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希望”民族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办学内涵

任德鸿 李建波

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希望”民族教育办学品牌建设,为西藏地区乃至国家未来的建设培养“家国”希望。我们坚持“家国文化”为精神追求,坚持“六个一”为工作目标:即形成一套完整的民族教育工作思路,开设一套民族教育精品课程,打造一批民族教育专家学者,培养一批未来建设西藏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宣传交流的校园平台,创建一个面向全国的民族教育科研实践基地。学校将出色完成教育援藏的政治任务,把西藏内高班办成全国一流教育品牌。

一、工作目标

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守住西藏内高班管理教育的底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西藏内高班学生高考升学率100%,逐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支持教职工职业发展,积极争取学习培训机会、展示平台和资金支持;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校西藏内高班教育教学和管理层次。

二、任务策略

西藏内高班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校依据《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国家民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在民族院校和内地民族班开展“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从四个方面开展西藏内高班安全稳定工作。

第一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校园施工管理制度、校园场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校园门岗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校内外社会实践及活动安全制度、校医室学生疾病管理制度、西藏内高班疾病管理制度、校园值班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西藏内高班管理学校各部门安全责任制度、西藏内高班班主任(教师)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西藏内高班生活管理教师安全责任制度、西藏内高班请假制度、西藏内高班探亲制度、西藏内高班寒暑假返藏安全制度、西藏内高班安全管理汇报制度、重大节点和事件校园安全维稳制度、学校安全管理系列应急预案和流程图。

第二个方面,加强西藏内高班管理团队建设。

学校按照每年西藏内高班招生规模,配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生活管理教师,从事西藏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全校教职工全面参与西藏内高班管理,明确职责,做好定期培训和考评绩效工作。为应对节假日及突发事件管理难题,学校吸收各部门精干力量组成核心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个方面,持续做好疾病和心理管理工作。

学校做好西藏学生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险参保和报销工作,落实“一年两次”体检制度,每年举行两次以上安全逃生培训和演习,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身体和心理健康讲座,建立疾病和心理需求登记管理制度,确保三个年级405名西藏学生能按照流程快速就诊。

第四个方面,做好安全维稳教育培训。

学校推进“希望”民族教育管理课程《我爱我家》的完善实施工作;规范西藏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教师、宿舍管理员等群体的安全维稳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党员和西藏学生结对活动,逐步引入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落实西藏教育厅提出的西藏班(校)“一室七制度”(校校建有德育室,建立民族团结教育月、时事政策教育、巡回宣讲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全员育人导师制、招生源头把关等制度)工作;抓好“六个基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警民共建基地、现代化企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社区共建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开展校长、书记“三进”(进宿舍、食堂、班级)工作和讲时事政治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和西藏人民高度关注西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按照相关文件做好西藏学生招生、学籍管理、课程学业管理、综合素质评价、会考毕业、高考高招、档案录取等教学管理工作,在“希望”课堂工作的基础上,教学部门、教研组及任课教师要关注西藏学生学科学习分层、学科活动强化、学生素养提升等问题,学校应该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西藏学生学业成绩监测应该纳入学校统一的监测范围,并且要有针对性的相关测评工作。面对西藏学生理科薄弱的问题,学校教学部门组织相关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以上研讨会研讨相关问题,并形成成果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完善高考建立制度,随着西藏学生增多,适当倾斜奖励的比例,奖励为提升西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教职工队伍的职业素养是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保障。西藏内高班教育是教育部联合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集中当地优质资源进行教育援藏的战略任务。学校将积极争取机会,让学校教职工参加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教育管理交流、课堂教学竞赛、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教育教学课题申报,扩大交流视野,扩大展示平台,学校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在未来将在西藏区内与两所知名中学建立友谊校,加强教学管理交流,学习办学经验,扩大办学影响。学校将逐步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申请民族教育的专项资金,开展西藏内高班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培训工作,进行高端引领,培养专家学者。

学校重视推进民族教育研究,坚持以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来支撑和推动学校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以课题带动,课程支撑,并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多元促进民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致力于建设一套以“家国文化课程”为核心,以“素养提升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为两翼的“希望”民族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学科渗透和实践活动渗透,来助推学校民族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