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
- (战国)左丘明撰 (三国吴)韦昭注
- 2字
- 2020-08-29 19:54:50
卷三
周语下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柯陵之会,[1]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2]晋郤锜见,其语犯;[3]郤犨见,其语迂;[4]郤至见,其语伐。[5]齐国佐见,其语尽。[6]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7]
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8]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9]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10]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11]目以处义,[12]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13]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14]足高,日弃其德;[15]言爽,日反其信,[16]听淫,日离其名。[17]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18]口以庇信,[19]耳以听名者也,[20]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21]既丧则国从之。[22]晋侯爽二,吾是以云。[23]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24]高位实疾颠,[25]厚味实腊毒。[26]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27]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28]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29]虽齐国子亦将与焉。[30]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31]唯善人能受尽言,[32]齐其有乎?[33]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34]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翟之人利而不义,[35]其利淫矣,流之若何?[36]”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37]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弑,[38]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39]齐人杀国武子。[40]
[1] 柯陵,郑西地名也。《经》书:“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在鲁成十七年。
[2] 襄公,王卿士,单朝之谥也。时命事而不与会,故不书。厉公,晋成公之孙、景公之子厉公州蒲也。视远,望视远。步高,举足高也。
[3] 郤锜,晋卿,郤克之子驹伯也。犯,陵犯人也。
[4] 郤犨,晋卿,郤锜之族父、步扬之子苦成叔也。迂,迂回,加诬于人也。
[5] 郤至,晋卿,犨之弟子温季昭子也。伐,好伐其功也。
[6] 国佐,齐卿,国归父之子国武子也。尽者,尽其心意,善恶褒贬无所讳也。
[7] 成公,鲁宣公之子成公黑肱也。言及晋难,语次及晋将罪己之难,及为郤犨所诬也。晋将伐郑,使栾黡乞师于鲁,成公将如会。叔孙侨如通于成公之母穆姜,欲去季、孟氏而取其室。穆姜送公,使逐季、孟,公以晋难告,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公惧,待于坏,儆守而后行,故不及战。郤犨受侨如之赂,为之谮鲁于晋侯,曰:“鲁侯后至者,待于坏,将以待胜者。”晋侯怒,不见公。故成公为单子言之也。
[8] 故,事也。将以天道占之乎,以人事知之乎?
[9] 瞽,乐太师,掌知音乐风气,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史,太史,掌抱天时,与太师同车。皆知天道也。
[10] 体,手足也。《论语》曰“四体不勤”也。
[11] 心不固则容不正也。
[12] 义,宜也。
[13] 在,存也。
[14] 谪,谴也。言日日绝其宜也。
[15] 人君容止,佩玉有节。今步高失宜,弃其德也。
[16] 爽,贰也。反,违也。
[17] 淫,滥也。离,失也。名,声也。失所名也。
[18] 践,履也。动履,德行也。
[19] 庇,覆也。言行相覆为信也。
[20] 耳所以听,别万事之名声也。
[21] 丧,亡也。步、言、视、听四者而亡其二,为偏丧。偏丧者有咎,咎及身也。
[22] 既,尽也。四者尽丧,国从而亡也。
[23] “爽”当为“丧”字之误也。丧二,视与步也,是为偏丧,故言晋君当之。
[24] 三卿,锜、犨、至也。复有五人为五大夫,故号八郤也。
[25] 高者近危。疾,速也。颠,陨也。
[26] 厚味喻重禄也。腊,亟也,读若“广”。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
[27] 伯,锜也。叔,犨也。季,至也。
[28] 掩人之美。
[29] 益犹加也。三怨,犯、诬、掩也。
[30] 与,与于祸也。
[31] 招,举也。
[32] 思闻过以自改。
[33] 言无也。
[34] 国德,己国有德也。邻于不修,与不修德者为邻也。
[35] 长翟之人谓叔孙侨如也。侨如之父得臣败翟于咸,获长翟侨如,因名其子为侨如。利而不义者,好利而不义。通于穆姜,欲逐季孟而专鲁国也。
[36] 言其所利骄淫之事耳。流,放也,放之者若何也。
[37] 简王十一年,鲁成十(七)[六]年也。
[38] 厉公既杀三郤,栾书、中行偃惧诛,执厉公而杀之于匠郦氏也。
[39] 翼,晋别都也。《传》曰:“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不得同于先君也。礼,诸侯七命,遣车七乘。以车一乘,不成丧也。
[40] 是年,齐人又杀国佐也。齐庆克通于灵公之母声孟子。国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以告夫人,夫人诉之于灵公,灵公杀之。杀在鲁成十八年也。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1]立无跛,[2]视无还,[3]听无耸,[4]言无远。[5]言敬必及天,[6]言忠必及意,[7]言信必及身,[8]言仁必及人,[9]言义必及利,[10]言智必及事,[11]言勇必及制[12],言教必及辩,[13]言孝必及神,[14]言惠必及和,[15]言让必及敌。[16]晋国有忧未尝不戚,[17]有庆未尝不怡。[18]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19]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20]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祚,小而后国。[21]夫敬,文之恭也;[22]忠,文之实也;[23]信,文之孚也;[24]仁,文之爱也;[25]义,文之制也;[26]智,文之舆也;[27]勇,文之帅也;[28]教,文之施也;[29]孝,文之本也;[30]惠,文之慈也;[31]让,文之材也。[32]象天能敬,[33]帅意能忠,[34]思身能信,[35]爱人能仁,[36]利制能义,[37]事建能智,[38]帅义能勇,[39]施辩能教,[40]昭神能孝,[41]慈和能惠,[42]推敌能让。[43]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44]天六地五,数之常也。[45]经之以天,纬之以地。[46]经纬不爽,文之象也。[47]文王质文,故天祚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48]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49]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50]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51]端,德之信也;[52]成,德之终也;[53]慎,德之守也。[54]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55]慎成端正,德之相也。[56]为晋休戚,不背本也。[57]被文相德,非国何取![58]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59]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60]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61]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62]三而畀驩之孙。’[63]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64]襄公曰驩,此其孙也。[65]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66]吾闻之《大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67]以三袭也。[68]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69]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70]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71]
[1] 谈,晋襄公之孙惠伯谈也。周者,谈之子晋悼公之名也。晋自献公用骊姬之谗诅,不畜群公子,故周适周事单襄公。
[2] 跛,偏任也。
[3] 睛转复反为还也。
[4] 不耸耳而听也。
[5] 远谓非耳目所及也。
[6] 象天之敬,乾乾不息。
[7] 出自心意为忠。
[8] 先信于身,而后及人。
[9] 博爱于人为仁。
[10] 能利人物,然后为义。《易》曰:“利物足以和义。”
[11] 能处事物为智。
[12] 以义为制也,勇而不义非勇也。
[13] 辩,别也。能分别是非,乃可以教。
[14] 孝于鬼神,则孝者信矣。
[15] 惠,爱也。和,睦也。言致和睦,乃为亲爱也。
[16] 虽在匹敌,犹以礼让也。
[17] 急其宗也。
[18] 庆,福也。怡,悦也。
[19] 顷公,单襄公之子也。
[20] 经纬天地曰文。
[21] 祚,福也。天之所福,小则得国,大得天下也。
[22] 文者,德之总名也。恭者,其别行也。十一义皆如之。
[23] 忠自中出,故为文之实诚也。
[24] 孚,覆也。
[25] 仁者,文之慈爱。
[26] 义所以制断事宜也。
[27] 智所以载行文德。
[28] 谓以勇帅行,其心义。
[29] 所以施布德化。
[30] 言人始于事亲,故孝为文本也。
[31] 慈,爱也。
[32] 材,用也。
[33] 言能则天,是能敬也。
[34] 帅,循也。循己之意,恕而行之为忠也。
[35] 思诚其身,乃为信也。《易》曰“体信,足以长人”也。
[36] 言爱人乃为仁也。
[37] 以利为制,故能义也。
[38] 能处立百事为智也。
[39] 修义而行,故能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40] 施其道化而行,能辩明之,故能教。
[41] 昭,显也。尊而显之,若周公然。
[42] 慈爱和睦,故能惠也。
[43] 与己体敌,犹推先之,故能让。
[44] 夫子,晋周也。
[45] 天有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46] 以天之六气为经,以地之五行为纬,而成之也。
[47] 爽,差也。
[48] 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被,被服之也。言文王质性有文德,故能得天下。晋周则被服之,可以得国也。
[49] 父昭子穆,孙复为昭,一昭一穆,相次而下。近者,言周子之亲与晋最近。
[50] 成,定也。
[51] 德之道路。
[52] 端悫故信。
[53] 志定故能终也。
[54] 守,守德也。
[55] 言周子明于善德也。
[56] 相,助也。慎成端正,覆述上事,为下出也。
[57] 休,喜也。
[58] 被服文德,又以四行辅助之。非国何取,言必得国也。
[59] 成公,晋文公之庶子成公黑臀也。归者,自周归晋也。赵穿弑灵公,赵盾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蓍曰筮,筮立成公也。
[60] 乾下乾上,乾也。坤下乾上,否也。乾初九、九二、九三,变而之否也。乾,天也,君也,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终,子孙不终为君也。乾下变而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曰否,变有臣象。三爻,故三世而终。上有乾,乾,天子也。五体不变,周天子国也。三爻有三变,故君三出于周也。
[61] 一,谓成公已往为晋君。后之不知,不知最后者在谁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子也。
[62] 规,画也。臀,尻也。
[63] 畀,予也。三世为晋君,而更予驩之孙也。驩,晋襄公之名也。孙,曾孙周子也。自孙已下皆称孙,《诗》曰:“周公之孙。”谓僖公也。
[64] 贾侍中云:“于今,单襄公时也。晋厉公即黑臀之孙,二世为君,与黑臀满三世矣。”唐尚书云:“时晋景公在位,成公生景公,故言再。”昭谓:鲁成十七年,单襄公与晋厉公会于柯陵,后三年而单襄公卒。其岁厉公弑,则襄公将死时,非景公明矣。贾君得之。
[65] 此周子者,晋襄公之孙也。
[66] 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67] 《大誓》,伐纣之誓也。故,故事也。朕,武王自谓也。协,合也。休,美也。祥,福之先者也。戎,兵也。言武王梦与卜合,又合美善之祥,以兵伐殷,必克之也。
[68] 言武王梦、卜、祥三合,故遂克商有天下。今晋周德、梦、卦亦三合,将必得国也。
[69] 仍,数也。鲜,寡也。胄,后也。晋厉公数行无道,晋公族之后又寡少,将失国也。
[70] 晋子,周子也。
[71] 乱,谓弑也。
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灵王二十二年,[1]穀、洛斗,将毁王宫。[2]王欲壅之,[3]太子晋谏曰:“不可。[4]晋闻古之长民者,[5]不堕山,[6]不崇薮,[7]不防川,[8]不窦泽。[9]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10]川,气之导也,[11]泽,水之钟也。[12]夫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13]疏为川谷,以导其气;[14]陂塘污庳,以钟其美。[15]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归;[16]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17]是以民生有财用而死有所葬。[18]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饥、寒、乏、匮之患,[19]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20]古之圣王唯此之慎。[21]昔共工弃此道也,[22]虞于湛乐,[23]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24]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鮌,[25]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26]尧用殛之于羽山。[27]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28]厘改制量,[29]象物天地,[30]比类百则,[31]仪之于民,[32]而度之于群生,[33]共之从孙四岳佐之,[34]高高下下,疏川导滞[35],钟水丰物,[36]封崇九山,[37]决汩九川,[38]陂鄣九泽,[39]丰殖九薮,[40]汩越九原,[41],宅居九隩,[42]合通四海。[43]故天无伏阴,[44]地无散阳,[45]水无沉气,[46]火无灾,[47]神无闲行,[48]民无淫心,[49]时无逆数,[50]物无害生。[51]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52]莫非嘉绩,克厌帝心。[53]皇天嘉之,祚以天下,[54]赐姓曰‘姒’,氏曰‘有夏’,[55]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56]祚四岳国,命以侯伯,[57]赐姓曰‘姜’,[58]氏曰‘有吕’,[59]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60]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61]唯能厘举嘉义,[62]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63]有夏虽衰,杞、鄫犹在;[64]申、吕虽衰,齐、许犹在。[65]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66]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闲之。[67]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68]绝后无主,[69]湮替隶圉。[70]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71]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72]不仪生物之则,[73]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闲之。[74]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75]和于民神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76]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77]若启先王之遗训,[78]省其典图刑法,[79]而观其废兴者,皆可知也。其兴者,必有夏、吕之功焉,其废者必有共、鮌之败焉。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避,[80]而滑夫二川之神,[81]使至于争明,以妨王宫,[82]王而饰之,无乃不可乎!
“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83]又曰:‘佐者尝焉,[84]佐斗者伤焉。’又曰:‘祸不好,不能为祸。’[85]《诗》曰:‘四牡骙骙,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86]又曰:‘民之贪乱,宁为荼毒。’[87]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88]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无乃章祸且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89]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其若之何?自后稷以来宁乱,[90]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91]十八王而康克安之,[92]其难也如是厉始革典,十四王矣。[93]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祸十五其不济乎![94]吾朝夕儆惧,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 ’[95]王又章辅祸乱,将何以堪之。[96]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97]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98]而蔑弃五则。[99]是以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100]子孙为隶,下夷于民,[101]而亦未观夫前哲令德之则。则此五者而受天之丰福,飨民之勋力,子孙丰厚,令闻不忘,是皆天子之所知也。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由欲乱民也。[102]畎亩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103]无有异焉。[104]《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05]将焉用饰宫?其以徼乱也。度之天神,则非祥也;比之地物,则非义也;类之民则,则非仁也;方之时动,则非顺也;咨之前训,则非正也;[106]观之诗书与民之宪言,[107]则皆亡王之为也。上下议之,无所比度,王其图之!夫事大不从象,小不从文,[108]上非天刑,下非地德,[109]中非民则,方非时动,而作之者,必不节矣。作又不节,害之道也。”
王卒壅之。及景王多宠人,乱于是乎始生。[110]景王崩,王室大乱。[111]及定王,王室遂卑。[112]
[1] 灵王,周简王之子灵王大心也。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四年也。是岁,齐人城郏。
[2] 穀、洛,二水名也。洛在王城之南,穀在王城之北,东入于瀍。斗者,两水激,有似于斗也。至灵王时,穀水盛,出于王城之西,而南流合于洛水,毁王城西南,将及王宫,故齐人城郏也。
[3] 欲壅防穀水,使北出也。
[4] 晋,灵王太子也,早卒不立。
[5] 长,犹君也。
[6] 堕,毁也。
[7] 崇,高也。泽无水曰薮。
[8] 防,障也。流曰川。
[9] 泽,居水也。窦,决也。不为此四者,为反天性也。
[10] 物所生归也。
[11] 导,达也。《易》曰:“山泽通气。”
[12] 钟,聚也。
[13] 聚,聚物也。高,山陵也。下,薮泽也。
[14] 疏,通也。
[15] 畜水曰陂,塘,隄也。美,谓滋润也。
[16] 大曰崩,小曰阤。
[17] 沉,伏也。滞,积也。越,远也。
[18] 物有所归,故生有财用;山陵不崩,故死有所葬。《齐语》曰:“陵为之终。”
[19] 短折曰夭。狂惑曰昏。疫死曰札。瘥,病也。
[20] 虞,度也。
[21] 慎逆天地之性也。
[22] 贾侍中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或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所灭。”昭谓:言为高辛所灭,安得为尧诸侯?又尧时共工,与此异也。
[23] 虞,安也。湛,淫也。
[24] 堙,塞也。高,谓山陵。庳,谓池泽。
[25] 有虞,舜也。鮌,禹父。崇,鮌国。伯,爵也。尧时在位,而言有虞者,鮌之诛,舜之为也。
[26] 播,放也。称,举也。举遂共工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27] 殛,诛也。舜臣尧,殛鮌于羽山。羽山在今东海祝其南也。
[28] 度,法也。
[29] 厘,理也。量,度也。
[30] 取法天地之物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
[31] 类亦象也。
[32] 仪,准也。
[33] 度之,谓不伤害也。
[34] 共,共工也。从孙,昆季之孙也。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为诸侯伯。佐,助也。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也。
[35] 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疏川,决江疏河。导滞,凿龙门、辟伊阙也。
[36] 钟,聚畜水潦,所以丰殖百物也。
[37] 封,大。崇,高也。除其壅塞之害,通其水泉,使不堕坏,是谓封崇。凡此诸言九者,皆谓九州之中,山川薮泽也。
[38] 汩,通也。
[39] 鄣,防也。
[40] 丰,茂也。殖,长也。
[41] 越,扬也。
[42] 隩,内也。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
[43] 使之同轨也。
[44] 伏阴,夏有霜雹也。
[45] 散阳,李梅冬实也。
[46] 沉,伏也。无伏积之气也。
[47] ,焱起貌也。天曰灾,人曰火。
[48] 闲行,奸神淫厉之类也。
[49] 阴阳调,财用足,故无淫滥之心也。
[50] 逆数,四时寒暑反逆也。
[51] 蝗螟之属不害嘉谷也。
[52] 帅,循也。轨,道也。仪,法也。
[53] 谓禹与四岳也。嘉,善也。绩,功也。克,能也。厌,合也。帝,天也。
[54] 祚,禄也。《论语》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是也。
[55] 尧赐禹姓曰姒,封之于夏。
[56] 祉,福也。殷,盛也。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者,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万物也。姒,犹祉也。夏,大也。以善福殷富天下为大也。
[57] 尧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于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
[58] 姜,四岳之先,炎帝之姓也。炎帝世衰,其后变易,至四岳有德,帝复赐之祖姓,使绍炎帝之后。
[59] 以国为氏也。
[60] 肱,臂也。丰,厚也。氏曰“有吕”者,以四岳能辅成禹功,比于股肱心膂也。吕之为言膂也。
[61] 一王谓禹。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繄,是也。言禹与四岳岂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禹,鮌之子,禹郊鮌而追王之也。四岳,共工从孙,共工侵陵诸侯以自王。言皆无道而亡,非伯王所起,明禹、岳之兴非因之也。
[62] 举,用也。
[63] 下,后也。典,常也。
[64] 杞、鄫二国,夏后也。犹在,在灵王之世也。
[65] 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齐、许亦其族也。
[66] 受祀,谓封国受命,祀社稷、山川也。迄,至也。至于有天下,谓禹也。祀,或为氏。
[67] 慆,慢。闲,代也。以慢淫之心代其嘉功,谓若桀也。
[68] 踣,僵也。振,救也。
[69] 无祭主也。
[70] 湮,没也。替,废也。隶,役也。圉,养马者。
[71] 鮌,黄帝之后也。共工,炎帝之后也。
[72] 义,宜也。
[73] 仪,准也。
[74] 以忠信之心代其慆淫也。
[75] 顺四时之令而动也。
[76] 朗,明也。终,成也。融,长也。
[77] 附,随也。
[78] 启,开也。训,教也。
[79] 典,礼也。图,象也。
[80] 避,违也。
[81] 滑,乱也。
[82] 明,精气也。
[83] 乱人,狂悖怨乱之人也。过其门,干其怒也。
[84] ,烹煎之官也。
[85] 犹财色之祸,生于好也。
[86] 《诗·大雅·桑柔》之二章。骙骙,行貌。鸟隼曰。龟蛇曰旐。翩翩,动摇不休止之意。夷,平也。靡,无也。泯,灭也。疾厉王好征伐,用兵不得其所,祸乱不平,无国不见灭之。
[87] 《桑柔》之十一章也。宁,安也。荼,苦也。言民疾王之虐,贪乐祸乱,安为苦毒之行也。
[88] 惕,惕然恐惧也。弥,终也。章,著也。言见祸乱之戒,不恐惧循省,以消灾咎,而壅饰之,祸败终将章著也。
[89] 弭,止也。此四王父子相继,厉暴虐而流,宣不务农而料民,幽昏乱以灭西周,平不能修政,至于微弱,皆己行所致,故曰贪天祸,祸败至今未止也。
[90] 宁,安也。尧时洪水,黎民阻饥,稷播百谷,民用乂安也。
[91] 基,始也。靖,安也。自后稷播百谷,以始安民,凡十五王,世循其德,至文王乃平民受命也。十五王谓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太王、王季、文王。
[92] 十八者,加武王、成、康,并上十五。
[93] 革,更也。典,法也。厉王无道,变更周法,至今灵王,十四王也,谓厉、宣、幽、平、桓、严、僖、惠、襄、顷、匡、定、简、灵也。
[94] 至景王十五世。
[95] 少,犹裁也。光,明也。逆,迎也。休,庆也。
[96] 章,明也。辅,助也。
[97] 鉴,镜也。黎,九黎。苗,三苗。少皞氏衰,九黎乱德,颛顼灭之。高辛氏衰,三苗又乱,尧诛之。夏、商之季,谓桀、纣,汤、武灭之也。
[98] 方,四方也。谓逆四时之令也。
[99] 蔑,灭也。则,法也。谓象天、仪地、和民、顺时、共神也。
[100] 夷,灭也。彝,尊彝,宗庙之器也。
[101] 隶,役也。
[102] 崇,高也。贾侍中云:“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为畎,百步为亩。”昭谓:下曰畎,高曰亩。亩,垄也。《书》曰:“异亩同颖。”
[103] 靖,治也。
[104] 唯所行也。
[105] 谓汤伐桀也。
[106] 咨,议也。
[107] 诗书,上“乱生不夷”之属。民之宪言,“无过乱人之门”也。
[108] 象,天象也。文,诗书也。
[109] 刑,法也。德犹利也。
[110] 景王,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之弟也。宠人,子朝及其臣宾孟之属也。
[111] 景王无適子,既立子猛,又许宾孟立子朝,未立而王崩,单子、刘子立子猛,而攻子朝,王室大乱。
[112] 定王,顷王之子、灵王祖父。而言“及定王,王室遂卑”,非也。定王当为贞王,名介,敬王子也。是时大臣专政,诸侯无伯,故王室遂卑。
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
晋羊舌肸聘于周,[1]发币于大夫及单靖公。[2]靖公享之,俭而敬,[3]宾礼赠饯,视其上而从之,[4]燕无私,[5]送不过郊,[6]语说《昊天有成命》。[7]
单之老送叔向,[8]叔向告之曰:“异哉!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其有单子也。[9]昔史佚有言,[10]曰:‘动莫若敬,[11]居莫若俭,[12]德莫若让,[13]事莫若咨。’[14]单子之贶我,礼也,皆有焉。夫宫室不崇,[15]器无彤镂,俭也;[16]身耸除洁,[17]外内齐给,敬也;[18]宴好享赐,不逾其上,让也;[19]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20]如是而加之以无私,重之以不淆,[21]能避怨矣。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且其语说《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22]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23]夙夜基命宥密,[24]於,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25]是道成王之德也,[26]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27]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28] 二后受之,让于德也。[29]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30]夙夜,恭也。[31]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熙,广也。[32]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33]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于宁。[34]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35]始于德让,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曰成。[36]单子俭敬让咨,以应成德。[37]单若不兴,子孙必蕃,后世不忘。《诗》曰:‘其类维何?室家之壸。[38]君子万年,永锡祚胤。’[39]类也者,不忝前哲之谓也。[40]壸也者,广裕民人之谓也。万年也者,令闻不忘之谓也。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41]单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可谓不忝前哲矣。膺保明德,[42]以佐王室,可谓广裕民人矣。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43]则单子必当之矣。单若有阙,必兹君之子孙实续之,不出于他矣。”[44]
[1] 肸,晋大夫,羊舌职之子叔向之名也。
[2] 发其礼币于周大夫,次及靖公。靖公,王卿士、单襄公之孙、顷公之子也。
[3] 飨礼薄而身敬也。
[4] 宾礼所以宾待叔向之礼也。送之以物曰赠,以饮食曰饯。饯,郊礼。上,位在靖公上也。视,不敢逾也。
[5] 无私好货及笾豆之加也。
[6] 至郊而反,亦言无私也。
[7] 语,宴语所及也。说,乐也。《昊天有成命》,《周颂》篇名也。
[8] 老,家臣室老也。礼,卿大夫之贵臣为室老。
[9] 一姓,一代也。
[10] 史佚,周文、武时太史尹佚也。
[11] 敬,可久也。
[12] 俭,易容也。
[13] 让,远怨也。
[14] 咨,寡失也。
[15] 崇,高也。
[16] 彤,丹也。镂,刻金饰也。
[17] 耸,惧也。除,治也。
[18] 外,在朝廷。内,治家事。齐,整也。给,备也。
[19] 宴好,所以通情结好也。享赐,所以酬宾赐下也。
[20] 放,依也。咨,言必与上咨也。
[21] 淆,杂也。众人过郊,单子独否,所以不杂也。
[22] 盛德,二后也,谓成王即位而郊见,推文、武受命之功,以郊祀天地而歌之也。
[23] 昊天,天大号也。二后,文、武也。康,安也。言昊天有所成之命,文、武则能受之。谓修己自劝,以成其王功,非谓周成王身也。贾、郑、唐说皆然。
[24] 夙,蚤也。夜,暮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言二后蚤起夜寐,始行信命,以宽仁宁静为务。
[25] 缉,明也。熙,光大也。亶,厚也。厥,其也。肆,固也。靖,和也。言二君能光明其德,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26] 是诗道文、武能成其王德也。
[27] 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
[28] 称,举也。翼,敬也。
[29] 推功曰让。《书》曰:“允恭克让。”贾、唐二君云:“二后所以受天命者,能让有德也。”谓询于八虞,访于辛、尹之类。
[30] 言不敢自安逸者,是其敬百姓也。百姓,百官也。
[31] 夙夜敬事曰恭,《书》曰:“文王至于日昃,不遑暇食。”
[32] 郑司农云:“广,当为光。”虞亦如之。
[33] 其始,篇之首句也。言以敬让为始也。
[34] 其中,篇之中句也。帅,循也。言其恭俭信宽,循而行之,归于安民也。
[35] 其终,篇之终句也。广厚其心,美其教化,而固和之也。
[36] 成,成其王命也。
[37] 应,当也。
[38] 《诗·大雅·既醉》之六章也。类,族也。壸,梱也。言孝子之行,先于室家族类以相致,乃及于天下也。
[39] 祚,福也。胤,嗣也。
[40] 言能以孝道施于族类,故不辱前哲之人也。
[41] 蕃,息也。育,长也。
[42] 膺,抱也。保,持也。
[43] 物,事也。混,同也。章,明也。
[44] 单,单氏世也。阙,缺也。兹,此也。此君,靖公也。他,他族也。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1]单穆公曰:“不可。[2]古者,天灾降戾,[3]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4]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5]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6]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7]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8]若匮,王用将有所乏,[9]乏则将厚取于民。[10]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11]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12]有至而后救之,[13]是不相入也。[14]可先而不备,谓之怠;[15]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16]周固羸国也,天未厌祸焉,而又离民以佐灾,无乃不可乎?[17]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18]国无经,何以出令?令之不从,上之患也,故圣人树德于民以除之。[19]《夏书》有之曰:‘关石、和钧,王府则有。’[20]《诗》亦有之曰:‘瞻彼旱麓,榛楛济济。[21]恺悌君子,干禄恺悌。’[22]夫旱麓之榛楛殖,[23]故君子得以易乐干禄焉。若夫山林匮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24]民力雕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匮,[25]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26]且绝民用以实王府,[27]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28]若民离而财匮,灾至而备亡,王其若之何?[29]吾周官之于灾备也,其所怠弃者多矣,[30]而又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王其图之!”[31]
王弗听,卒铸大钱。
[1] 景王,周灵王之子景王贵也。二十一年,鲁昭之十八年也。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者也,古曰泉,后转曰钱。贾侍中曰:“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大钱者,大于旧,其价重也。”唐尚书曰:“大钱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郑司农说《周礼》,云:“钱始盖一品也。周景王铸大钱而有二品,后数变易,不识本制。至汉,唯五铢久行。至王莽时,钱乃有十品,今存于民多者,有货布、大泉、货泉。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则唐所谓大泉者,乃莽时泉,非景王所铸明矣。又景王至赧王十三世,而周亡,后有战国、秦、汉,币物易改,转不相因,先时所不能纪。或云大钱文曰“宝货”,皆非事实。又单穆公云:“古者,有母平子、子权母而行。”则二品之来,古而然矣。郑君云“钱始一品,至景王而有二品”,省之不熟也。
[2] 穆公,王卿士,单靖公之曾孙也。
[3] 降,下也。戾,至也。灾,谓水旱、蝗螟之属。
[4] 量,度也。资,财也。权,称也。振,拯也。
[5] 民患币轻而物贵,则作重币,以行其轻也。
[6] 重曰母,轻曰子,以子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7] 堪,任也。不任之者,币重物轻,妨其用也,故作轻币,杂而用之,以重者贸其贵,以轻者贸其贱也。子权母者,母不足则以子平而行之,故钱小大,民皆以为利也。
[8] 废轻而作重,则本竭而末宽也,故民失其资也。
[9] 民财匮,无以供上,故王用将乏。
[10] 厚取,厚敛也。
[11] 给,共也。远志,逋逃也。
[12] 备,国备也。未至而设之,谓备预不虞,安不忘危也。
[13] 谓若救火疗疫,量资币平轻重之属也。
[14] 二者先后各有宜。不相入,不相为用也。
[15] 怠,缓也。
[16] 谓民未患轻而重之,离民匮财,是为召灾也。
[17] 言周固已为羸病之国,天降祸灾,未厌已也。
[18] 君以善政为经,臣奉而成之为纬。
[19] 树,立也。除,除令不从之患也。
[20] 《夏书》,《逸书》也。关,门关之征也。石,今之斛也。言征赋调钧,则王之府藏常有也。一曰:关,衡也。
[21] 《诗·大雅·旱麓》之首章也。旱,山名。山足曰麓。榛,似栗而小。楛,木名。济济,盛貌也。盛者言王者之德被及也。
[22] 恺,乐也。悌,易也。干,求也。君子,谓君长也。言阴阳调,草木盛,故君子求禄,其心乐易也。
[23] 殖,长也。
[24] 肆,极也。既,尽也。散亡,谓无山林衡虞之政也。
[25] 雕,伤也。谷地为田,麻地为畴。荒,虚也。芜,秽也。
[26] 险,危也。
[27] 绝民用,谓废小钱而铸大钱也。
[28] 大曰潢,小曰污。竭,尽也。无日,无日数也。
[29] 备亡,无救灾之备也。
[30] 周官,周六官。灾备,备灾之法令也。
[31] 善政藏于民。翳,犹屏也。人,民也。夺其资,民离叛,是远屏其民也。一曰:翳,灭也。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1]单穆公曰:“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2]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3]且夫钟不过以动声,[4]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5]夫钟声以为耳也,耳所不及,非钟声也。[6]犹目所不见,不可以为目也。[7]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闲;[8]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9]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10]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11]是故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12]律、度、量、衡于是乎生,[13]小大器用于是乎出,[14]故圣人慎之。今王作钟也,听之弗及,[15]比之不度,[16]钟声不可以知和,[17]制度不可以出节,[18]无益于乐,而鲜民财,将焉用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19]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20]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21]上得民心,以殖义方,[22]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23]以为宪令,[24]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成事不贰,乐之至也。[25] 口内味而耳内声,声味生气。[26]气在口为言,在目为明。言以信名,[27]明以时动。[28]名以成政,[29]动以殖生。[30]政成生殖,乐之至也。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31]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转易之名,有过慝之度。[32]出令不信,[33]刑政放纷,动不顺时,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34]上失其民,作则不济,求则不获,其何以能乐?三年之中,而有离民之器二焉,[35]国其危哉!”
王弗听,问之伶州鸠。[36]对曰:“臣之守官弗及也。[37]臣闻之,琴瑟尚宫,[38]钟尚羽,[39]石尚角,[40]匏竹利制,[41]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42]圣人保乐而爱财,财以备器,乐以殖财。[43]故乐器重者从细,[44]轻者从大。[45]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46]革木一声。[47]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48]声以和乐,律以平声。[49]金石以动之,[50]丝竹以行之,[51]诗以道之,[52]歌以咏之,[53]匏以宣之,[54]瓦以赞之,[55]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56]极之所集曰声,[57]声应相保曰和,[58]细大不逾曰平。[59]如是而铸之金,[60]磨之石,[61]系之丝木,[62]越之匏竹,[63]节之鼓[64]而行之,以遂八风。[65]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66]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67]故曰乐正。今细过其主妨于正,[68]用物过度妨于财,[69]正害财匮妨于乐。[70]细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71]听声越远,非平也。[72]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73]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74]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75]德音不愆,以合神人,[76]神是以宁,民是以听。若夫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77]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而离民怒神,非臣之所闻也。”
王不听,卒铸大钟。[78]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79]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80]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81]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82]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83]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84]众口铄金。’[85]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86]惧一之废也。”[87]王曰:“尔老耄矣,何知!”[88]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89]
[1] 景王二十三年,鲁昭二十年也。贾侍中云:“无射,钟名,律中无射也。大林,无射之覆也。作无射,为大林以覆之,其律中林钟也。”或说云:“铸无射,而以林钟之数益之。”昭谓:下言“细抑大陵”,又曰“听声越远”,如此则贾言无射有覆,近之矣。唐尚书从贾也。
[2] 鲜,寡也。寡其继者,用物过度,妨于财也。
[3] 积聚既丧,谓废小钱也。生,财也。殖,长也。
[4] 动声,谓合乐以金奏,而八音从之也。
[5] 若无射复有大林以覆之。无射,阳声之细者也。林钟,阴声之大者也。细抑大陵,故耳不能听及也。
[6] 非法钟之声也。
[7] 若目之精明,所不能见,亦不可施以目也。耳目所不能及而强之,则有眩惑之失,以生疾也。
[8] 六尺为步,贾君以半步为武。
[9] 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10] 清浊,律吕之变。黄钟为宫则浊,大吕为角则清也。
[11] 胜,举也。
[12] 钧,所以钧音之法也。以木长七尺者弦系之以为钧法。百二十斤为石。
[13] 律,五声阴阳之法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衡有斤两之数,生于黄钟。黄钟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粒百为铢,是为一龠。龠二为合,合重一两。故曰“律、度、量、衡于是乎生”也。
[14] 出于钟也。《易》曰:“制器者尚其象。”小,谓锱铢分寸。大,谓斤两丈尺也。
[15] 耳不及知其清浊也。
[16] 不度,不中钧石之数也。
[17] 耳不能听,故不可以知和也。
[18] 节谓法度、量、衡之节也。
[19] 枢机,发动也。心有所欲,耳目为之发动。
[20] 习于和正则不眩惑也。
[21] 歆犹嘉服也。言德,以言发德教也。
[22] 殖,立也。方,道也。
[23] 耳闻和声则口有美言,此感于物也。
[24] 宪,法也。
[25] 贰,变也。
[26] 口内五味则耳乐五声,耳乐五声则志气生也。
[27] 信,审也。名,号令也。
[28] 视明则动,得其时也。
[29] 号令所以成政也。
[30] 殖,长也。动得其时,所以财长生也。
[31] 不和,无射、大林也。若听乐而震,视色而眩,则味入不精美。味入不精美,则气放佚,不行于身体。
[32] 慝,恶也。此四者,气失之所生也。狂悖眩惑,说子朝、宠宾孟也。转易过恶,嬖子配适,将杀大臣也。
[33] 有转易也。
[34] 不知所为尽力也。
[35] 二,谓作大钱、铸大钟也。
[36] 伶,司乐官。州鸠,名也。
[37] 守官,所守之官。弗及知也。
[38] 凡乐轻者从大,重者从细,故琴瑟尚宫也。
[39] 钟声大,故尚羽也。
[40] 石,磬也。轻于钟,故尚角。角,清浊之中也。
[41] 匏,笙也。竹,箫管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无所尚也。
[42] 宫声大,故为主。第,次第也。
[43] 保,安也。备,具也。殖,长也。古者以乐省土风而纪农事,故曰“乐以殖财”。
[44] 重,谓金石也。从细,尚细声也。谓钟尚羽,石尚角也。
[45] 轻,瓦丝也。从大,谓瓦丝尚宫也。
[46] 议,从其调利也。
[47] 革,鼗鼓也。木,柷敔也。一声,无清浊之变也。
[48] 和,八音克谐也。平,细大不逾也,故可以平民。乐和则谐,政和则平也。
[49] 声,五声也,以成八音而调乐也。贾侍中云:“律,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大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所以平五声也。”
[50] 钟磬所以发动五声也。
[51] 弦管所以行之也。
[52] 道己志也。《书》曰:“诗言志。”
[53] 咏,咏诗也。《书》曰:“歌永言,声依永。”
[54] 宣,发扬也。
[55] 赞,助也。
[56] 物,事也。极,中也。
[57] 集,会也。言中和之所会集曰正声也。
[58] 保,安也。
[59] 细大之声不相逾越曰平,今无射有大林,是不平也。
[60] 铸金以为钟也。
[61] 磨石以为磬也。
[62] 系丝木以为琴瑟也。
[63] 越匏竹以为笙管也。越,谓为之孔也。《乐记》曰:“朱弦而疏越。”
[64] 节其长短大小也。
[65] 遂,顺也。《传》曰“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风;西北曰乾,为石,为不周;正北曰坎,为革,为广莫; 东北曰艮,为匏,为融风;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正南曰离,为丝,为景风;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66] 滞,积也。积阴而发,则夏有霜雹。散阳,阳不藏,冬无冰、李梅实之类是也。
[67] 罢,劳也。
[68] 细,谓无射也。主,正也。言无射有大林,是作细而大过其律,妨于正声也。
[69] 过度,用金多也。
[70] 乐从和,今正害财匮,故妨于乐也。
[71] 细,无射也。大,大林也。言大声陵之,细声抑而不闻。不容于耳,不能容别也。
[72] 越,迂也。言无射之声为大林所陵,听之微细迂远,非平也。
[73] 宗官,宗伯,乐官属也。
[74] 乐以殖财也。
[75] 中德,中庸之德声也。中音,中和之音也。
[76] 合神人谓祭祀飨宴也。
[77] 逞,快也。
[78] 财匮,故民离。乐不和,故神怒也。
[79] 伶人,乐人也。景王二十四年,鲁昭二十一年也。
[80] 州鸠以为钟实不和,伶人媚王,谓之和耳,故曰:“未可知也。”
[81] 言声音之道与政通也。
[82] 乱世之音怨以怒,故曰:“不知其和也。”
[83] 曹,群也。
[84] 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85] 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86] 害金,害民之金,谓钱、钟也。
[87] 二金之中,其一必废也。
[88] 八十曰耄。耄,昏惑也。
[89] 崩而言钟不和,明乐人之谀也。
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王将铸无射,[1]问律于伶州鸠。[2]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3]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4]度律均钟,百官轨仪,[5]纪之以三,[6]平之以六,[7]成于十二,[8]天之道也。[9]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10]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11]由是第之,[12]二曰大蔟,[13]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14]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15]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16]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17]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18]为之六间,以扬沈伏,而黜散越也。[19]元间大吕,助宣物也;[20]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21]三间仲吕,宣中气也;[22]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23]五间南吕,赞阳秀也;[24]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25]律吕不易,无奸物也。[26]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27]大钧有镈无钟,[28]甚大无镈,鸣其细也。[29]大昭小鸣,和之道也。[30]和平则久,[31]久固则纯,[32]纯明则终,[33]终复则乐,[34]所以成政也,[35]故先王贵之。”[36]
王曰:“七律者何?”[37] 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38]月在天驷,[39]日在析木之津,[40]辰在斗柄,[41]星在天鼋。[42]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43]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44]我姬氏出自天鼋,[45]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46]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也。[47]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48]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49]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50]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51]自鹑及驷七列,[52]南北之揆七同,[53]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54]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55]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56]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57]以夷则之上宫毕,[58]当辰。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59]所以藩屏民则也。[60]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61]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也。[62]以太蔟之下宫布令于商,昭显文德,底纣之多罪,[63]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64]反及嬴内,以无射之上宫,布宪施舍于百姓,[65]故谓之嬴乱,所以优柔容民也。”[66]
[1] 王,景王也。
[2] 律,钟律也。
[3] 律,谓六律、六吕也。阳为律,阴为吕。六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六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也。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
[4] 神瞽,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谓之神瞽。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而量度之,以制乐者。
[5] 均,平也。轨,道也。仪,法也。度律,度律吕之长短,以平其钟,和其声,以立百事之道法也,故曰“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6] 三,天、地、人也。古纪声合乐以舞天神、地祇、人鬼,故能人神以和。
[7] 平之以六律也。上章曰:“律以平声。”
[8] 十二,律吕也。阴阳相扶,律取妻而吕生子,上下相生之数备也。
[9] 天之大数不过十二。
[10] 十一月,黄钟,乾初九也。六者,天地之中。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而六为中,故六律、六吕而成天道。黄钟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钟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黄钟,阳之变也,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律长九寸,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为宫。法云:九寸之一得林钟初六,六吕之首,阴之变,管长六寸。六月,律之始也,故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是以初九为黄钟。黄,中之色也。钟,言阳气聚钟于下也。
[11] 宣,遍也。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九德,九功之德,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十一月阳伏于下,物始萌,于五声为宫,含元处中,所以遍养六气、九德之本也。
[12] 由,从也。第,次也,次奇月也。
[13] 正月,太蔟,乾九二也。管长八寸。法云:九分之八。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14] 赞,佐也。贾、唐云:“太蔟正声为商,故为金奏,所以佐阳发、出滞伏也。”明堂《月令》:正月,“蛰虫始震。”
[15] 三月,姑洗,乾九三也。管长七寸一分,律长七寸九分寸之一。姑,洁也。洗,濯也。考,合也。言阳气养生,洗濯姑秽,改柯易叶也。于正声为角。是月,百物修洁,故用之宗庙,合致神人,用之乡宴,可以纳宾也。
[16] 五月,蕤宾,乾九四也。管长六寸三分,律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蕤,委柔貌也。言阴气为主,委柔于下,阳气盛长于上,有似于宾主,故可用之宗庙、宾客,以安静神人,行酬酢也。酬,劝。酢,报也。
[17] 七月,夷则,乾九五也。管长五寸六分,律长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夷,平也。则,法也。言万物既成,可法则也,故可以咏歌九功之则,成民之志,使无疑贰也。
[18] 九月,无射,乾上九也。管长四寸九分,律长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宣,遍也。轨,道也。仪,法也。九月阳气上升,阴气收藏,万物无射见者,故可以遍布前哲之令德,示民道法也。
[19] 六间,六吕在阳律之间。沈,滞也。黜,去也。越,扬也。吕,阴律,所以侣间阳,成其功,发扬滞伏之气,而去散越者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所以生物也。
[20] 十二月,大吕,坤六四也。管长八寸八分。法云:三分之二,四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五十二,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下生律,元一也。阴系于阳,以黄钟为主,故曰元间。以阳为首,不名其物,臣归功于上之义也。大吕助阳宣散物也。天气始于黄钟,萌而赤,地受之于大吕,牙而白,成黄钟之功也。
[21] 二月,夹钟,坤六五也。管长七寸四分,律长三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一千六百三十二,倍之为七寸分寸之一千七十五。隙,间也。夹钟助阳。钟,聚也。四隙,四时之间气微细者,春为阳中,万物始生,四时之微气皆始于春。春发而出之,三时奉而成之,故夹钟出四时之微气也。
[22] 四月,仲吕,坤上六也。管长六寸六分,律长三寸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六千四百八十七,倍之为六寸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阳气越于中,至四月宣散于外,纯乾用事,阴闭藏于内,所以助阳成功也,故曰正月,正阳之月也。
[23] 六月,林钟,坤初六也。管长六寸,律长六寸。林,众盛也。钟,聚也。于正声为徵。展,审也。俾,使也。肃,速也。纯,大也。恪,敬也。言时务和审,百事无有伪诈,使莫不任其职事,速其功,大敬其职也。
[24] 八月,南吕,坤六二也。管长五寸三分,律长五寸三分寸之一。荣而不实,曰秀。南,任也。阴任阳事,助成万物。赞,佐也。
[25] 十月,应钟,坤六三也。管长四寸七分,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言阴应阳用事,万物钟聚,百器具备,时务均利,百官器用、程度庶品使皆应其礼,复其常也。《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程度,毋作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也。
[26] 律吕不变易其正,各顺其时,则神无奸行,物无害生也。
[27] 细,细声,谓角、徵、羽也。钧,调也。钟,大钟。镈,小钟也。昭,明也。有钟无镈,谓两细不相和,故以钟为之节。明其大者,以大平细也。
[28] 大谓宫商也。举宫商而但有镈无钟,谓两大不相和,故云“去钟而用镈,以小平大”也。
[29] 甚大谓宫商大声也,则又去镈,独鸣其细。细谓丝竹革木。
[30] 大声昭,小声鸣,和平之道也。
[31] 久,可久乐也。
[32] 固,安也。可久则安,安则纯也。孔子曰:“从之,纯如也。”
[33] 终,成也。《书》曰:“《箫韶》九成。”
[34] 终复,终则复奏故乐也。
[35] 言政象乐也。
[36] 贵其和平,可以移风易俗也。
[37] 周有七音,王问七音之律,意谓七律为音器,用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变宫,蕤宾变徵也。
[38] 岁,岁星也。鹑火,次名,周分野也,从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谓武王始发师东行,时殷十一月二十八日戊子,于夏为十月。是时岁星在张十三度。张,鹑火也。
[39] 天驷,房星也。谓戊子日,月宿房五度。
[40] 津,天汉也。析木,次名,从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其间为汉津。谓戊子日,宿箕七度也。
[41] 辰,日月之会。斗柄,斗前也。谓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于殷为十二月,夏为十一月。是日,月合辰斗前一度也。
[42] 星,辰星也。天鼋,次名,一曰玄枵。从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天鼋。谓周正月辛卯朔。二日壬辰,辰星始见。三日癸巳,武王发行。二十八日戊午,度孟津,距戊子三十一日。二十九日己未晦,冬至,辰星与须女伏天鼋之首也。
[43] 星,辰星也。辰星在须女,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故皆在北维。北维,北方水位也。
[44] 建,立也。颛顼,帝喾所代也。帝喾,周之先祖,后稷所出。《礼·祭法》曰:“周人禘喾而郊稷。”颛顼,水德之王,立于北方。帝喾,木德,故受之于水。今周亦木德,当受殷之水,犹帝喾之受颛顼也。
[45] 姬氏,周姓。天鼋,即玄枵,齐之分野。周之皇妣王季母太姜者,逢伯陵之后,齐女也,故言出于天鼋。《传》曰:“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又曰:“有星出于须女,姜氏、任氏实守其祀。”
[46] 从斗一度至十一度,分属析木,日辰所在也。建星在牵牛间,谓从辰星所在。须女,天鼋之首。析木之分,历建星及牵牛,皆水宿,言得水类也。
[47] 皇,君也。生曰母,死曰妣。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姜女也。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侄。伯陵,大姜之祖有逢伯陵也。逢公,伯陵之后,大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齐地属天鼋,故祀天鼋。死而配食,为其神主,故云凭。凭,依也。言天鼋乃皇妣家之所凭依也,非但合于水木相承而已。又我实出于水家,周道起于大王,故本于大姜也。
[48] 岁星在鹑火。鹑火,周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
[49] 辰马,谓房、心星也。心星,所在大辰之次,为天驷。驷,马也,故曰辰马。言月在房,合于农祥。祥,犹象也。房星晨正,而农事起焉,故谓之农祥。
[50] 稷播百谷,故农祥,后稷之所经纬也。《晋语》:“辰以成善,后稷是相。”
[51] 王,武王也。五位,岁、月、日、星、辰也。三所,逢公所凭神,周分野所在,后稷所经纬也。
[52] 鹑火之分,张十六度。驷,天驷。房五度,岁月之所在。从张至房七列,合七宿,谓张、翼、轸、角、亢、氐、房也。
[53] 七同,合七律也。揆,度也。岁在鹑火午,辰星在天鼋子。鹑火,周分野。天鼋及辰水星,周所出。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
[54] 凡,凡合神人之乐也。以数合之,谓取其七也。以声昭之,谓用律调音也。
[55] 同,谓神人相应也。
[56] 七同其数,谓七列、七律也。律和其声,律有阴阳正变之声也。
[57] 二月,周二月四日癸亥,至牧野之日夜陈,陈师未毕而雨,天、地、神、人协同之应也。
[58] 夷,平。则,法也。夷则,所以平民无贰也。上宫,以夷则为宫声。夷则,上宫也,故以毕陈。《周礼》:“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一曰:阳气在上,故曰上宫也。
[59] 长谓先用之也。辰,时也。辰,日月之会,斗柄也。当初陈之时,周二月,昏斗建丑,而斗柄在戌,上下临其时,名其乐为羽,羽翼其众也。
[60] 屏,蔽也。羽之义,以其能藩蔽民,使中法则也。
[61] 布戎,陈兵,谓夜陈之。晨旦,甲子昧爽,左仗黄钺,右秉白旄时也。黄钟所以宣养气德,使皆自勉,尚桓桓也。黄钟在下,故曰下宫也。
[62] 名此乐为厉者,所以厉六军之众也。
[63] 商,纣都也。文,文王也。底,致也。既杀纣入商之都,发号施令,以昭明文王之德,致纣之多罪。大族所以赞阳出滞,盖谓释箕子之囚,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也。大蔟在下,故曰下宫也。
[64] 三王,大王、王季、文王也。
[65] 嬴内,地名。宪,法也。施,施惠。舍,舍罪也。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无射在上,故曰上宫也。
[66] 乱,治也。柔,安也。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
景王既杀下门子。[1]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2]问之,侍者曰:“惮其牺也。”[3]遽归告王,[4]曰:“吾见雄鸡自断其尾,而人曰‘惮其牺也’,吾以为信畜矣。[5]人牺实难,己牺何害?[6]抑其恶为人用也乎,则可也,[7]人异于是。[8]牺者,实用人也。”[9]王弗应,[10]田于巩,[11]使公卿皆从,将杀单子,未克而崩。[12]
[1] 下门子,周大夫,王子猛之傅也。景王无適子,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故先杀子猛傅下门子也。
[2] 宾孟,周大夫,子朝之傅宾起也。
[3] 侍者,孟之从臣也。惮,惧也。纯美为牺,祭祀所用也。言鸡自断其尾者,惧为宗庙所用也。
[4] 遽犹疾也。宾孟有宠于王,欲立子朝,王将许之,故先杀下门子。宾孟知意,故感牺之美,念及子朝,疾归,语王劝立之也。
[5] 信,诚也。鸡畏为宗庙之用,故自断其尾,此诚六畜之情,不与人同也。
[6] 人牺谓鸡也。为人作牺实难,言将见杀也。己,子朝。己自为牺,当何害乎?人君冕服,有似于牺,故以喻也。
[7] 言鸡恶为人所用,故自断其尾。可也,自可尔也。
[8] 异于鸡也。人之美则宜君人,事宗庙也。
[9] 用人犹治人也。自作牺则能治人也。
[10] 弗应者,晓其意,畏大臣也。
[11] 巩,北山,今河南县也。
[12] 单子,单穆公也。克,能也。王欲废子猛,更立子朝,恐其不从,故欲杀之,遇心疾而崩,故未能。在鲁昭二十二年。
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敬王十年,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为之告晋。[1]魏献子为政,[2]说苌弘而与之。[3]将合诸侯。[4]
卫彪傒适周,闻之,[5]见单穆公曰:“苌、刘其不殁乎?[6]周诗有之曰:‘天之所支,不可坏也。[7]其所坏,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后之人,使永监焉。[8]夫礼之立成者为饫,[9]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10]是以为之日惕,其欲教民戒也。[11]然则夫支之所道者,必尽知天地之为也,[12]不然,不足以遗后之人。今苌、刘欲支天之所坏,不亦难乎?自幽王而天夺之明,使迷乱弃德而即慆淫,[13]以亡其百姓,其坏之也久矣。而又将补之,殆不可矣。[14]水火之所犯,[15]犹不可救,而况天乎?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16]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17]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18]帝甲乱之,七世而陨。[19]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20]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21]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22] 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23]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乎?”[24]
单子曰:“其咎孰多?”[25]曰:“苌叔必速及,将天以道补者也。[26]夫天道导可而省否,[27]苌叔反是,以诳刘子,[28]必有三殃:违天一也,[29]反道二也,[30]诳人三也。[31]周若无咎,苌叔必为戮。虽晋魏子[32]亦将及焉。[33]若得天福,其当身乎?[34]若刘氏,则必子孙实有祸。[35]夫子而弃常法,以从其私欲,[36]用巧变以崇天灾,[37]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38]
是岁也,魏献子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39]遂田于大陆,焚而死。[40]及范、中行之难,苌弘与之,晋人以为讨。二十八年,杀苌弘。[41]及定王,刘氏亡。[42]
[1] 敬王,景王子、悼王弟匄也。十年,鲁昭三十二年。刘文公,王卿士,刘挚之子文公卷也。苌弘,周大夫苌叔也。欲城周者,欲城成周也。成周在瀍水东,王城在瀍水西。初,王子朝作乱,于鲁昭二十三年夏,王子朝入于王城,敬王如刘。秋,敬王居于狄泉。狄泉,成周之城,周墓所在也。鲁昭二十六年四月,敬王师败,出居于滑。十月,晋人救之,王入于成周,子朝奔楚,其余党儋扁之徒多在王城,敬王畏之。于是晋征诸侯戍周,用役烦劳,故苌弘欲城成周,使富辛、石张为主,如晋请城成周。
[2] 献子,晋正卿,魏绛之子舒也。
[3] 说苌弘,从其求也。
[4] 合诸侯,以城成周也。
[5] 彪傒,卫大夫。
[6] 言将殁也。
[7] 周诗,饫时所歌也。支,柱也。
[8] 监,观也。
[9] 立成,立行礼,不坐也。
[10] 节,体也。典,章也。与,类也。言饫礼所以教民敬式,昭明大体而已,故其诗乐少,章典威仪少,皆比类也。
[11] 惕,惧也。以是日自恐惧,欲民知戒慎也。
[12] 知天地之为,谓所支坏也。
[13] 即,就也。慆,慢也。
[14] 殆,近也。
[15] 犯,害也。
[16] 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17] 孔甲,禹后十四世。乱夏,乱禹之法也。四世,孔甲至桀四世而亡也。
[18] 玄王,契也。殷祖契由玄鸟而生,汤亦水德,故曰玄王。勤者,勤身修德,以兴其国。自契至汤,十四世而有天下,言其难也。
[19] 帝甲,汤后二十五世也。乱,汤之法至纣七世而亡也。
[20] 自后稷至文王,十五世也。
[21] 自幽王至今敬王,十四世也。
[22] 胡,何也。夏、殷之乱,或四世,或七世而亡。今周十有四世,无德以救之,虽未亡,得守府藏,天禄已多矣,又何可兴也。
[23] 言周之道德礼法所以长育贤材,犹天之有山川、大薮,良材之所生也。
[24] 荡,坏也。小阜曰魁。悛,止也。言幽王败乱周之法度,犹毁高山以为魁陵、粪土,残绝川薮以为沟渎,无有悛止之时也。
[25] 谓苌、刘也。
[26] 苌叔,苌弘字也。速及,速及于咎也。以道补者,欲以天道补人事也。
[27] 导,达也。省,去也。
[28] 诳,惑也。
[29] 支所坏也。
[30] 以天道补人事。
[31] 惑刘子也。
[32] 魏献子也。
[33] 咎及也。
[34] 当其身祸尚微,后有继,故为天福也。
[35] 殃及子孙也。
[36] 弃常法,不修周法也。从私欲,欲城成周也。
[37] 巧变者,见周灭于西都,平王东迁以获久长,故今欲复迁也。崇,犹益也。
[38] 勤,劳也。名,功也。
[39] 是岁,敬王十一年,鲁定公之元年也。
[40] 田,以火田也。大陆,晋薮也。
[41] 范、中行,晋大夫范吉射、中行寅也,作难叛其君也。初,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人与范氏。敬王二十八年,鲁哀三年,晋人以让周,周为之杀苌弘也。
[42] 刘氏,文公之子孙也。定亦当为“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