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让之,不入汴城,引军西屯板桥[1]。忠臣入城,果专其功[2]。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之争功,忠臣因会击杀之;又欲杀刘昌,昌遁逃得免[3]

【注文】

[1]暴戾(lì):残暴凶狠。  板桥:今在河南开封西。

[2]果:果然。  专其功:将功劳据为己有。

[3]因:利用,趁机。  遁逃:逃跑,逃走。  免:免除。

【译文】

马燧了解李忠臣残暴凶狠,就将自己的功劳全部让给了他,便不再进入汴州城,率领军队驻守汴州城西边的板桥。李忠臣进城,果然将所有的功劳都归自己一个人了。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他争抢功绩,李忠臣利用举行军事会议之际,将他击杀。又想杀死刘昌,刘昌逃走,躲过一劫。

【原文】

甲寅,李勉械送李灵曜至京师,斩之[1]

【注文】

[1]械:用镣铐铐着、锁着。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十月甲寅(三十日),永平节度使李勉用镣铐铐着李灵曜押解到京城,斩首。

【原文】

十二月丁亥,李正己、李宝臣并加同平章事。戊戌,昭义节度使李承昭表称疾笃,以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兼知磁、邢两州留后[1]。庚戌,加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领汴州刺史,徙治汴州[2]

【注文】

[1]笃:严重。

[2]徙:迁移,转移。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十二月丁亥(初四日),朝廷加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同平章事。戊戌(十五日),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上表称自己病情严重,于是朝廷就任命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兼代理磁、邢两州节度使留后。庚戌(二十七日),加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然为汴州刺史,将治所迁移到汴州。

【原文】

十二年春三月乙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怀泽潞秦陇节度使李抱玉薨,弟抱真仍领怀泽潞留后[1]

【注文】

[1]兵部尚书:官职名,正三品。南朝称为五兵尚书,隋为兵部尚书。龙朔改为司戎太常伯,咸亨复原。侍郎二员,正四品下。龙朔为司戎少常伯,咸亨复原。尚书、侍郎之职,掌管天下武官选授及地图与甲仗之政令。  凤翔:全称凤翔、陇右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凤翔尹。领凤翔府、陇州。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凤翔(今属陕西)。历任官员有李抱玉、李忠臣、朱泚、张镒(yì)等。  怀泽潞:全称昭义节度、潞邢观察、处置等使,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又称泽潞。领潞州、邢州、洺(míng)州、磁州四州。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历任官员有王思礼、李抱玉、薛嵩、李抱真、王虔(qián)休、李元淳、卢从史、孟元阳、郗(xī)士美、李愬(sù)、刘悟、刘从谏等。又,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泽潞节度增领怀、卫二州,不久以卫州还相卫节度。  秦陇:陇右节度、防御、经略、支度、营田等使,兼鄯州刺史,领秦州、河州、渭州、鄯州、兰州、临州、武州、洮(táo)州、岷州、廓州、叠州、宕州十二州。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设置。治鄯州(今青海海东乐都)。历任官员有杨矩、郭知运、臧怀恪、安忠敬、张志亮、张守珪(guī)、杜希望、盖嘉运、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郭英(yì)、李鼎等。  领:担任,代理。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春季三月乙卯(初三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怀泽潞秦陇节度使李抱玉去世。任命堂弟李抱真代理怀泽潞节度使留后。

【原文】

田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灵曜,上复命讨之。承嗣乃复上表谢罪[1]。上亦无如之何,庚午,悉复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2]

【注文】

[1]复:再次

[2]无如之何:无可奈何。

【译文】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竟然拒绝入京朝见,又出兵援助叛军节度使李灵曜,唐代宗再次下诏讨伐。田承嗣又上表表示服罪,唐代宗也无可奈何。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庚午(十八日),恢复田承嗣的全部官职爵位,并命令他不必入京朝见。

【原文】

十二月丙戌,朱泚自泾州还京师[1]。庚子,以朱泚兼陇右节度使,知河西、泽潞行营[2]

【注文】

[1]京师:指京都长安。

[2]陇右:唐方镇名,领秦州、河州、渭州、鄯州、兰州、临州、武州、洮州、岷州、廓州、叠州、宕州十二州。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设置。治鄯州(今青海海东乐都)。历任官员有杨矩、郭知运、臧怀恪、安忠敬、张志亮、张守珪(guī)、杜希望、盖嘉运、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郭英(yì)、李鼎等。  河西:唐方镇名,领凉州、洮州、西州、鄯州、河州、临州六州。唐睿(ruì)宗景云元年(710年)设置。治凉州(今甘肃武威)。历任官员有贺拔延嗣、杨执一、杨敬述、郭知运、萧嵩(sōng)、牛仙客、崔希逸、萧炅(jiǒng)、王倕(chuí)、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杜鸿渐、杨志烈、周鼎等。  行营:出征时的军营或特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地方。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冬季十二月丙戌(初八日),卢龙节度使朱泚从秋防边境泾州返回京城。庚子(二十二日),任命朱泚兼陇右节度使,主持河西、泽潞行营。

【原文】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灵曜之乱,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为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兖、郓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郓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纳守青州[1]。癸卯,以纳为青州刺史[2]。正己用刑严峻,所在不敢偶语,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拥兵十万,雄据东方,邻藩皆畏之[3]。是时,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定、深、冀、沧七州,各拥众五万,梁崇义据襄、邓、均、房、复、郢六州,有众二万,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4]。上宽仁,一听其所为[5]。朝廷或完一城,增一兵,辄有怨言,以为猜贰,常为之罢役,而自于境内筑垒、缮兵无虚日[6]。以是虽在中国名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7]

【注文】

[1]淄(zī):即淄州,汉安乐等国地。隋改为淄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淄川郡。领淄川等五县,治所在今山东淄博。  齐:即齐州,汉济南等郡地。北魏改为齐州,隋、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济南郡。领历城等八县,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海:即海州,汉代为东海郡。东魏改为海州,隋、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东海郡。领朐(qú)山等四县,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  登:即登州,武后如意初置,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东牟郡,初治文登县。神龙三年,移治蓬莱。领四县,治所在今山东蓬莱。  莱:即莱州,治所在今山东莱州。  沂(yǐ):即沂州,汉代为东莱郡。隋改为莱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东莱郡。领掖县等六县,治所在今山东莱州。  密:即密州,汉高密等郡国地。隋置密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高密郡。领诸城等四县,治所在今山东诸城。  徐:汉楚国沛郡地。晋为徐州治。北魏及隋、唐相沿不改。天宝初,一度改为彭城郡。领彭城等六县,治所在今江苏徐州。  兖(yǎn):即兖州,汉代为鲁郡。刘宋时,兖州治此。隋改为兖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鲁郡。领瑕丘等八县,治所在今山东兖州。  郓(yùn):即郓州,汉代为东平国。隋改为郓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东平郡。领须昌等三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  纳:李纳(759—792年)。高丽人。李正己之子。唐代宗时,任殿中丞,兼侍御史,淄(zī)、青二州刺史,又为行军司马。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父死,自领军政,请袭父位,德宗不许。三年,反叛,自称齐王,拥立卢龙节度使朱滔为盟主,称冀王,魏博节度使称魏王,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称赵王。朱滔为盟主,称孤;王武俊、田悦、李纳称寡人。朱滔以幽州为范阳府,恒州为真定府,魏州为大名府,郓(yùn)州为东平府,均以长子为元帅。兴元初,去王号。授平卢淄青节度使,赐铁券,封陇西郡王。  守:留守。

[2]青州:汉代为北海郡。东晋为青州治。刘宋相沿不改。隋仍为青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北海郡。领益都等七县,治所在今山东青州。

[3]所在:李纳管辖的范围内。  偶语:两个人一起交谈。  法令齐一:法令整齐划一。

[4]澶(chán):即澶州,汉东郡顿丘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顿丘置澶渊县,唐改曰澶水,避高祖讳。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魏州之顿丘、观州置澶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州废;大历七年(772年),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顿丘、临黄,复置澶州。  襄:即襄州,汉南郡及南阳郡地。西魏改为襄州,隋、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襄阳郡。领襄阳等七县,治所在今湖北襄阳。  邓:即邓州,汉代为南阳郡。隋改为邓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南阳郡。领穰县等六县,治所在今河南邓州。  均:即均州,汉南阳、汉中二郡地。隋改为均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武当郡。领武当等三县,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西北。  房:即房州,汉汉中郡地。唐高祖武德初,置房州,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房陵郡。领房陵等四县,治所在今湖北房县。  复:即复州,汉江夏及南郡地。北周改为复州,隋、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竟陵郡。领沔(miǎn)阳等三县。今湖北天门。  郢(yǐng):即郢州,汉江夏郡地。西魏改为郢州,隋、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富水郡。领长寿等三县,治所在今湖北京山。  蟠(pán)结:互相结盟、勾结。蟠,通盘。  奉事:侍奉朝廷。  甲兵:军队调遣。  租赋:赋税征收。  刑杀:刑罚实施。  专:擅自做主。

[5]一听:完全听任。

[6]或:有时候。  完:修建。  猜贰:怀疑、猜忌,有二心。  罢:停止。  筑垒:兴建堡垒。  缮兵:铸造武器。  虚日: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

[7]蛮貊(mò):古代称南方和北方部族。亦泛指四方部族。  异域:外国。

【译文】

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早先已经占据淄(zī)州、青州、齐州、海州、登州、莱州、沂(yǐ)州、密州、德州、棣州,共计十州的地方。后来李灵曜在汴州叛乱,各节度使大军会师讨伐,攻克的城市各自据为己有,李正己又占据曹州、濮州、徐州、兖州、郓州五州的地方,于是将治所从青州迁移到郓州,派遣他的儿子、前淄州刺史李纳留守青州。大历十二年(777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五日),朝廷任命李纳为青州刺史。李正己用刑严厉残酷,在他的辖区内,民众不敢两个人在一起交谈。但法令整齐划一,田赋税收,贫富平均,而且负担很轻。他拥有军队十万人,雄踞东面,与他相邻的藩镇,都很畏惧他。当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占据魏州、博州、相州、卫州、洺州、贝州、澶(chán)州,共计七州的地方;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占据恒州、易州、赵州、定州、深州、冀州、沧州,也是七州的地方,两个藩镇各有军队五万人;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占据襄州、邓州、均州、房州、复州、郢州,共计六州的地方,有军队两万人。以上四个藩镇各自盘踞一方,互相结盟、勾结,虽然表面上侍奉朝廷,但实际上拒绝执行朝廷的法令;所有官员的任命、军队的调遣、赋税的征收、刑罚的施行,都是各自擅自做主。唐代宗宽厚仁慈,完全听任他们为所欲为。朝廷有时候在他们的地区附近修建一座城市、增加一个士兵,他们就常常有怨言,认为朝廷对他们猜疑,怀疑他们有二心。正是这个缘故,朝廷的工程常常为之停工。而他们自己在境内,却兴建堡垒,铸造武器,没有一天停止过。因此,名义上他们还是中国的藩镇大臣,但实际上就像置身外国一样,搞独立王国。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十二月四大节度使割据示意图

【原文】

十三年秋八月乙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请复姓张,许之。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秋季八月乙亥(初二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请求恢复张姓,唐代宗同意了。

【原文】

十四年春二月癸未,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薨。有子十一人,以其侄中军兵马使悦为才,使知军事,而诸子佐之[1]。甲申,以悦为魏博留后。

【注文】

[1]知:掌管。  军事:军队事务。  佐:帮助,佐助。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春季二月癸未(十二日),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去世。田承嗣有十一个儿子,他认为侄子、中军兵马使田悦最有才干,由他掌管军队,而让儿子们做他的助手。甲申(十三日),朝廷任命田悦为魏博节度使留后。

【原文】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残好色,将吏妻女美者多逼淫之[1]。悉以军政委妹婿节度副使张惠光,惠光挟势暴横,军州苦之[2]。忠臣复以惠光子为牙将,暴横甚于其父[3]。左厢都虞候李希烈,忠臣之族子也,为众所服[4]。希烈因众心怨怒,三月丁未,与大将丁暠等杀惠光父子而逐忠臣[5]。忠臣单骑奔京师,上以其有功,使以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留京师[6]。以希烈为蔡州刺史、淮西留后,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增领汴、颍二州,徙镇汴州[7]

【注文】

[1]贪残:贪婪残忍。  妻女:妻子和女儿。  逼:逼迫,强迫。

[2]军政:军政大权。  张惠光(?—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妹婿,为淮西节度副使,依仗势力,横暴不法。触犯众怒,被左厢都虞(yú)候李希烈等所杀。  挟势暴横:依仗权势暴虐专横。  苦:意动用法,以之为苦。

[3]牙将:即牙门将。是地位次于杂号将军,高于无名号的偏将。

[4]族子:指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堂侄。  服:钦佩,佩服。

[5]怨怒:愤怒、怨恨。  丁暠(gǎo):生卒年未详。唐代宗大历末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大将。  逐:驱逐、放逐。

[6]单骑:单人匹马,一人一马。  有功:吐蕃(bō)寇京师,李忠臣先诸镇赴援,又有平李灵曜(yào)之功。  司空:相传少昊时所置,周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三公成为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唐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称为三公,并正一品。三公为论道之官,以佐皇帝理阴阳,平国家,无所不统。大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zǔ),司空扫除。

[7]蔡州:汉代为汝南郡。刘宋为豫州治。北魏、北周相沿不改。隋改为蔡州。唐复为豫州,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汝南郡。宝应初,复改蔡州。领汝阳等十县。今河南汝南。  增领:增加管辖的领地。  颍(yǐng):即颍州,汉汝南郡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始为颍州,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汝阴郡。领汝阴等三县,治所在今安徽阜阳。

【译文】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婪残忍,荒淫好色,部将、官员的妻子女儿容貌美丽者,多被他逼迫奸淫。他把军政大权委托给妹夫、节度副使张惠光。张惠光依仗权势暴虐专横,军队及地方官员、百姓都深受苦害。李忠臣又任命张惠光的儿子为牙将,他暴虐专横,超过他的父亲。左厢都虞候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堂侄,为大家所佩服。李希烈利用官民愤怒怨恨的情绪,于大历十四年(779年)三月丁未(初六日),与大将丁暠等人杀了张惠光父子,驱逐了李忠臣。李忠臣单人匹马,逃奔京城。唐代宗认为他立过功劳,以他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留在京城。任命李希烈为蔡州刺史、淮西节度使留后,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辖区增加汴州、颍州二州,治所迁移到汴州。

【原文】

成德节度使张宝臣既请复姓,又不自安,更请赐姓;夏四月癸未,复赐姓李[1]

【注文】

[1]复姓:恢复原来的姓氏。李宝臣复姓张在大历十三年(778年)。  既:已经。  安:安心,安稳。  更:又,再。

【译文】

成德节度使张宝臣恢复了本姓之后,心里又感到不安稳,于是又上表请求唐代宗赐姓。大历十四年(779年)夏季四月癸未(十三日),唐代宗又赐张宝臣姓李。

【原文】

[闰]五月戊子,以淮西留后李希烈为节度使[1]。辛卯,以河阳镇遏使马燧为河东节度使[2]。六月庚戌,以朱泚为凤翔尹[3]。秋九月甲戌,改淮西曰淮宁[4]

【注文】

[1]五月戊子:按,戊子在闰五月。

[2]镇遏使:唐代在州以下重要的县、镇设置的职掌防卫的主将。

[3]尹:唐代制度,凡州升为府者,其刺史称为府尹。下设少尹两人,为府尹之副职。府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唐以京兆(长安)、河南(洛阳)、太原合称三府,各设牧一人,从二品,尹一员,少尹两人。

[4]淮宁:即淮西节度使。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淮西节度使复治蔡州,赐号淮宁军节度,不久更号申光蔡节度使。

【译文】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闰五月戊子(十九日),唐德宗任命淮西节度使留后李希烈为节度使。辛卯(二十二日),任命河阳镇遏使马燧为河东节度使。六月庚戌(十二日),任命朱泚为凤翔尹。秋季,九月甲戌(初七日),将淮西节度使改为淮宁节度使。

【原文】

德宗建中元年[1]。初,左仆射刘晏为吏部尚书,杨炎为侍郎,不相悦[2]。元载之死,晏有力焉[3]。及上即位,晏久典利权,众颇疾之,多上言转运使可罢[4]。炎乃建言:“尚书省,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5]。”上从之[6]。正月甲(子)[午],诏天下钱谷皆归金、仓部,罢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7]

【注文】

[1]德宗(742—805年):名适(kuò)。唐代宗长子。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平定史朝义。信谗纳邪,重用奸佞(nìng)卢杞、赵瓒、裴延龄、窦参等为相;冤杀刘晏,贬斥陆贽、阳城等。猜忌功臣,姑息藩镇。亲信宦官,统领禁军。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逃亡奉天,京城沦陷。专意聚敛,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置宫市,进羡余,民怨日深。在位二十六年(779—805年)。卒,葬于崇陵,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建中:唐德宗的年号,共四年(780年—783年)。

[2]左仆射(yè):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年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初,置左右仆射。唐初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左右匡政,光宅元年(684年),改为文昌左右相,开元元年(713年),改为左右丞相,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左右仆射。总管尚书省事。  刘晏(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寻迁河南尹。入为京兆尹,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判度支,议论号为称职。为酷吏敬羽所构,贬通州刺史。复入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唐肃宗宝应二年(763年),迁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罢相,为太子宾客。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如故。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为尚书左仆射。德宗建中初,为宰相杨炎所构,罢转运等使,贬为忠州刺史,又诬以忠州谋叛,下诏暴言其罪,天下冤之。家属徙岭表,连累者数十人。后特追赠郑州刺史。  吏部尚书:汉成帝初置尚书,后汉改为吏曹,后又为选部。魏改为吏部,主选事。晋、宋以来,吏部尚书资位尤重。隋吏部统吏部、主爵、司勋、考功四曹。唐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列,咸亨初复旧。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天官,神龙元年(705年)复旧。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文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下;郎中二员,从五品上;员外郎二员,从六品上。掌文官选举,总判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曹事。  杨炎(727—781年):字公南,号小杨山人。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河西节度使吕崇辟(bì)掌书记。唐代宗大历时,召为司勋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与常衮(gǔn)同掌诏敕,时称“常杨”。大历九年(774年),宰相元载擢(zhuó)为吏部侍郎、史馆修撰。十二年,元载被杀,贬道州司马。德宗即位,以崔佑甫荐,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两税法,一变租庸调旧制。早年压抑自己,颇有名气。及拜宰相,恣意报复。因刘晏曾弹劾元载及自己,贬其为忠州刺史,诬而杀之。及罢相,为卢杞(qǐ)构陷,贬为崖州司马同正,赐死于道。诏复官,谥曰平厉。  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品秩在三品到四品。  相悦:关系和谐融洽。

[3]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凤翔)人。其妻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玄宗天宝初,举老、庄、列、文子及第。任新平尉。肃宗至德中,累迁户部侍郎。宝应元年(762年),以租庸使往江淮。因与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充度支、转运使。代宗立,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又授予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因先后助代宗杀李辅国、鱼朝恩,侍功骄肆,自以为天下无二,结党营私,堵塞言路,卖官纳贿。田产别墅,四处皆有。但颇知边事,曾用马璘(lín)、郭子仪屯边,抵御吐蕃(bō)。以权势过盛,为代宗所杀。  有力:出力,有贡献。

[4]典:主持,主管。  利:国家的财政。  颇:很,非常。  疾:恨、忌恨。  转运使: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始设陕州水陆发运使。开元二年(714年),又设河南水陆发运使,改进洛阳至长安间的运输,河南尹常带此使,元和六年(811年)废。开元二十二年,以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并增置副使。改进自江淮直至长安的全线漕运方法,此后遂为常设使职。代宗时刘晏为盐铁、转运二使,增设和改建沿线转运仓。此后,盐铁、转运逐渐合为一使,称盐铁转运使,多兼宰相衔,或由重臣兼领,或以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领之。  罢:罢免,撤销。

[5]建言:建议。  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唐代时,尚书省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  本:根本、根基。  置:设置,设立。  宜:应该,应当。  复旧:恢复原来的体制。

[6]从:采纳,接受。

[7]金、仓部:即金部、仓部。金部,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魏晋并有金部郎,梁、陈、隋为侍郎。炀帝改为郎。唐高祖武徳三年(620年),加中字。龙朔中,为司珍大夫。天宝改司金郎中。掌天下库藏出纳之数,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仓部,魏时尚书设有仓部郎,后代沿置其职。唐代曾改为司庾(yǔ)、司储,后恢复旧称。唐以后均为户部所属四司之一,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  租庸:即租庸使。主持国家的税政的官员。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以宇文融为勾当租庸地税使,是为租庸使之始。以后杨国忠等人继任,专事聚敛。德宗以后,因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废租庸使。僖宗时因镇压黄巢起义,恢复租庸使,征敛军用资粮。  青苗:即青苗使,唐后期,连年战争,财政入不敷出,乃加收田税,亩收十五钱。因需用急迫,谷物未熟即征,故称青苗钱。由青苗使主管征收。

【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起初,左仆射刘晏为吏部尚书时,杨炎为吏部侍郎,两个人搞得很不愉快。元载被杀,刘晏暗中出了大力。等到唐德宗即位,刘晏长时期掌管国家的财政,大家都非常忌恨他,许多人建议唐德宗,认为转运使可以撤销。杨炎于是向唐德宗建议说:“尚书省是国家政权的根本,最近设置了许多使,削除了它的很多权利,现在应该恢复原来的体制。”唐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正月甲午(二十八日),下诏天下的金钱、粮食分别归政于金部、仓部;罢免刘晏的转运使、租庸使、青苗使、盐铁使等职务。

【原文】

二月丙申朔,命黜陟使十一人分巡天下[1]。先是,魏博节度使田悦事朝廷犹恭顺,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晓时务,闻悦军十万人,符下,罢其四万,令还农[2]。悦阳顺命,如符罢之[3]。既而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4]!”众大哭。悦乃出家财以赐之,使各还部伍[5]。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6]

【注文】

[1]黜(chù)陟(zhì)使:罢黜擢(zhuó)升的特使。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遣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派遣孙伏伽(qié)等大臣二十人巡察四方,循汉制以六条问事,考察百官,严明奖惩,并询访民间疾苦,赈济穷乏。玄宗、肃宗时,亦曾遣使出巡。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推行“两税法”,又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巡:巡视。

[2]洪经纶: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唐天宝六载(747年)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宣歙(shè)观察使,徽州文学首倡者,新安(古歙州、徽州)洪氏始祖。  不晓时务:不识时务。  十万:《资治通鉴》作“七万”,当是。  符下:下达命令。  罢:裁剪,裁掉。  还农:即解甲归田之意。

[3]阳:同“佯”,假装。  顺命:听从命令。  如符:按照命令。

[4]集应:召集。  汝曹:你们。曹,等,辈。  妻子:指妻子儿女。  衣食:穿衣吃饭。

[5]家财:自己家的财物。  部伍:部队、军队。

[6]怨:怨恨。

【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二月丙申朔(初一日),命令十一位黜陟使分别巡视天下。起初,魏博节度使田悦侍奉朝廷还比较恭敬顺从,然而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识时务,他听说田悦的军队有十万人,就下达命令,裁减了其中的四万,命令他们解甲归田。田悦佯装听从命令,按照命令裁减四万人,但不久召集被遣散的士兵,从中挑拨,要激怒他们,田悦说:“你们长期过着军队生活,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现在突然之间被黜陟使裁减,那么你们以后靠什么来得到穿的、吃的呢?”士兵们大哭。田悦于是拿出自己家的财物,赏赐他们,叫他们各自回到原来的队伍。于是士兵都对田悦感恩戴德,与此同时都怨恨朝廷。

【原文】

杨炎奏用元载遗策城原州,上遣中使诣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访以利害,秀实以为:“今边备尚虚,未宜兴事以召寇[1]。”炎怒,以为沮己,征秀实为司农卿[2]。丁未,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移军原州,以四镇、北庭留后刘文喜为别驾[3]。元载遗策语在《吐蕃入寇》[4]。上用杨炎之言,托以奏事不实,己酉,贬刘晏为忠州刺史[5]

【注文】

[1]遗策: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此指元载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城:建造城市。  原州:汉安定郡地。北魏改为原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平凉郡。领高平等三县,治所在今甘肃固原。  泾原:全称泾原、四镇、北庭行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泾州刺史,领泾州、原州、渭州、武州四州。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历任官员有马璘(lín)、段秀实、朱泚、姚令言、冯河清、田希鉴、刘昌等。  段秀实(719—783年):字成公。陇州汧(qiān)阳(今陕西千阳)人。幼读经史,稍长习武。历任安西高仙芝、封常清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安史之乱,从李嗣业、白孝德战,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代宗大历中,为北庭、四镇行营兼泾原、郑颖节度使,封张掖郡王。在镇,吐蕃(bō)不敢犯境。加检校礼部尚书。建中时,以反对筑原州城,为杨炎所谗,贬司农卿。泾原兵变时,以笏(hù)板击朱泚,被杀。  访:询问调查。  利害:即利弊。  边:边境。  虚:空虚。  兴事:大兴土木。  寇:敌人。

[2]征:征召。  司农卿:秦置理粟内史,掌谷货,汉因之。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东汉复为大司农。梁加卿字,曰司农卿,省大字;北魏又加大字,北齐又除大字,隋代因之。唐初因之,龙朔二年(662年)改曰司稼卿,咸亨元年(670年)复旧。

[3]邠(bīn)宁节度使:邠宁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邠州刺史,领邠州、宁州、庆州三州。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邠州(今陕西彬县)。历任官员有王思礼、郭子仪、李怀光、韩游瓌(guī)等。  北庭:唐睿(ruì)宗景云元年(710年)设置。治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历任官员有阿史那献、郭虔瓘(guàn)、张孝嵩、杜暹(xiān)、赵颐贞、盖嘉运、封常清、杨休明、李元忠、杨袭古等。  刘文喜(?—780年):唐德宗建中初,以四镇、北庭留后为泾州别驾,据泾州,不受诏,使其将刘海宾入奏求旌节,朝廷不允。后为刘海宾及诸将所杀,传首京师。  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也叫别驾从事。汉代设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

[4]《吐蕃(bō)入寇》:见本书卷三十二。

[5]托:假托,借口。  奏事:上奏之事。  不实:失实,不是事实。  忠州:汉巴郡地。北周改为临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忠州,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南宾郡。领临江等五县,治所在今重庆忠县。

【译文】

杨炎上奏重提元载的遗策,打算建造原州城。唐德宗派遣宦官去泾原,询问节度使段秀实有关此举的利弊。段秀实认为:“现在边境的防备空虚,不宜大兴土木来招致敌人的反感、反对乃至反击。”杨炎大怒,以为这是段秀实有意破坏自己的计划,于是征召段秀实回朝廷任司农卿。建中元年(780年)二月丁未(十二日),任命邠(bīn)宁节度使李怀光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治所迁移到原州,以四镇、北庭行营留后刘文喜为别驾(元载的遗策在《吐蕃入寇》)。唐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借口刘晏的上奏所说之事与事实不符,己酉(十四日),贬刘晏为忠州刺史。

【原文】

癸丑,以泽潞留后李抱真为节度使[1]

【注文】

[1]李抱真(733—794年):本姓安,字太玄。安兴贵后裔。凉州(今甘肃武威)人。李抱玉从弟。累授汾州别驾。迁殿中少监,为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改授泽州刺史,兼泽潞节度副使。转怀州刺史,复为怀泽潞观察使留后,李抱玉卒,领留后。代李承昭为昭义军及磁邢节度观察留后,加散骑常侍。德宗即位,拜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支度营田使及泽潞磁邢观察使。讨田悦,以功累加检校右仆射。兴元初,迁检校左仆射、平章事,由倪国公进义阳郡王。又击破朱滔,加检校司空。卒,废朝三日,赠太保。

【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二月癸丑(十八日),以泽潞节度使留后李抱真为节度使。

【原文】

杨炎欲城原州以复秦、原,命李怀光居前督作,朱泚、崔宁各将万人翼其后[1]。诏下泾州为城具,泾之将士怒曰:“吾属为国家西门之屏,十余年矣[2]。始居邠州,甫营耕桑,有地著之安[3]。徙屯泾州,披荆榛,立军府;坐席未暖,又投之塞外[4]。吾属何罪,而至此乎[5]!”李怀光始为邠宁帅,即诛温儒雅等,军令严峻[6]。及兼泾原,诸将皆惧,曰:“彼五将何罪而为戮[7]?今又来此,吾属无能忧乎!”刘文喜因众心不安,据泾州,不受诏,上疏复求段秀实为帅,不则朱泚[8]。癸亥,以朱泚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代怀光。

【注文】

[1]秦:即秦州。汉代为天水郡。晋置秦州,唐相沿不改,玄宗天宝初,一度改为天水郡。领上邽(guī)等五县,治所在今甘肃秦安西北。  督作:总监,负责监督、督促工作的人。  崔宁(723—783年):本名旰(gàn)。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客居剑南。以步卒、牙将历事节度使鲜于仲通、崔圆、裴冕。宝应初,严武荐为利州、汉州刺史。屡破吐蕃(bō)攻扰,被称神兵。大历二年(767年),得为西川节度使。次年,代宗赐名宁。十四年入朝,进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建中四年(783年),朱泚据长安称帝,行反间计,署为中书令,他从京师奔奉天,投德宗,被卢杞诬奏通泚,遭缢杀。  翼:帮助,保护。

[2]吾属:我等。  屏:屏障。

[3]甫:开始的时候。  营:筹谋、从事。  耕桑:种田养蚕。  著(zhuó):附着。

[4]披:折断、割断。  立:建立。  投:抛弃。

[5]至此:到这种地步。

[6]温儒雅(?—779年):邠(bīn)宁节度使大将,因不服朔方、邠宁节度使李怀光,被杀。

[7]五将:即史抗、温儒雅、庞仙鹤、张献明、李光逸。  戮(lù):杀戮、杀害。

[8]不受诏:即不奉诏,抗拒皇帝的诏书。  上疏:上奏朝廷。  复求:再次请求。

【译文】

杨炎打算建造原州城以收复秦州、原州,任命李怀光在前方担任总监,督促工程,任命卢龙节度使朱泚、朔方节度使崔宁各率领军队一万人,在后面保护。唐德宗诏书下达泾州,命令准备筑城工具。泾原的将士愤怒地说:“我们作为国家西门的屏障,已经十多年了。最早的时候,我们驻守在邠(bīn)州,从事耕作养蚕,依附在土地上,我们感到安定。后来,迁移到了泾州,我们披荆斩棘,建立军府机构,座席都还没有坐热,现在又要将我们抛弃到塞外,我们有什么罪过,竟然到了这个地步!”李怀光原来担任邠宁节度使的时候,就杀了大将温儒雅等五人,军令严厉苛刻;等到朝廷任命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泾原的诸多将领都感到惊恐,说:“邠宁的五位将领犯了什么大罪,而招来杀身之祸?现在李怀光又到泾原来了,我们这些人能不感到担忧吗?”别驾刘文喜就利用大家愤怒、恐惧的心理,占据泾州,不接受皇帝诏书的旨意,并且上诉再次请求段秀实为泾原节度使,如果不是段秀实,那么就请朱泚担任节度使。建中元年(780年)二月癸亥(二十八日),唐德宗任命朱泚兼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取代李怀光。

【原文】

刘文喜又不受诏,欲自邀旌节,夏四月乙未朔,据泾州叛,遣其子质于吐蕃以求援[1]。上命朱泚、李怀光讨之,又命神策军使张巨济将禁兵二千助之[2]

【注文】

[1]自邀:自己请求,自己想办法谋求。  叛:叛变、叛乱。  质:抵押,做人质。  吐蕃(bō):本西羌属,有一百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之间。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族,早在公元1至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yǐ)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新唐书》根据“蕃发声近”的理由,认为吐蕃即发羌的后裔。另一说,吐蕃是鲜卑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秃发利鹿孤有二子,一名樊尼,一名傉(nù)檀。北凉亡,樊尼率所部过积石山,西越黄河,成为诸羌部的首领。唐代时,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2]神策军使: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临洮(táo)西磨环川成立神策军,以防御吐蕃(bō)。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入长安,代宗幸陕州,宦官鱼朝恩以神策军及陕州诸军迎驾,统称为神策军。后由神策军护驾回京,此后神策军便成为禁军之一,实力逐渐壮大。德宗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二年(796年)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神策军地位日重,其他军队要求隶名神策,兵额扩大,战斗力渐衰。因宦官的控制,造成宦官专权局面。  张巨济:生卒年未详。唐德宗建中年间,为神策军使,与神策京西兵马使杨惠元镇奉天。  禁兵:又称禁军。古代皇帝的亲兵,是侍卫宫中及扈(hù)从的部队。汉代称京师兵,北魏称中兵。唐代禁军初有元从禁军,此后有飞骑、百骑、千骑、万骑等名目,后又有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职能范围扩大,不限于宿卫。

【译文】

刘文喜又一次不接受皇帝诏书的旨意,他想自己设置旌旗、符节,担任泾原节度使。建中元年(780年)夏季四月乙未朔(初一日),刘文喜占据泾州叛乱,派遣他的儿子在吐蕃做人质,以求得吐蕃的支援。唐德宗命令朱泚、李怀光讨伐;又命令神策军使张巨济率领禁兵两千人支援。

【原文】

五月,朱泚等围刘文喜于泾州,杜其出入,而闭壁不与战,久之不拔[1]。天方旱,征发馈运,内外骚然,朝臣上书请赦文喜以苏疲人者,不可胜纪[2]。上皆不听,曰:“微孽不除,何以令天下[3]!”文喜使其将刘海宾入奏,海宾言于上曰:“臣乃陛下藩邸部曲,岂肯附叛人,必为陛下枭其首以献[4]。但文喜今所求者节而已,愿陛下姑与之,文喜必怠,则臣计得施矣[5]。”上曰:“名器不可假人[6]。尔能立效固善,我节不可得也[7]。”使海宾归以告文喜,而攻之如初[8]。减御膳以给军士,城中将士当受春服者,赐予如故[9]。于是众知上意不可移[10]。时吐蕃方睦于唐,不为发兵,城中势穷[11]。庚寅,海宾与诸将共杀文喜,传首,而原州竟不果城[12]

【注文】

[1]围:包围。  杜:断绝,制止。  拔:攻取。

[2]征发:征收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  馈(kuì)运:运送粮食。  骚然:骚动不安的样子。  朝臣:朝廷官员。  请赦:请求赦免。  苏:苏息、恢复。  疲人:疲乏、困苦的百姓。  纪:统计。

[3]微:微小。  孽:指叛乱的人。  令:号令。

[4]刘海宾:生卒年未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以义侠闻。为泾原兵马将,与秀实友善,累战功,兼御史中丞。刘文喜据泾州叛,海宾与其子光国假称入京奏请,借机诉说刘文喜为奸诈罪恶之人,可以诛杀。及还泾州,光国手斩文喜献阙下,拜左骁(xiāo)卫大将军,封五原郡王。海宾封乐平郡王。卒,赠太子太保。  入奏:入京上奏。  藩邸:藩王之宅第。  部曲:军队编制单位。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附:依附。  叛人:指叛将刘文喜。  枭(xiāo):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示众。

[5]姑:姑且,暂且。  怠:放松。  计:计谋,计策。  施:实施,实行。

[6]名器:名号与车服仪制,指名分和官职。  假:授予,给予。

[7]立效:立功。  固:的确,确实。

[8]归:回去,归去。

[9]御膳:帝王世族所享用的饮食,此指唐德宗的饮食。  受:得到,享受到。  春服:将士们穿的春季衣服。

[10]上意:即唐德宗的旨意。  移:改变。

[11]穷:穷尽。

[12]果:终究。

【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朱泚等在泾州包围叛军刘文喜,切断所有道路,杜绝城中的人进出,紧闭营垒,不与他正面交战,想以此困死刘文喜,历时很久,不能拔取。这个时候,天气久旱不雨,征收税赋粮草,东西转运,内外骚动不安。朝廷官员中上表请求赦免刘文喜,以解救军民痛苦的,多到无法统计。唐德宗都不听,说:“一个小小的叛乱分子都不清除,怎么能号令天下呢!”刘文喜派遣大将刘海宾入京上奏,刘海宾对唐德宗说:“我是陛下为亲王时旧部部曲,怎么能依附叛将呢?我一定要替陛下割下他的头颅来进献。然而,刘文喜所要求的,只不过是一个符节而已,希望陛下暂且给他,刘文喜必然懈怠,放松警惕,那么我的计谋就能够得以实施了。”唐德宗说:“名分和官职,绝不可以随便给人。你能够立功,固然很好,但是我的符节,他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命令刘海宾回去告诉刘文喜,一方面仍然像当初一样地继续攻击刘文喜。唐德宗减少自己的饮食,来供给士兵,围城中的官兵应当享受春天服装的,照常发给;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唐德宗不会改变主意。当时,吐蕃(bō)与唐朝的关系非常友好,不给刘文喜发兵,所以城中的军队感到难以支撑下去了。庚寅(二十七日),刘海宾和诸将领共同起事,杀了刘文喜,将他的头颅送到京城。而原州最终没有能够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