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高裕挂帅征江都,世忠殒命黄父林

却说高行明被凌云射中左处心肺后翻身落马,众将见状大惊,将其救上巨舟后,急唤军医救治。

拔箭诊治半响后,军医张伯景谓陈晏道:“王上身负天命,自有苍天眷顾。此箭若中我等当即毙命,万幸王上心脉长于右处,此伤并无大碍,只需将息数月便可痊愈。然此间最忌动怒,长史需告知众人切记。”陈晏闻言方才心定,赶忙谢过。

送其出帐后晏将此事告于众将,见众将心安后,晏便与阳朔商议,谓其道:“而今出师不利,王上又昏厥未醒,大军不知如何调度。为保万全,不若将此事密报世子知晓,令其速来主事,如此方可稳定人心。”阳朔点头称是,遂将计议告知众将,令众人暂稳军心,引军退守江南。

未几日,高行明渐已转醒,但身体困乏只得将息。待大军归至吴郡时,世子高裕早已亲来相迎。

巨舟行至时,裕急上拜见,见高行明已无大碍,方才安下心来,传令三军入城休整。

次日高行明渐觉恢复,想来此战无功,心中愤愤难平。于是传唤高裕,欲与之商谈。

不多时,高裕奉命而至,拜伏问安。行明令其行至榻前,握其手道:“孤力衰年迈又身受重创,只恐不久于世。莫不知孤若去,依汝之才,可使我高氏何为?”说话间,已然悲绪万分。

高裕见状宽慰道:“父王天命拥护,圣体康佳,凡器岂能相害。且神医张伯景也已诊治,未几日必能痊愈,万望莫虑。”

行明摇头笑道:“生死各有天命,人力岂可妄谈。孤身如何,心中自知。想孤纵横宇内,天下莫不臣服,然近日与楚齐两役尽为折戟,不臣之人必借此窥伺王器,恐孤百年后,高氏基业危矣。汝素未有恩于众将,他日危难之际众将恐难效死力,到时何为?”

高裕沉思道:“父王之意儿臣已明晓,且先将息莫要忧虑。今朝中群臣尽已臣服,楚齐皆有强将镇守,儿臣虽有心建功施恩但无时机相逢,应何为之?”

行明放开其手,沉思不语。裕再三请问,行明方道:“夏廷气数将尽,待孤去后,汝自为之。”

裕闻言心中大喜,正要领命,却听行明又道:“然汝素守高堂几无外战,恐凭朝中威望难使三军信服、众将听命,当有一战立汝军中声威,而后方可行事。”

高裕道:“儿臣正有此意!但齐楚皆有良将镇守,若攻之恐难有建树,故不知应首战何地,望父王解惑。”

行明暗恨道:“宇文泰尚未回援,齐地空虚易取。前日伐齐之败皆因孤大意轻敌,非我军不敌也。汝当引军再战,攻取广陵以洗孤耻。”

高裕闻言领命,但转念细想后又谓行明道:“将士久战未胜,身心俱疲,恐此时再战军中生乱。不若暂缓攻伐,休兵养民,来年再图之。”

行明不悦道:“此时不战,待宇文泰再率军回援时恐更难取胜。汝岂不知,兵贵神速乎?”

裕见此不好相劝,只得遵令行事。

八月初,高行明以高裕为帅,周德麟为副帅,发兵五万再度北上。

未几日,报传至广陵,李世忠见此大惊,急与左右计议。此间凌云也已回广陵复命。

见众人未有头绪,凌云拍案起身道:“众将莫要慌乱,此事当请世子决断。”世忠闻言欣喜,急率众人往广陵王府请示。

不多时,众人齐至府门,使人禀报后便整装而待。

片刻后,宇文邕亲来相迎,笑谓众人道:“诸位齐来定有要事,且先入内详谈。”说话间,将众人迎入府内。

若问邕之踪迹,原是自其率部南下支援后,一路昼夜疾行,赶至东阳时便有捷报传至,言凌云大破吴军。

左右闻知大喜,劝慰宇文邕回镇彭城。然邕心中暗恼,只觉无功而返甚为难堪。

正此时,昭武校尉郑仕玄上前劝道:“大军在外齐国空虚,恐敌复来,世子当往救之。”左右皆怒,斥其无稽之谈。

唯宇文邕大加赞赏,执意率军前往广陵。左右执拗不过,只得依令而行。

邕至广陵后,先往颁奖凌云众将,而后检阅三军。因其仪表威严、行事沉稳,众军多为臣服。

见广陵再无他事,邕本欲归去,但因郑仕玄极力相阻,邕只得勉强再留几日。这日正觉无趣时,忽见众将来报。邕甚是欢喜,赶忙出迎。

入府站定,邕知众人来意后,便问计众将有何计议。李世忠道:“臣闻吴军此番乃是高裕挂帅,其是高行明世子,初出茅庐之辈必不知战。臣请率军出击,一战便可平之。”

凌云劝阻道:“前日虽破敌一阵,但敌军势未减。今日复来,必有准备,切不可轻敌冒进。”

李世忠心生不悦,因前日退敌自己未立寸功,恐失势于三军,闻言驳道:“汝何须长他人志气。想我用兵数十载安能不如高裕乎!”

凌云道:“我并非此意。料想高行明连日用兵,军马疲惫,吴国此刻必已空乏,军心不稳。此战我军只需坚壁清野,扼守险要与之相持,敌军不日必自溃矣。”

宇文邕不悦道:“敌军前日连败士气低落,今我军若行此计示弱于敌,敌势必起矣。不若以逸待劳,趁其远来疲乏时大军齐出,必能一战克之。”

见凌云还欲相争,邕摆手道:“此事议定,凌将军既觉不妥,便留守广陵,吾当亲往迎战。”众将闻言,皆拜伏受命。

凌云知事定难改,只得领命离去。临行前恐世子有失,遂遣徐常明率部相助。

次日,宇文邕亲率大军而出,前往江都拒敌。

且说高裕自得令出击后,一路引军北上,临近江口时,见江面上仍有残尸漂浮。

谋士陈晏手指岸边,谓高裕道:“世子当记,此乃吴国受辱之地!”

裕闻言叹道:“据此可见前日战事之惨烈,吾万不能忘!然吾久居高堂从未领兵,今日如何取胜,望先生教诲。”

陈晏道:“我料敌已知此战世子为帅,其觉世子无名,必以此相欺。世子正可借此示弱于敌,待敌大意未防之时,再出奇兵相击,必获大胜。”

高裕大喜,道:“皆如先生之意。”

事后,裕又将此事告于周德麟,问其计议如何。德麟乃高裕亲信,久经沙场之宿将,闻此计亦叹精妙。

裕知晓后,心中方定,号令三军依计而行。

未几日,双方相遇江都郊外。当下两军对圆,宇文邕扬鞭骂道:“贼子安敢犯境,莫不知死乎?”

高裕对骂道:“奉主讨贼,神军何惧生死!”

邕闻言大恼,回视众将道:“何人杀贼?”言未毕,一将策马杀出,众人视之,正是昭明校尉郑信玄。

高裕见此,亦遣将应战。二人交手十余合,信玄便持枪突刺,将敌击落马下。

正耀武间,吴军中又有两将杀出。信玄大喝一声,持枪迎上,拼杀三十合后,两将不敌落败,皆被信玄击杀。齐军见状,皆喝彩助威。

高裕恐军生乱,急令周德麟迎敌。德麟应声而出,握刀直取信玄。

郑信玄刚杀一阵,身力颇为交瘁,见周德麟势如熊虎,心中生惧欲退,但恐失面于众人,只得勉力相迎。

交战仅十合,信玄便力不能支,疲于应付。德麟见此,再起神威相攻,眼见信玄危境频现,郑仕玄赶忙来救。

两将合力下,堪堪挡住德麟杀招。五十合后,德麟佯装不敌,拖刀拍马便走。

郑信玄在后紧追,临近身时,忽见德麟怒喝一声回转马头,大刀抡圆下劈,似有开山之势。信玄未防此击,被德麟自肩至腰斩为两半。吴军见状,齐声叫好。

仕玄折了胞弟怒不可遏,持枪直取德麟。将近其身时,吴军中忽有一箭射出,正中仕玄心肺。

众人皆惊,循迹而视,正见高裕手执宝弓未放。

邕见此大恼,急令三军杀敌。两军自辰至午,拼杀半响仍是难分胜负。恐计议成空,陈晏急劝高裕示弱退军。

裕闻言顿醒,急召三军撤退。邕不知其计,笑谓三军道:“贼子果不知兵,一战可擒也。”言罢,欲率众军追赶。

世忠在旁急劝道:“敌未败先退必有诈,不可再追。”

邕道:“吴军退撤如洪泄,只顾逃命安会有诈。此机若失,悔之晚矣。况敌杀吾爱将,此仇吾必报之!”言罢,未理世忠又率亲卫追击。

世忠无奈,遣人告于凌云后,只得随军而往。

斜阳娇羞半山掩,齐军半响追击至黄父林时,见吴军散落淄重无数,纷纷弃戈争夺,再无心力相迫。邕见状亦未相阻,任军拾取。

正哄抢时,忽闻四周喊杀声起,雷泽率伏军尽出,齐军未防有伏,顿时军心大乱,四散奔走。

李世忠见状,忙令三军迎敌。正号令间,忽有一刀射来,世忠侧身躲过,起身将欲迎时,雷泽已策马而至。

趁世忠错愕之际,泽怒喝一声,手执破风戟猛然下劈,将世忠连人带马砍翻在地。

邕心知中计,赶忙策马出逃。徐常明恐其有失,持斧护卫左右。二人遂突围而走,身后仅剩百十残军相随。

行不过数里,将近江都城时,忽见一彪人马自城中杀来,为首之人乃是吴将段韶。

原是宇文邕引军追击后,江都城防空虚。吴军趁势复来,轻取之。

段韶将近时,大喝道:“江都已破,鼠辈早降!”

宇文邕闻声惊慌不已,叹道:“莫非我等要丧命于此乎!”

常明在旁劝道:“可往广陵而行。”言罢,急领数十骑迎上段韶。邕闻声方悟,急引亲军前往。

行至岸边时已是夜半时分,江边早无船只相候。众人只觉无路,正欲悲叹哀嚎之际,周边马蹄声起,徐常明单骑逃回,身后吴军亦近。

邕心生悲凉,拔剑怒喝道:“今日唯有死战,方不愧为齐国男儿!”言罢,翻身上马欲战。

忽闻徐常明遥喊道:“世子莫忧,援军已至。”说话间,扬鞭遥指江面。

邕依其而视,见江面星火点点,有数舟自对岸驶来,顿时心中大喜,谓左右道:“安也安也!”

不多时,鼓声渐起,舟船登岸。凌云倚栏喊道:“臣救援来迟万望恕罪。敌军将至,世子请先登船。”邕笑答后,急引残军登舟。

片刻后,徐常明临近江边,见舟船已起,忙按住铁斧,急夹马鞍,纵马奋力高跃后,正登船头。

段韶追至岸边时,见走脱了宇文邕,心中苦恼万分,只得无奈撤军。

齐军登岸整备毕,邕叹谓凌云道:“未用公计以至此败,吾当谨记于心。可叹李世忠随父王南征北战多年,竟因吾而亡,若不为其报仇,吾之罪也!”言罢,于岸边设坛遥祭诸将之魂。

三军见此,皆悲泣不止。

事毕后,宇文邕引军退守广陵。左右劝其往宇文泰处求援,邕驳道:“窦云济可八百破十万,吾焉能不如他。况吾尚有精兵数千,坚城防护,纵不能退敌,自保亦数万全,安可再为父王填忧。”遂不允其议。

转观吴军取胜后,高裕又依陈晏之策,仅用月余时日便分兵攻取泰州等地。高邮以南,夹江以东尽数臣服。

裕一时风光无二,正欲渡江攻打广陵时,忽有家臣来报,称江南已生巨变,吴王令其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