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并非一部天文学专著。作者仅仅想借此书引领大众初步了解地球所属的太阳系的构成及其运动。

作者通过综合与概括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偏居一隅的星系的历史。最新光学仪器的不断完善以及天文学家们孜孜不倦的钻研,使身处星屿深处的我们得以观察、理解周遭发生的所有奇迹。

在第一章中,我们回顾了用来解释这一世界的所有理论和想象“体系”。古人的基本观念、中世纪的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现、17世纪与18世纪的推理论证及逻辑演绎,知识世界的每一时期都在为这一公有建筑添砖加瓦。最新的现代化进展要归功于科学方法与数学的普遍应用,尤其是仪器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阐述了人类观测天空所采用的众多调查和研究方法。从简单的放大镜一直到威尔逊山天文台口径2.5米的天文望远镜……我们依旧在期待更好的工具出现。

下文专辟章节论述了组成太阳系的每个天体,从离我们最近的卫星——月球开始。可以说,我们对月球表面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对地球上的某些区域。接着,从太阳系的引力中心——太阳出发,作者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天外的地球”:几乎被距离最近的太阳掩去光芒的小小水星;在迷雾中让人难以辨认的地球的孪生姊妹金星;令大众尤为好奇的火星;数以千计的星体微粒——小行星,其质量之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1000天文学知识的更新建立在测量方法和工具的进步基础之上。本书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即便在当时达到了高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必然存在一些具有时代特性的理论、结论和数据,例如此处。实际上,迄今为止已知的小行星已有80多万颗,但为尽可能呈现时代原貌,保证数据和结论与测量方法及工具的统一,本翻译保留原书中的各种数据及知识点,以脚注对较重要的信息进行相关注解。——编者注(以下注释若无特殊说明均为编者注);巨大且不稳定的木星;复杂而神奇的土星;在我们宇宙边缘的天王星和海王星;最近被发现的更遥远的冥王星。

本书还专辟一章来介绍巨大的光热源——太阳,其中有少量篇幅用来简要介绍其他“太阳”——那些在不可估量的远方闪耀的恒星。

神奇之旅最终以两大问题告终:一是对地外生命存在可能性的普遍思考,二是着眼于宇宙航行学研究。

天文学研究尤为艰难;通常那些表示持续时间、距离和大小的“天文数字”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我们很难意识到,这些可怕的数量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没有任何可能的参考。因此,推广这门科学困难重重,但是本书作者艺术天赋卓越,叙述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解释性图片,尤其是一系列经科学重构后极具启发性的“行星景观”图,真正把我们运送到了其他星球之上,甚至可以说让我们用手触摸到了它们。

书中的资料是无数直接观察的成果;作者吕西安·吕都根据最新披露的科学信息收集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启发他写成了一部能够普及所有人的著作。他审慎地删去了某些可能过于令人费解的研究进展,同时并没有忽略任何要点。

诚然,如果我们希望从阅读这样一部作品中获得一些成果和愉悦,事先必须暂时忽视主流看法和基本常识。

比如,我们的地球是一颗飘浮在无边宇宙中的天体,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里有着数十亿颗跟我们的太阳既相似又不大相同的恒星。除了那些已成为我们现有知识的坚实基础和被明确接受了的科学观念,仍有无数的假想不断面世,它们或相互补充或相互矛盾。事实上,昨天的错误经常为明天的真理铺平道路。

根据类比推测,其他天体可能已经孕育了一些生命,这些生命形式与地球上的生命或多或少有些许相似之处。

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要跨出一步,就可能会与这些天外文明打交道……那些浪漫的想象终将驶向迷人的未来。

与此相反,另有观点认为,地球表面的蓬勃生命可能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个例。

这种充满假想的科学,尽管存在着许多无解之疑,却吸引无数人放弃口腹之欲,置身于假定理论的研究领域之中,多么神奇!

我们没有错过这门科学,事实上,我们经常走得太远。

作者认为,在老老实实止步于所获知识极限的同时,重新规整所有资料大有裨益。

如果读者看完本书后能得出以下结论,那么作者便实现了他的目标:“这部分确凿无疑,那部分极有可能是正确的;鉴于我们当前的知识水平和所掌握的方法,剩下的部分还不能被把握,未来会将其攻克。”

拉鲁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