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的中国设计与风格
- 刘静伟
- 2371字
- 2024-11-01 16:10:26
四、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
1.中国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我们的祖先开展了神话般的创世史与创业史。一路走来,中国人“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一系列考古学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祖先进行了丰富的文化创造。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道德经》《诗经》《尧典》《禹贡》《周易》《论语》《史记》《文心雕龙》等典籍记载、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过程与成果。
文字(图1-3),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承载了中国文化,从而让我们博古通今,可以应用与开发前人留给后人的文化资源。考古学利用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了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的方式与方法。器物形态学又称标型学或型式学,是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器物就其型态进行排比,从而探索其年代与变化规律的理论与方法。诸如居址、墓葬或其他遗迹的形制,铜、铁、瓷、石等器物均可以用其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判断,以确定器物所属的年代,并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式等。
图1-3 文字演进的“文物”(①甲骨文、②金文、③秦小篆、④东晋王羲之行书集字、⑤唐颜真卿楷书)
从现代语言学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说,文字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语言系统,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除了文字这一系统外,还有声音系统,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创造与保存着文化。视觉系统也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产生了,人们通过岩画、雕塑等方法创造与保存着文化,这是通过器物的线条语言、颜色语言、造型语言等语言形态进行诉说与交流的方式(详见刘静伟著《设计思维》第五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以器物为语言形态的文化,这些器物通过它的语言方式告诉我们远古时代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与水平。不同时代的器物(或文物)承载了不同时代的生活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形态。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各类生活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形态借助器物、遗址等“语言”流传至今,影响至今。
西周以“礼乐”文化闻名于世,这是由《周礼》典籍、礼仪中的礼器、礼仪中的《诗经·雅·颂》、参加礼仪的人的行为等共同构成的。西周时,文化从单纯通过器物表达对神、鬼、祖先的崇拜过渡为通过对人的道德管理表达对神、鬼、祖先的崇拜。这是文化上的创举,开创了德治天下的局面。不同语言形态都围绕着不同时代所创设的文化特质而展开活动,如礼仪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规定、礼器摆放的方式、礼器的造型与纹路构造、礼仪中唱颂时的音律等。西周“藏礼于器”中,用如此多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文化特质,那就是“德”与“雅正”。
2.经典创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1-4)。物质文化遗产看得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与器物之中,如节日、礼仪等习俗,传统戏曲、音乐、杂技、游艺等活动,即“藏礼于器”。
图1-4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1-5是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是二千二百多年以前商周时期创造出来的物品,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其图案外廓呈圆形,有内外两层,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发散线条,线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好像太阳光芒一样;外层图案由四只神鸟等距分布构成,神鸟矫健、自由地飞翔着。器物造型语言简洁精练,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图案中向四周均匀喷射而出的十二道光芒与等距的四只神鸟,蕴含着先祖对规律的认知,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太阳放射的光芒线及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鸟儿,让我们感受到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飞翔、自由、美好的寓意。“太阳神鸟”金饰呈现出了祖先对自然的认知,他们用杰出的表现形式,高超的技术表达了光明、生命、永恒、自由、昂扬、奋进等美好的生活意义与生活趣味。如此经典的创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1-5 “太阳神鸟”金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1-6是恢复重建的广州陈家祠堂外墙立面的一幅砖雕。这座祠堂原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这幅砖雕的创作者采用了祖先留下的创造题材与故事,其场景、人物、建筑、动物、植物、服装、用品等呈现了清代、民国时期人们生活的意义、趣味和形态。
图1-6 广州陈家祠堂外墙的砖雕
国人甚爱牡丹(图1-7)与菊(图1-8)。唐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与牡丹有关的典故很多,呈现了人们对牡丹的赞赏。牡丹被国人喜爱,与其呈现的富贵、吉祥意义有关,它端庄、秀雅的造型,高洁、艳丽的色泽,雍容、大气的花型等,构成了人们心目中富贵、吉祥之意,这些构成也成为牡丹独有的文化符号。
图1-7 牡丹花
图1-8 菊花
中国的山水、植物、动物等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来源,也是中国风格创作的源泉。中国风格是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山水湖泊、动物、植物等,给人们以生活启迪;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动植物环境等给历代中国人以生活启蒙与创造的机遇与挑战,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与风格,形成了中国的设计与创造。
历史上的人们按照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开展了创造,其设计器物的形制、款式、纹饰等,是人们意识形态的呈现。在一个时期内人们制造的器物,其形制相对稳定并具备共同的特点。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因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器物在形制方面也不同。中国人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表述方式与方法。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对生活持续地进行着创意与开发,不同文物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风韵、风采、风姿、风范等特质,这就是风格,是文化基因,是我们性格、喜好、禀赋、情趣、自豪感与自信心形成的基因,是我们身份认同与个性表达的方式与方法,是我们开展当代设计可利用与开发的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