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Quatre-Vingt-Treize,就是1793年,即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关键性年头。这年初,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国内外反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疯狂反扑。在国内,保王党煽动和操纵旺代十万农民实行反革命暴乱,誓言与共和军决一死战;在国外,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君主国,组成反法联盟,从各个方向向法国边境推进,妄图扼杀新生的共和国。共和国处于危机之中。革命政权毫不退缩,以铁的手段坚决平定旺代暴乱,严厉镇压反革命,粉碎外敌入侵计划,造成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恐怖年代”,使共和国转危为安,为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从1862年起,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方开始写作,于1874年竣稿出版。这部作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表现了作者对这场革命鲜明的政治立场,也表现了他正确的历史观。
小说以旺代暴乱与平定暴乱的斗争为背景,以三个孩子的命运为线索,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一场决定革命成败的惨烈斗争。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森林里搜索叛军时,发现了逃难的农妇米什尔·弗雷夏和她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前贵族布列塔尼亲王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遭到重创、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枪毙伤员、俘虏和随军妇女,劫走了三个孩子作为人质。被巴黎革命领导机构派到旺代镇压暴乱的郭文,领导共和军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纠集的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部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里。朗德纳克以三个幼小人质的生命作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时,他从暗道逃走,而他的副手却放火欲烧死三个孩子。正在这时,三个孩子的母亲米什尔·弗雷夏赶到,眼见自己亲生的骨肉就要葬身火海,呼天抢地,痛哭哀号,使刚脱离险境的朗德纳克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返回古堡,冲进火海救出三个孩子,自己则被共和军逮捕。在朗德纳克就要被送上断头台前夕,不料郭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自己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西穆尔登判处死刑。
《九三年》这部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以历史学家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展示了法国大革命这场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共和派与保王派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政治力量的殊死斗争。历史已经证明,要推翻一个旧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正如小说里罗伯斯庇尔所说的:“驱除外敌只消十五天就够了,根绝帝制却要一千八百年。”这个万恶的制度在法国已经存在数百年,它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仅有以朗德纳克为代表的旧贵族头面人物拼死为它而战,以图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而且它深深地扎根在广大愚昧而未觉悟的农民的头脑里,使他们心甘情愿给反革命当炮灰,给这个旧制度当殉葬品。这就决定了革命的艰巨性、斗争的严酷性。革命政权把封建主义的头子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革命群众在各处把贵族吊死在树枝上。全国上下一派革命的非常景象。不甘心失败的保王势力疯狂反扑,发动反革命暴乱,进行血腥的报复,屠杀“蓝军”,焚烧城镇,把居民活活烧死在家里。在他们的屠刀下,老人、孩子、妇女都不能幸免。他们的口号是“杀光、烧光,绝不饶恕”。共和军针锋相对,以革命的恐怖对付反革命的恐怖,提出“绝不宽容”的口号。雨果没有回避九三年的残酷和恐怖,因为这是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作者还满腔热情歌颂大革命的正义性。在他的笔下,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被描写为一个为革命、为人民而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的英雄集体。共和军的司令郭文、特派员西穆尔登以及下级军官杜拉,都是英勇善战,壮志凌云,永垂史册的英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里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直接描写和歌颂了国民公会。他说:“国民公会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创造着文明。它是一座熔炉,一座冶炼的熔炉。这座熔炉里虽然翻滚着恐怖,但也酝酿着进步。从那纷纭的阴影中,从那汹涌奔驰的云层中,射下万道光芒,犹如永恒的定律,闪烁在地平线上,闪烁在各国人民永远看得见的天上,分别代表着正义、宽容、仁慈、理性、真理、博爱。”这是何等鲜明、何等正确的历史观!
《九三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了雨果一向坚持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尾部分。朗德纳克脱离了险境,又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毅然返回古堡,冲进烈火,救出就要被烈焰吞噬的三个无辜孩子。他的这个行动,不仅博得了在场的共和军士兵的欢呼,而且在共和军的司令郭文头脑里引起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郭文的心目中,朗德纳克无疑是革命不共戴天的敌人,是双手沾满人民和革命者鲜血的刽子手,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舍生忘死地战斗,就是要捉住这个反革命头子,将他正法。可是这个恶魔却在关键时刻置生死于度外,救出了三个孩子的生命。这不是说明,他的心里还存在善的一面,还存在人性、人道的一面吗?既然如此,朗德纳克问题的性质岂不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应该将他处死了吗?可是革命的利益,革命的纪律,革命的要求……郭文思想上的斗争是激烈的,痛苦的,几经反复。朗德纳克的行为是人性、人道主义的胜利。最后人道主义也在郭文思想上取得了胜利。为了弘扬这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革命应该赦免朗德纳克。于是他私下释放了朗德纳克。处于血与火斗争中的新生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不能容忍郭文的行为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将这位勇敢、忠诚、无畏的革命将领送上了革命的断头台。这个结局,无疑给《九三年》这部英雄史诗般的作品抹上了悲剧的色彩。但雨果所颂扬的人道主义思想必将永放光芒。
罗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