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问
  • 杨澜
  • 1298字
  • 2021-03-25 07:25:09

关键提问:你我之间

在工作和生活领域,淘金思维式的提问,更易被批判性思考的人群使用。

在《学会提问》一书中,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列出了批判性思考的人所具有的四项价值观,“好奇心”居于第二位。


好奇心。要想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来立身处世,你需要兼听博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听和博观。他人有驱使你前进的巨大动力,将你从当前偏听偏信的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要想成为一个有批判性思考的人,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你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的洞见和感悟。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吴礼敬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第17页。


当好奇心成为开放性的价值观,提问所带来的福利则是价值观的互动。作为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我与对面的受访者通过关键提问,已然缔结了彼此的关联。

在哈佛大学2016年的毕业致辞中,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詹姆斯·E.瑞安用五个关键提问诠释了有效沟通的智慧:1.等等,你说什么?2.不知道……3.我们能不能至少……4.我能帮什么忙?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五个关键提问揭示了提问对于构建“你我之间”关系的价值所在,瑞安将其写在了其著作《关键提问》(Wait, What?: And Life's Other Essential Questions)的扉页: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通过问题形成和加深的。好问题不仅能引导他人决策,也能帮助自我突破认知。

那么什么是好的提问?在我看来,好问题并非是正确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用来厘清下一个问题的问题。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职业提问者的方法论。

我甚至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问答。有一个问题人人都必须面对:“你为什么活着,又将怎样活着?”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就在回答这个问题,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上帝是宽容的老师,五花八门的答案他都照收不误。至于给各人打多少分,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我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依然在书写我自己的答卷,这份答卷是由一个个日子组成的。其中有不少时候我感到困惑难解或绝望无助,或干脆就答得跑了题。好在上帝给我们安排的这场考试是开卷的,你可以去问别人是怎么回答的。

1997年,我来到回归后的香港,1998年1月,《杨澜访谈录》的前身《杨澜工作室》在香港凤凰卫视开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高端访谈节目。我记得采访的第一位嘉宾是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杨澜访谈录》就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人生答卷的地方。

我想明白金庸笔下可歌可泣的侠义精神在他自己的人生中是否行得通;我想明白建筑大师贝聿铭信不信风水;我想明白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安德鲁·格罗夫(Andrew Grove)怎样从一文不名的匈牙利难民开始,到领导科技产业的发展潮流;我想明白,在邓小平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中,他的家人接受了怎样的考验;我还想明白,香港女探险家李乐诗心中的南极与北极,“饺子皇后”臧健和所经历的辛酸与挣扎……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用大半生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当他们回答我的提问,展示他们人生的荣辱成败时,生活的意义似乎变得清晰起来了,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示。

关于提问的重要性,有的访谈研究者认为“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有的认为“答案的好坏是由问题正确与否决定的”,这样的观点虽有些极端,但很能说明提问的重要性。记者们常说:“没有坏的回答,只有坏的问题。”

探索如何系统而有效地提问,就让我们从案头准备阶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