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1999年起,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日趋增多,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面临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级政府为此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类支持和服务,包括出台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和扶持政策及制度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程度。本书从人口学、劳动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职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从人口素质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研究。这是人口学的应有之义,也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出现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和结构性错层的局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状况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开展研究很有必要和价值。

在人口结构转变、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着力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助于消除“人口红利”减弱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规避“中等收入陷讲”的负面作用。着力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及大学生就业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改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人口经济学中的大学生就业理论,有助于我国就业能力理论本土化与完善。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就业能力研究文献的研究和梳理,在人口素质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理论和胜任力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构成维度以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模型及影响因素模型,并使用文献分析、雇主访谈和调研、国外高校实践的案例分析、雇主招聘启事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验证和修正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最终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最后本书从高校、雇主、大学生个体的综合视角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路径及其实施措施。

本书主要完成了五项研究,分别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和内涵,使用文献分析、雇主访谈和调研、国外高校实践的案例分析、雇主招聘启事文本分析等方法分析和确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开展实证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开发的路径和措施。

第一,本书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工作、维持工作、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能力。

第二,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本书通过文献分析、国外高校实践的案例分析、雇主访谈与调研、雇主招聘启事文本分析和专家会议法,最终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由相互作用的四个要素即专业知识与能力、可迁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求职与职业规划能力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这四个要素共同作用下一系列与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和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集合,是由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构建胜任力和选择职业和对生涯进行规划等因素交互形成的共同结果。这四个构成维度又包含19个指标,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基础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和管理及领导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抗挫折/承受压力、责任心、积极性与主动性、吃苦耐劳、上进心、求职技能(职业信息收集、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第三,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国外高校实践的案例分析、雇主访谈与调研和专家会议法,最终确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8个:政府和学校的战略规划、专业设置情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师资状况、与业界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口学特征。这个8个因素下有30个具体指标。

第四,开展了就业能力构成维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初步模型建构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调查方式上,采取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西南财经大学2011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667份问卷,剔除不合格的问卷14份,得到有效问卷6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针对已经毕业的校友的问卷共发放660份,回收581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60份,得到有效问卷5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94%。本书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业能力结构要素因子分析、就业能力与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分析,构建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和各因子间关系模型;进行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和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就业能力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就业能力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结构模型,验证研究假设,修正模型。研究发现: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上,无论从应届毕业生的视角还是校友的视角,就业能力都受专业知识与能力、可迁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求职与生涯规划能力4个维度的正向影响。并且,无论从应届毕业生视角还是校友的视角,都是可迁移能力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自我管理能力。应届毕业生视角对就业能力影响排第三的维度是专业知识和能力,最后一位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校友视角对就业能力影响排序第三的维度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最后一位是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业能力的8个影响因素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只是具体的影响情况和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第五,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及其实施措施。本书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个体的综合视角,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和路径。从政府视角,提出了要建立国家层面的大学生通用就业能力框架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分类指导、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影响力,提高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和应变性;从高校的角度,抓好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与业界的互动机制、校友和雇主反馈机制的建立;从学生个体的视角,大学生应增强就业能力的提升意识,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人口群体;就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