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 中国·北京·这群年轻的“国门守护”志愿者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纳建交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始终风雨同舟、携手前行。近年来,我同根哥布总统数次会面,就建立和发展中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引领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我高度重视中纳关系发展,愿同根哥布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新起点,把握好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为新时代中纳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根哥布在贺电中表示,两国建交以来始终坚持团结和互利合作,纳中全天候友谊经受住了时代变迁和全球性挑战的考验。站在新的历史关头,纳方愿同中方深化务实合作,为两国关系注入新活力,构建和平、繁荣、稳定的命运共同体。纳政府和人民赞赏中方通过英勇斗争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愿继续同中方携手抗击疫情全球传播。相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3月22日,国家卫健委联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湖北省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训”活动,为当地培养一支不走的公共卫生队伍。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培训既着眼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又放眼疾控队伍长远发展要求,旨在提高基层疾控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控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防线。


◎3月22日,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3月23日零时开始,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天津、石家庄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3月22日,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塞尔维亚,由中国政府捐赠的一批医疗物资同机抵达。

北二外翻译志愿者在新国展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

刚拿到防护服的时候,1999年出生的王仕伟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为严防新冠肺炎境外疫情输入,从3月10日起,北京启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作为入境人员集散点,用于临时集散经机场检疫后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低风险人群。由于涉及大量外籍人士,有关方面联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募了一批翻译志愿者。

王仕伟今年大三,学日语。作为二外翻译团队的第一批志愿者,他已经在新国展集散点工作了一个多星期。由于日语组只有四名志愿者,王仕伟需要和其他同学轮班。早班5点50分就得出门,如果是夜班,回到驻地往往就要深夜1点多了。

王仕伟家住延庆,离顺义挺远,但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3月10日,新国展集散点启用。当天上午9点多,接到提前上岗的通知,下午1点,他就拎着行李箱出现在了新国展。现场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工作人员、民警、保洁人员也都穿着防护服,虽然场面比预想的要严峻,但他并不紧张。

“我们的日常防护都做得非常严密,爸妈对我也很支持。”王仕伟说,他是先报了名,才告诉的父母。“平时说日语是因为日语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兴趣,一想到还能用日语帮助别人,我就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旅游科学学院董晨轩来报名“守护国门”时,同样没有犹豫。在新国展集散点,志愿者们需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就像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因为武装得严严实实,他们也要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才能认出彼此。工作时间长了,他们也跟医护人员一样,脸上被口罩勒出了印痕。

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志愿者们为避免上厕所,平时都不敢喝水。穿上防护服,汗水散发不出去,白天很闷很热,到了晚上,汗水顺着身子往下滴,又湿又冷。为了能稍微好受一些,志愿者们都是乘坐班车到了集散点之后,才在车上换衣服。最初,志愿者们需要别人帮忙才能穿上防护服,现在大家不但自己就能搞定,而且两分钟之内就能穿戴整齐。

董晨轩说,这次疫情之中,有很多90后、00后的医护人员冲在了抗疫一线,是这些同龄人给了她勇气和力量。

随着“外防输入”的工作量增加,董晨轩还负责协助学校进行第二批志愿者的招募。当时已是晚上11点多,消息刚发出去,就有40多人加她微信。“大家没有丝毫犹豫,都说随叫随到。哪怕名额已经满了。”那一晚,她逐一回复同学们发来的消息,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

3月2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李辉还专门点赞了在首都机场和新国展的这帮95后、00后志愿者:“他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外籍人士一致好评,也向全世界诠释了首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这一代和前辈们虽然使命不一样,但使命感是一样的。”董晨轩说。

(本文主要编选自《北京日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