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有的艺术品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艺术史的时机尚未成熟。现今更多的艺术品仍然遥不可及,有些还深埋在泥土之中。它们是否将毁于战火或人们的疏忽,让我们永远无缘得见?我们不得而知。本书的意图并非梳理中国艺术史,而是经严格筛选,采用迄今为止我最熟知的史料和部分由我拍摄的照片,将我游历东方、研究欧美藏品的心得,与中国早期艺术相关的重要历史知识相结合。

一般来说,艺术品的排列和分类有两大原则:一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二是按照材质分类。为了将两者结合起来,我将中国装饰艺术(青铜、陶瓷、玉器等)在一卷内连续进行介绍,而雕塑、建筑和绘画则各成一卷,相对独立地进行介绍。作为研究人员,我主要关注这些艺术领域中装饰艺术品的风格演变,以及影响中国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和宗教事件。

在众多收藏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倾力协助下,本书展现了大量珍藏的艺术品。他们不仅为我的研究提供了素材,还允许我拍摄了大量照片,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收藏家的名字和机构的名称将在图片注释中注明,此处不再赘述。在此谨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考古学专家的帮助。斯德哥尔摩的安特生教授审阅了初期部分内容。几年前我到访日本时,东京帝国大学的关野贞教授就中日建筑的演变向我提出了很多重要见解。在此特别感谢。

本书从介绍中国艺术的瑞典语小册子,历经多番筹备,变成了如今以英、法两种语言出版的多卷本。而相关资料的积累和重新编排是个缓慢前进的过程,而我的时间有限。幸而好友让·比奥(Jean Buhot)先生及时伸出援手,欣然同意在我去远东时替我审校书稿,此四卷才得以最终付印。在此我致以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