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苗二春

苗二春家住在关西寨子,关西寨子不大不小,房子是泥巴筑的老瓦房,东一家,西一家,横七竖八,零零星星的建在一处大偏坡上,大偏坡上有沟壑,凹凸不平,路边路头有山石,石头坚硬如铁,苗姓人因地制宜,把沟壑兴修成为顺水沟,大雨倾盆时流水能够顺着沟渠淌出去,流到山下的河沟里。沟渠上面偶有一处建有石板桥,其它隔三差五也有不少独木桥架在沟渠上面。纵横交错在村庄里的那些弯弯曲曲的路,全部是石板铺成的石板路。大偏坡的苗家寨,曾经也被叫做铁庄户,加上大偏坡山顶有一处营盘,这个村子的情况就很像民谣里说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庄户人家的情况一样霸道,屹立多年,风生水起多年,赫然不倒。

二十多户人户聚族而居在一堆儿,早晨一块儿山上去劳动干活儿的场面热闹非凡之极,晚上不约而同牵着马,牛,撵着羊,扛着锄头,背着草叶或者木柴回到寨子来的场面极富有诗意,充满了祥和之美,关于劳动大众活动的场面,总是这样美呀,古往今来一个样子,美啊。大偏坡充满了乡村气息,山野味道,原因当然在于大偏坡是一处有人户居住的山地环境。景色不错,乡村里的云朵,寨子,花草树木,粮食,风土人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好地方的山山水水连猪羊牛马的性情也会被陶冶,感染,影响,有人相信吗。

大偏坡之外,一处又一处山沟把山与山隔开了,山沟里是清澈见底而且流水速度很猛的溪流,河沟两岸的石头缝里长着青幽幽的野草,野花,野蒿,野菜。苗寨里好吃的人会来摘去洗干净煮来下锅。

住在大偏坡梁子这样的好地方,生出来的娃儿谁个不是激灵,秀气,勇敢,勤劳的好样子。充溢在苗二春眼里那一些原本晦涩,土里土气的东西,忽然化作了坚强的决心,以及面对生活的铿锵之力。

大偏坡的苗家寨其实并非苗族人的寨子,仅仅是以苗为姓而已。

失意和诗意是相通的东西,苗二春的人生并没有失意的地方,一路花见花开,处处逢源,涓涓细流,流注于人的思想性格,给人一种老实可靠的感觉。置身于乡村世界,什么地方都无比诗意,什么事物都非常美丽,一花一草一世界。

许多诗人,往往借助乡村景物,天空,云朵表达失意感,孤独感,住在大偏坡苗二春的没有这一些低落的情绪,哪怕是上山放羊的时候,下地背苞谷草的时候,或者……而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苗二春在他本人读大学的时候已经声名鹊起,名声大噪于同学的心里,当时学校里最流行的校刊《沿途》曾经风生水起的报道苗二春勤奋读书的事迹材料,给读者相当好的影响,大家引以为榜样,提倡要向苗二春学习。毕业后,苗儿春参加了特岗考试,分到了边远的山区教书,山区什么都有,就是穷了一些,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物象作为支持,山区的物事让苗二春受益匪浅。传说有一次张校长查备课本,发现了苗二春的备课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张校长读了之后才知道是关于苗二春居住的环境的调查问卷。

张校长,男,汉族,石溪镇雀子山梁子生长人士,雀子山梁子与大偏坡相隔不到一里地儿,名却是两个名称。张校长有三十多岁,真名叫什么,人称张思和,中等身材,中等个儿,为人处世随和,从来不会刁钻古怪……。张校长幽默的问苗二春,你这是在备课还是在写作文。

苗不好意思的说,闲情逸致,不过,相关的课程我还是备了案的,你不信细细检查,没有一篇漏了的课文。

张校长问,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教书还是愿意去当官。

苗说,我当然愿意当老师,当老师会受到人们的赞扬,当官就不同了,万一当了坏官要被老百姓唾骂。

那一次检查过去后,第二次检查备课,苗的备课本上已经没有多余的内容,知道苗孤独,张校长的说话仿佛给了他打击。其实那个时候张校长已经开始打算办一份校刊,给大家消磨时间。

时间过得真快,第二个学期结束后几个教书匠开了个会,商量办校刊的问题,苗二春发言最积极,主动献言献策,给大家说他在大学里办校刊的经历,苗二春说他是校刊《沿途》的主编,副主编是方老师家的姑娘,中文系二班的老师兼系主任,方老师家姑娘毕业后分到报社去了,负责《高原报》副版的编辑工作,工资高,二千八的保底工资,稿费另计,全勤另计,获奖另计,出差开会还有补贴。《沿途》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先后出了几个主编,张三,李四,王二,第四个二春,二春当上该刊的主编在学校里已经是响当当的事情。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搞,如今知道学校里要办校刊,感到真高兴。

由于不是太正规的会议,几个教书匠买了三瓶白酒,一边喝一边儿讨论校刊的问题。

最后由张校长出面当主编,拍案定下来编辑校刊的事情。

开学后,苗二春上课更加积极主动。可能是校刊给他的鼓励吧,作为老师当有一个自己的娱乐方式,写作可能就是这个方式。所以给他们办一份能够寄托孤独生活的刊物。

开学后,苗二春几次三番到办公室和校长讨论作文的问题,含沙射影说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考试,而是会作文。张校长对苗二春说,我已经打算给大家办一份校刊,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大家在一块儿喝着酒聊过这件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够严肃,过几天租个车一块儿去县里先印一本内刊,取名为《学与问》季刊怎么样。

苗二春说,可以。

张校长在学校的黑板报墙壁上贴出来征稿启示,二沟小学拟组稿一期校刊,希望莘莘学子,老师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文章用手稿的形式交到校务处办公室门上的邮筒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生老师一共交来两百来篇作文,诗歌,小说,散文,微型剧本皆有。

老师精选了二十七八个比较优秀的学生习作加上十几个老师的随笔,小说,诗歌,一共十来万字的样子,打成包,装在口袋里,打算趁周末时间,租车去县城里印校刊。

周五那天傍晚放学,张校长在周末大集合会上对同学说,亲爱的同学,今天是星期五了,首先,晚上放学回去的路上,大家要注意安全,路上不要打架,斗殴,不要在路上赌钱,弹珠子,不要去河里洗澡,捞鱼,以免发生意外。第二,大家在周末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把脏了的衣服,裤子,鞋子洗干净了,周一老师要检查学生个人清洁卫生。第三,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周末时间,老师要去给大家印校刊,下个星期就有新书读了。第四,请各班安排学生认真打算完环境卫生,不要认为到了周末时间了,就马马虎虎做个样子就完事,周一到校第一节课前要检查呢。没有其它事情了,大家散会。

集合完毕之后,几个老师聚到一块儿来,商量是今天去租车还是明天去租车,张校长打话去租车公司,租车公司回电话说,出租车一天一百块钱的租车费,另要压一万块钱做为保险,交了车再退款。张校长说,一万块钱太多了吧,大家一时半会儿拿不出一万钱来呢,五百块钱可以吗。租车公司回电,不可以。张校长给老师说,租车公司要一万块钱压在那儿,交了车再退款,一万块钱太多了吧,就他们那个破车车,最多值五千块钱,万一租车公司拿着钱跑了,大家岂不亏了。不如直接坐班车去,五十块钱的车费,五个人也才二百五十块钱。事情商量妥当之后,老师在学校里呆了一晚上,那一个晚上又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五个人带着稿件去了县印刷厂。

印刷厂的老板姓李,大家都叫他小李,小李为人随和,虽然不敢

干大事,对于一个印刷厂来说大事当然是印刷关于起义造反的书籍,或者黄色小说之类,但是高原县印刷厂却印刷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特别是校刊之类,为教育提供了便利之门。

小李接待了张校长,苗二春等人。小李介绍说,书的印刷是小纸张八钱一个单页,大纸张一块钱一个单页,包括设计排版装订费在里面。一本杂志,共计一百二十页,小纸张印需要九十六块钱一本,大纸张印需要一百二十块钱一本。有一本做一本。

张校长说,钱太高了吧,这样贵的书比肉还贵呢,能不能少一些价格。

小李说,厂里这么规定,少不下来价格呀。

张校长问,印报纸多少钱一张。

小李说,报纸一块二角钱一张,八百份起做,免费设计排版,少了不给印。

张校长说,就印报纸吧。

当天,张校长带着大家印了一份二沟小学《学与问》第一期带着回二沟小学去了。

张校长带着大家回到学校后,又商量了校刊的事情,考虑到印刊费用贵,决定把校刊印成为季刊,一年办四刊报纸。印刷费用由财务报账。

一份小油刊就办成了,一千块钱不到,八百份,连刊号都没有,寒是寒碜了些,还是可以阅读的了。当然要像大报刊一样发行,需上报注册刊号,注册刊号时要带上相关部门的营业执照副本。

老师和学生们见到刊物后,高兴极了,其它小学也故目相看二沟小学。

这当是《学与问》校刊的开端吧。

说实话,张校长当初真的没有办校刊的打算,为了鼓励老师在学校里认真教书才开始办校刊。苗二春是最大的助力,没有校刊二春整天无精打采,办事教书很懒散。谁知道就是因为这一期校刊,培养出来了两个名噪一时的大人物,大作家,大写手。那就是教师苗二春和张思和校长。

二沟小学的建制是十二个班,一个年级两个班,共六个年级。学校建在一处坝子平地上,周围圈了一圈围墙,保护学生安全。学校里每个班一般有四十个学生,多的有五十个学生。课本有六本书,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科学,自然,美术。每个老师教两科,一座小学里有二十多个老师。张校长的事情够忙的啦。张校长只负责管理学校没有教书,虽然没有教书,每天老师还没有来上课他就要来了,放了晚饭学,老师走了之后他才锁上办公室离开学校。张校长在学校里算是勤勤恳恳之人。

张校长毕业于高原师范大学第二十届,其他的老师则有的毕业于高原师范大学,比如苗二春毕业于第二十三届,有的毕业于石溪职业技术学校,有的毕业于凉州师范学校,有的毕业于官州大学。学校里男女老师都有,几乎男女性别参半。张校长在毕业之前已经结婚了,娶的是冒槽湾王家姑娘,那是他大二放暑假回来过假期的事情。

他的母亲黄老太太知道儿子回来过暑假,告诉张思和冒槽山有一个王家姑娘年芳十八,读完初级中学没有再读书,留在家中已经有一年余,你如果喜欢,买东西去相一下亲,第二天,张思和和媒婆去王家相亲,知道张思和是大学生,王家没有出过大学生,当然也眼红,当即答应婚事。打铁趁热,暑假没有度完,张思和就结婚了。结了婚后,王家姑娘在家里种地,张思和继续去修完最后一年学业。毕业后也一样,王家姑娘在家里种地务农,张思和在学校里教书,唯有一次王家姑娘去学校送钥匙给张思和,也是因为要去娘家帮忙收麦子。必须去学校一趟。

张思和一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当了校长,可以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了,可敬可佩。

苗二春教的是五年级一班的语文和二年级一班的思想品德。苗二春刚从大学毕业,还是单身光棍儿。不过学校里女教师多,一点儿不担心结婚的问题。

张思和几次给苗二春介绍女教师认识,介绍之前,张校长也明言,苗二春是文人,温文而雅,可能没有激情,要在一块儿时间长了才能培养出感情,但是因缘际会的事情太多了,加上苗二春一心放在写作上面,耽误了婚姻,苗二春和女老师谈恋爱总是谈到一半中途女老师就会被其它狼叼走了。苗二春也走张校长的老路子,打算找一个农村没有工作在家种地务农的姑娘谈恋爱,玩欺负老百姓的伎俩。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周末天,苗二春上街去买菜,遇到了在街上卖菜的王家姑娘,名字叫做王鸳鸳,苗二春问王鸳鸯,你的白菜多少钱一斤,王鸳鸯说,五毛钱一斤。苗二春说,白菜五斤,你要给我称够重量,不能短斤缺两,我是二沟小学老师。另外,你卖豆腐没有,给我称两块豆腐。王鸳鸯回答说,没有豆腐,只有白菜。苗二春买了白菜回来之后,又到张校长家走访,攀谈中谈到了买白菜的事情,张校长家媳妇说王鸳鸯是自己的本家人,也是读完初级中学就没有兴趣继续读书,在家里种地务农卖白菜,本家人是族人,不是一家人的意思。如果苗二春喜欢,可以代为去给二春相一次亲。苗二春和王鸳鸯见过面之后,放寒假的时候就结婚了,结婚之后,王鸳鸯在家种地务农,苗二春在学校里教书。

苗二春究竟不是池中之物,他的文章《谈生活》先是在校刊《学与问》发表获得好评,第二月又公开发表在了《高原报》副刊上,编辑副刊的系主任家姑娘给他打了电话,并给他说如何换个工作来报社上班,苗二春将大有前途呢。苗二春回答说,我也想换一个工作,可惜媳妇是农村人,换了工作媳妇到了城里找不到工作,而且人家知道媳妇是农村姑娘,还会贬低身份。加上要忙着生娃儿,换工作的事情,过几年再说啦。苗二春的文章频繁的出现在报纸上,鼓舞了心中的志气。特别是有一天他到街上去买烟,听到几个外校的老师一路走着谈二春的文章如何的问题。

其一说,读过苗二春的文章不止一篇了,他的文章《谈生活》写的漂亮,文章中写到。

我热爱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寨子。或者,我的老家,美丽的芨芨草,山花,红豆,让人喜欢之际。

有收获就有赞美,有鲜花必有掌声,人间物事,乡村,坝子,大山,最主要的赞美者,就是我——啊。其他的都是附庸的附庸,都是次要的只有我最主要。

最愿意把一生的爱给予它

我读过一遍就能背诵。

其二说,我也读过一篇,文章是这样的:

老黄牛的嚎叫可以忽略不计,马匹的悲哀可以忽略不计,老农户的抱怨可以忽略不计,把它们挂号给孤苦伶仃的灵魂难免过于逼仄。

面对生活的窘境,要这样想,这个人世间大路直,流水清澈,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生活高贵者,不在乎苦与乐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值得赞美……

我把这种赞美称之为一种自我的救赎,我安慰自己,也鼓励他人去追求完美的生活,我没有高远的想法。

能够把苦与乐趋之若鹭者,必然能驾驭万物……。

苗二春这一篇文章描写的是面对平常生活的感悟,什么是生活,生活需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当然还有精神生活,对于苗二春来说,写和读就是他的精神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不容易。文章的气息健康,没有消极情绪,比其他作者描写生活的作品多了几分随遇而安的思想。

作为以乡村为根据地,默默奉献的讲坛耕耘者来说,苗二春的内心孤独,特别是形只影单的生活难免让作家热衷于写作。此时,需要借文章来表达低落的情绪。

不知道苗二春在什么学校教书,有时间当要认识一下,喝杯酒,谈会儿话,感受一下气息。苗二春正在边上,听见貌似完美的赞美,心里感到无比自豪。苗二春没有和外校老师搭话,高兴着离开街上。走了一条街,在街尾又听到一帮来卖篾兜的老百姓在谈论苗二春的文章,其一说,苗二春的文章把老百姓口中一些个传说叫广的故事融为一体,读来简直朗朗上口。他的那一篇《茅草坡》写得好,爱家乡的茅草坡,我是茅草坡里的那一个放牛娃儿,我在茅草坡放牛,牧马,一晃多年,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童年悠悠,留下了几个难以忘记的片段,茅草儿青幽幽,雀儿藏在里面,花鸟蝴蝶,应有尽有……。

一块儿捉蝴蝶的那一班小伙伴

,坐在大石头上喊我朱元璋的情景

最是难以忘记,我装腔作势地附和,打到罐州府,撬开土大人,活捉豆洋芋。于是大家倾巢而动,打劫老农夫地里的土豆。

劈柴,生火……。

茅草儿黄灿灿,秋天要走了,太阳没有落山之前,我要见到茅草坡,要对茅草坡说一声再见。我要走了,我要到远方去遇见另外一种生活……。

美丽的童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常值得回忆,特别童年时代那一颗童真的心灵。文人描写了自己的童年趣事,驾驭手法超高,一句撬开土大人,活捉豆洋芋。充满了童真快乐,童趣。后面一句写到要去遇见另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什么呢,应该是勤勤恳恳的教书生活吧。苗二春是学校的老师,真希望苗老师能够教到自己家的孩子读书呀。苗二春听了,心里高兴极了,感觉到了当文人的光彩夺目之处。他决定放弃教书,到报社去当一名记者,一边写写新闻一边写写副刊,从街上回来的路上,苗二春暗自想,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当作家的心了。李煜有一首词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俗话说得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发迹的风吹到他苗二春的人生了,他得抓住机会呀。

苗二春回到寨子里把心思告诉了王鸳鸯,王鸳鸯已经怀孕几个月了,快要生孩子了,王鸳鸯几乎哭着劝苗二春,能不走吗,你看孩子快要生了。

苗二春意志坚定的说,不能不走,等我到报社找到了工作就来接你。现在去又是要照顾你又是要上班没有时间呀。第二个月,王鸳鸯还没有生娃儿,但是快要生了,苗二春正式卸了职,坐中巴车去了高原市,按照预定的计划,先到《高原报》社见黄社长和张总编辑,当然还有他的老同学系主任家姑娘副刊编辑肖燕麦。苗二春没有来过报社,投稿完全是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投来,收到稿件后,肖燕麦知道是老同学投来的格外加关注以示鼓励培养之心。苗二春来见肖燕麦的时候,肖燕麦正在办公室里编辑副刊,看到老同学来了,心里高兴了一阵子,肖燕麦问,你是老同学二春,苗二春说,我就是苗二春,难得你还记得我,谢谢。肖说,咱们是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你烧成为骨头我也认识你,知道你投文章来了,我外加了关注给你发表了。你收到样刊之后高兴吗。苗说,高兴极了,这不,打算来报社找工作,和你一块儿上班呢。肖说,好呀,咱俩在一块儿就有双剑合璧了,还记得一块儿编辑校刊《沿途》的时候吗,你的文章一直都被老师看好呢,知道你回乡之后又投文章来报社,发表了,学院老师特别来报社找去读,我很想趁热打铁打电话给你联系你来见一面老师,搞一次聚会,给你安排一个新工作,可惜没有联系上你,后来联系上了,大家又要忙工作,没有时间再聚,这回好啦,你来了,大家又可以聚会啦。苗二春说,谢谢大家好意,我这回来不走了,要和你一块儿上班呢。

肖说,你见过社长和主编了吗。苗说,还没有呢。肖说,我带你去见……。见完了社长和主编,肖又带苗二春去人事部挂号,恰巧下班时间到了,俩人一块儿去饭店吃饭,苗二春从交谈中得知,肖这么多年来一直单身,还没有结婚……。肖在工作上多处照顾苗二春,时间长了,相处有感情了,苗二春打算和肖结婚,但是政府不准搞二婚,和肖结婚之前必须先和王鸳鸯离婚,为了这件事情,苗二春特意回家去一趟办理离婚的事情。王鸳鸯知道情况的时候,几乎气死了,人在坝子里种地,手里拿着锄头,锄头和人一块儿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苗二春把人抬回家来,半夜里,王鸳鸯丢下才有几个月大的娃儿跑到石溪河投河自尽,留下一段辛酸事,简直催人泪下。村公所的知道后派人来调查,又报了案,苗二春梦断紫禁城,被判了六年的邢。

张校长知道事情后,感叹地说,还是山沟沟留不住他这一只金凤凰,谁料苗居然因为婚姻的事情被判刑六年,梦断紫禁城。早知道如此,留在二沟小学教书也不错呀……何必执着于那些渺茫而不实际的虚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