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系 统 原 理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力、财力、设备、材料、能源、任务等)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客观存在的、由诸要素组成的各种独立事物,都可看成一个系统,如一个公司、一个工厂、一项工程等。一个系统可以划分成若干具有相对独立子功能的子系统,但各子系统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①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②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单个各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称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

③ 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理解:系统由要素组成,要素处于运动之中;要素间存在着联系;系统各子系统和的贡献会大于各子系统贡献的和,即常说的1+1>2;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可以控制的。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构成系统的子系统也称为要素。如一个典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系统通常由研究开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后勤管理子系统等组成。

系统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达到整体效果最优。

2.层次性

系统都是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每一个系统都是由其子系统组成,而每一个子系统又是由其子系统组成,系统的每一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目的。系统内层次分明,各层做各层的事,只有在出现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需要上一层来出面解决。

3.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特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子系统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各子系统本身的发展,就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和系统的关系。

三、系统原理的要求

系统原理是人们从系统角度认识管理、处理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组织和组织管理是由许多具有共同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和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组织管理是整体管理,是系统管理,因此应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如下。

① 系统管理追求的是系统整体最优,而不是某个局部或某个单项指标最优。因此,要对组织管理的人、财、物、信息等基本组成要素以及产、供、销基本过程进行合理组合和优化,使系统整体不断处于“最佳状态”,并实现优良的整体效益。

② 对组织管理涉及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制定目标,进行目标管理。

③ 优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建立各子系统的关系,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④ 明确各子系统的职责权限,建立各子系统间管理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网络体系。使上级对下级的信息具有指导功能,同级之间的信息具有参谋功能,下级对上级的信息具有支持功能。

⑤ 环境系统的动态管理。组织管理的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技术、竞争等因素)时刻影响着管理系统。因此,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应变的功能,必须通过对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研究、分析,通过对管理要素和管理目标的调整与优化,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实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