠军(Champion)出版社公司出版〕,表达悲痛的词汇还十分有限。社会上一般都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恢复正常”,或者压抑我们的悲伤。一年后,美国遭遇了一次令人难以想象的恐怖袭击,带走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政界人物向全国发表演说,鼓励美国人努力“恢复正常”。

但突然面对死亡后,所谓“正常”已不复存在。我们需要把悲痛发泄出来,才能重新开始生活。这些政界人物的话的确也是出于好意。当今社会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要怎样面对亲友突然去世、怎样处理自己的悲痛。当我们突然听到死神的敲门声时才发现,世间一切指南和准备事项,都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亲自体会过悲痛的心情,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个中感觉。

根据凯尔在《死亡社会学:死亡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中的说法,亲友去世带来的悲痛,是人类最深刻的感情,也是最致命的。在持续3年期间,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美国国民中,每年约有80万人丧偶,其中多达16万人的悲伤已经到了病理性的程度。每年,有超过3.2万名美国公民自杀放弃生命,各种意外事故造成超过11万人死亡。死因的列表越来越长。

我们原本信任的基础已经坍塌,把我们滞留在废墟之中。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悲伤我们看不见任何东西。社会只是急切地盼着我们快点重振精神、恢复“正常”,没有时间等待我们慢慢痛苦。例如,大约85%的妻子要比她们的丈夫活得长。杰里米·里夫金在《时间战争》一书中写道,1927年,一位寡妇的正式哀悼期为3年。23年后,这段时期已经缩短到6个月。1972年,有人建议逝者家属“在葬礼后一个星期左右,试着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我们不得不限制悲痛的时间。

不曾切身体会过这种事情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亲友去世会带来怎样一种挑战。

突然失去孩子、配偶、兄弟姐妹或朋友的人们,如果你问他们,能否应付得了这件事,他们肯定告诉你“不能”,甚至是“快要疯掉了”。他们有太多太多油然而生的疑问、混乱和无助。完全想象不出自己怎样做才能勇敢地面对事实,走出悲伤的旅途。然而,恰恰是这些人,他们终究还是正视了不幸,走出悲痛,恢复信心,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本书讲述了我们的故事,以及过去几十年来其他一些人的故事——人们靠着勇气和彼此支撑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再与世隔绝,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行走在艰难的痊愈道路上。

在本书的最新版本中,我们为你带来新的故事、智慧和资料。我们真希望当年我们走在悲伤的旅途上时,能够拥有这些经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开始的书,失去所爱的人之后的重新开始。我们要学习怎样鼓起婴儿学步的勇气,走路和说话,怎样不再深陷噩梦,恢复信心,在缅怀过去的同时创造新生活,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生活。我们比谁都更了解每分钟的价值,比谁都更了解,今天就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是多么重要。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保持头脑清醒,在突然面对亲友去世时,帮助你在感情的迷宫中找到方向。心理分析师和哲学家卡尔·荣格写道:“当你撞上墙壁时,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扎根,直到你能够从更深的地方清晰地看透墙壁,真正成长。”

布鲁克·诺尔

帕梅拉·D.布莱尔博士

2007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