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

2.5.1 隔振设计步骤

(1)一级隔振动力参数初步设计

只考虑x(垂直)方向振动隔振效果,初步确定一级隔振弹簧总刚度K1x,按照刚度分配原则,即预防出现摇摆振动的条件,初步确定单只弹簧刚度,再根据振动最大位移确定一级隔振弹簧的最小、工作、极限变形量及对应的弹性力,提供设计或选用一级隔振弹簧的原始数据。

(2)二级隔振动力参数初步设计

只考虑x(垂直)方向振动隔振效果,初步确定二级隔振架的参振质量m2和二级隔振弹簧刚度K2x,按照刚度分配原则,确定一只弹簧刚度,再根据振动最大位移Bxmaxδxmax确定二级隔振弹簧的最小、工作和极限变形量及对应的弹性力,提供设计二级隔振弹簧的原始设计参数。采用二级隔振安装的机械设备多数为大中型机械设备,从结构上允许安装较多数量的二级隔振弹簧,为了简化设计和方便生产中备件管理,二级隔振弹簧和一级隔振弹簧往往选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总刚度及刚度比通过采用弹簧的数量加以调整和匹配。确定质量比μ时,应对实际刚度比变化的影响留有余地。

(3)隔振弹簧设计

根据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提供的各种规格弹簧的最小、工作和极限变形量及其对应的弹性力,分别设计选用各种规格弹簧。金属螺旋弹簧板弹簧等设计详见第3卷第12篇弹簧,橡胶弹簧设计详见本章2.7节。由于所设计的弹簧参数不可能与要求参数相同,因此,弹簧设计出来后,要重新协调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直至各参数匹配,隔振弹簧的参数才最终确定。

(4)隔振器参数的校核计算

首先校核计算隔振弹簧水平方向的刚度及运动稳定性,金属螺旋弹簧的水平刚度计算及稳定性校核详见本章2.5.3节,橡胶弹簧的设计及水平刚度的计算详见本章2.7节;其次根据动力参数的设计和最后确定的弹簧参数,校核计算隔振系统的稳定解振幅、传给基础的动载荷幅值以及绝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最大位移量,这包含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参数校核计算。校核计算时,多数情况下对摇摆振动不做校核计算(但设计时必须考虑预防出现摇摆振动的条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各参数则必须进行校核计算,若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设计。橡胶减振器的形式见本篇4.1节。

2.5.2 隔振设计要点

1)预防机体产生摇摆振动,设计中要注意激振力作用点尽量靠近机体质心,使围绕质心的激振力矩尽可能减小;还要使围绕质心的弹性力矩之和接近于零(变形量相同),并注意弹性支承稳定性。

2)以压缩弹簧支承隔振机械设备时,弹簧两端均采用凸台式或碗式弹簧座,在弹簧静变形量不够的情况下试运转时,可防止弹簧飞出伤人,又可为支承机械设备限制定位。

3)如果对称质心布置的弹簧数量较多时,每排弹簧数量尽量采用奇数,而且弹簧的总刚度可以稍高于要求的值,这样便于调试时在每排弹簧中增减1~2只,既可调节弹簧的静变形量和隔振系统的频率比,又不影响弹簧的对称质心分布。

4)振动输送,给料、振动筛等有物料作用的振动机隔振器设计,有时可在空载条件下,将频率比选择在2~4的范围内,当物料压在机体上时,其频率比自动变高,刚好在3~5的范围内,确保隔振器的隔振效果。

2.5.3 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

圆柱螺旋弹簧同时受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产生如图19-5-3所示的变形,其垂直方向刚度计算公式为:

   (19-5-1)   

图19-5-3 圆柱螺旋弹簧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形

式中 Fx——垂直方向载荷,N;

δx——由载荷Fx所引起的垂直方向变形量,m;

G——弹簧钢的切变模量,一般可取G=8×1010N/m2

d——弹簧的钢丝直径,m;

D——弹簧中径,m;

n——弹簧的有效圈数。

当弹簧钢的弹性模量E=2.1×1011N/m2、切变模量G=8×1010N/m2时,弹簧的水平刚度为:

   (19-5-2)   

式中 Fy——水平方向载荷,N;

δy——由载荷Fy所引起的水平方向变形量,m;

Cs——考虑垂直方向载荷影响的修正系数,其值取决于,可由图19-5-4选取;

图19-5-4 修正系数Cs关系曲线

H——弹簧的工作高度,m,HH0δs

H0——弹簧的自由高度,m;

δs——弹簧的静载变形量,m。

比较式(19-5-1)及式(19-5-2)得到刚度的比值关系为:

   (19-5-3)   

G=8×104N/mm2时,

   (19-5-4)   

的变化关系,如图19-5-5所示。

图19-5-5 刚度比关系曲线

为了使弹簧所支承的机械设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弹簧的水平刚度对垂直刚度的比值应满足下式:

   (19-5-5)   

2.5.4 隔振器的阻尼

如果单纯从隔振角度看,阻尼对隔离高频振动是不起大的作用的,但在生产实际中,常遇见外界冲击和扰动。为避免弹性支承物体产生大幅度自由振动,人为增加阻尼,抑制振幅,且使自由振动尽快消失。特别是当隔振对象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需经过共振区时,阻尼作用就更为重要。从隔振器设计角度出发,阻尼值大小似乎和隔振器设计无关,实际上系统阻尼大小,决定了系统减速的快慢,系统阻尼大,启动和停机时间就短,越过共振区的时间也短,共振振幅就小,否则相反。综合考虑,从隔振效果来看,实用最佳阻尼比为ζ=0.05~0.2。在此范围内,共振振幅不会很大,隔振效果也不会降低很多。通常的隔振系统ζ=0.05,无需加专门的阻尼器,当ζ=0.1~0.2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橡胶减振器,它既是弹性元件,又是黏弹性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