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换位思考,才会理解孩子

1.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博远是儿子一畅的好朋友,我和博远妈也来往密切。一次,孩子们聚餐,我们也凑到了一块。

博远妈妈一见我,就说:“我真是纳闷了,你说博远整天在想啥?孩子小时,我还能猜出他的想法,可现在,孩子越大,越搞不懂他。他回家也不爱说话,整天关在自己屋里,不知在干什么……”

其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一直以来,我和儿子的关系都很好,但初中以来,我还是感到有些不懂他。虽然是初中生了,但他每天写作业还是让我很头疼。

他每天四点半放学,我去接他,特意把车停在校对面,走几步就能上车。但是,他常常半小时后才能到车上,问他干啥去了,不是逛文教店,就是买烤冷面、章鱼小丸子,慢悠悠的,一点儿也不急。

即便准点上了车,回到家,也不马上写作业,吃点儿东西,玩会儿乐高,或到游戏页面签个到,常在晚饭后才开始写作业。晚上时间本就紧张,这样东一下,西一下,留给作业的时间就不多了。

既然每天起床,总说没睡够、总说困,怎么就不珍惜时间,早点做完作业多睡会儿呢?

真是搞不懂!

我试着和一畅探讨,但感觉收效不大,他依然如故。我有些烦,但苦于没想好怎么说,就忍而未发。

直到有一天,我收拾房间,找到一本自己学生时期的日记,一下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那时的我,每天放学后,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要先放松放松,吃点东西,缓解一下。

这样想来,我的烦恼一扫而光,坦然接受儿子放学后的“磨”。

一畅在经历几次晚睡的痛苦后,也改变了策略,抓紧在校时间写作业,放学后,虽然还是放松一会儿,但已不占用睡眠时间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我们搞不懂孩子,觉得他的做法和预想的不一样、无法理解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所思所想。当年,我们希望父母怎样对自己,今天,就怎样对自己的孩子。换位思考,才更了解孩子。

2.我们也曾青春年少

上初中后,一畅特别爱听歌,放学路上、跑步健身,都要听。

有时,他听到喜欢的背景音乐,还会分享给我,我也很乐意了解新新人类的时尚潮流。儿子有时学习忙,就开个歌单,让我们帮他下载。

有时,我们不理解孩子,因为常常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标准,来要求孩子。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学生,除了学习,就不该有其他想法。

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他们不是机器人,当然不能只输入“学习”这个程序,就会爱学习、学习好。

只有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合理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生活、学习的热情。

我们也曾青春年少,也曾爱美、爱音乐。为人父母,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会更好地理解孩子。

3.对青春期孩子来说,尊重他的朋友,就是尊重他自己

从小到大,一畅总喜欢邀请同学、朋友来家中玩,我全方位支持:认真收拾房间,细心准备零食、水果,特意和儿子沟通,了解同学的口味喜好,做他们爱吃的饭菜。

有次送走同学,儿子充满感激地说:“老妈,我同学今天一进门,就夸咱家漂亮,你把咱家收拾得太好了,我太有面子了。”

“为了迎接你同学,老妈累得都直不起腰了。”我笑着说。

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带小朋友、同学到家中,怕弄乱房间,给自己添麻烦,我不赞同这样的想法。

一来,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玩伴,渴望友情,有机会和同龄人交往,是好事。

二来,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越大,同伴的影响效应越大。孩子把同伴带回家,通过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近距离了解同伴的为人处世,也能帮孩子在交友上把关。

三来,孩子想和朋友进一步交往,并不是什么出格的要求,作为家长,就要尽量满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阻止。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尊重他的朋友,就是尊重他自己。孩子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尊重,才会更尊重父母,亲子关系才更融洽!

4.陪孩子做他喜欢且无害的事

有家长问:“孩子就喜欢玩手机,你说要理解孩子,那我就要理解他的喜好,让他随便玩吗?”

显然,这样的说法曲解了我的意思。

玩手机是孩子喜欢的,但过度玩,一定是有害的。我们说,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多陪伴孩子,但前提一定是孩子喜欢而且无害的事。

比如,小孩子爱走马路牙子,家长或觉得不安全,或为赶时间,或者并没什么原因,只是不喜欢,就不允许孩子走。

马路牙子没多高,只要家长在旁边做好防护,一般没什么危险。而且,走马路牙子还能锻炼孩子的平衡力。

还有玩沙、玩水,也是孩子喜欢而且无害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天生就爱亲近大自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水玩沙,比赛开小船、挖沙洞,孩子高兴,你也快乐,亲子的感情自然越来越好。

类似的还有好多,孩子从小到大,一定会有很多喜欢的事。家长要注意识别,如果无害,大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

5.和孩子做朋友,分享快乐,分担烦恼

有一天在商场,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大喊:“妈妈,快看,那个钢铁侠,哇,还有美国队长!”

原来,商店在搞活动,特意请人扮成钢铁侠、美国队长,来吸引顾客。

男孩兴奋得哇哇叫,围着超级英雄左看右看,一旁的妈妈却不为所动,低头玩手机。

男孩跑过来,拉妈妈去看,妈妈一扭身,挣脱了:“好看你就看呗,能不能让我歇会儿?”

男孩噘着嘴走开了。

有家长问,怎样才能做孩子的朋友?

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像孩子一样兴奋。这不是幼稚,而是恩慈。正如《圣经》所说,“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

孩子感兴趣的,你也感兴趣,你和他兴趣相同,像他的小伙伴一样,彼此分担痛苦,也分享快乐——朋友不过如此吧?

好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后和自己不亲,什么都不和自己说。

其实,亲子关系也是需要培养的。孩子想做的,不让做;孩子喜欢的,不被父母认可。慢慢地,孩子和父母就无话可说,感情当然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