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在项羽看来项梁的确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他这个时候才发现项梁之前在会稽郡内所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是有多么的重要。

他毕竟刚穿越来这个时代,对于周围的一切感到有些懵逼是很正常的,不过经过了在太守府的一战之后,他对于自己成为项羽到底意味着什么多多少少也心里有数了,那种强大无匹的个人战斗力,几乎是完完全全碾压了普通人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自己就是超级英雄的感觉。

也难怪历史上所有的记载,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将项羽形容成一位近乎无敌的英雄人物,尽管自己前世对于项羽以及这一段的历史并没有什么太深入的研究,但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自尝试,成为项羽之后他的内心深处也不由得对于未来产生了某种期许,期许着自己真的能够像历史上的项羽一样建立不世的威名与功勋,甚至要做得比历史上的项羽更好一些,才不会枉费了自己穿越而来的大好机会。

随着会稽太守殷通的死,他和叔父项梁的起兵反秦收到了来自各方的云起响应,整个局势一下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转变速度倒是令项羽有点不太习惯,他除了要习惯成为项羽之后所拥有的强大个人战斗力以外,还需要努力的去以这个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有些问题,否则的话他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与说话的方式都会与这个时代的人有所区别。

毕竟是两千多年之前啊!也幸好他保留了很多项羽原本的行为说话习惯,这才没有因为一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言行举止引起别人的怀疑,特别是他的叔父项梁,好在似乎在项梁看来自己的这个侄儿是长大了,尽管与之前的项羽相比有了一些变化,但还不至于怀疑到已经换了一个灵魂上去。

项梁与项羽作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也算是相当有名望的,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今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尽管秦始皇竭尽全力的想要将原本的战国七雄揉捏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不管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尽力的去进行统一。

但毕竟秦始皇仅仅只是在武力上统一了六国,要想真正在思想上统一六国实际上还任重道远,更何况秦始皇所推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残酷无情,这也导致了绝大多数被统治之人内心深处的抵抗情绪,或许他们的肉体上暂时难以反抗秦王朝的统治,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都缅怀着曾经的家国,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曾经的贵族阶层代表,项梁起兵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情绪。

项羽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对于杀死会稽太守殷通还有过一些迟疑,倒不是说他会对殷通仁慈,而是因为他以现代人的想法去考虑,觉得杀死殷通没有什么大的必要性,不过现在看来杀死会稽太守殷通至少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可以收买民心,因为毕竟殷通作为一郡之长,是秦王朝的官吏和暴政的实际执行者,而项梁尽管与殷通私下交往甚密,但并没有将殷通真正的当成朋友,然而老百姓却不会这么认为,如果留着殷通的话,必然就会受到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反对,他们会觉得项梁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反秦决心。

杀死殷通的话是可以给下面的老百姓一个交代,表明他们反秦的决心,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普通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了,自从项梁起兵之后短短的时间里就汇聚了将近八千江东子弟兵,也可见老百姓对他们的实际支持了。

其次第二个好处是最大程度的将他们项氏一族的影响力发挥出来,作为曾经的楚国名将之后,他们项氏一族一直都是抗秦的主力和先锋。

而如果他们跟在会稽太守殷通的背后当一个小将,那么很显然会辱没他们项氏一族的威望,也难以真正的得到楚地和天下英雄的支持,所以殷通必须死,只有他死了,他们项氏一族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得到来自于楚地反秦势力的支持。

而第三个好处则是杀死殷通可以做到先声夺人,他叔父项梁应该也看到了,天下苦秦久已,因此早已经蓄积了大量的反抗潜力,因此越早起兵往往效果就越好,越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得到天下英雄的支持。

加上此时会稽还没有人发兵造反,而他们项氏又怎么能够容忍一心想要政治投机的会稽太守殷通抢在他们之前起兵啦,结果只能够是杀死他会稽太守殷通,率先占领战略的制高点。

而事实上随着会稽太守殷通被杀,他们项氏一族的声望迅速的在楚地崛起,不仅仅是原先曾经结交的英雄豪杰纷纷响应支持,普通老百姓以及一些从其他地方问讯赶来的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也都纷纷投靠于他们麾下,项梁和项羽的部队规模依然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增长之中。

不过现在全新的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叔父项梁曾经跟他提到过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粮草的问题。

要知道秦王朝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如今也仅仅是来到了秦二世胡亥元年而已,但是在秦王朝一统天下之前的战国时期,原本就是天下各国逐鹿中原的局面,战争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加上秦王朝建立之后也并未实行休养生息的仁政。

反而征集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去进行长城、秦王陵、阿旁宫的修建,沉重的劳役和连年的战争,早已经让田地荒芜,十室九空,特别是青壮年的劳动力比例此时已经下滑得非常的严重了,很多的农田都变成了妇女、老人甚至是小孩在进行耕种了。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产量本来就不是很足,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面黄肌瘦,食不果腹,遇到灾荒年头只能吃树皮,吃野草,甚至更惨的时候只能够易子而食。

而如今天下大乱,青壮年劳动力很大一部分都参了军,加上战乱破坏,势必导致农田进一步的荒芜,如何解决军粮的问题成为了他们这支起义军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此时的老百姓早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能够拿出来了,许多人参军的原因本身就是因为在家里吃不饱饭,都已经快要饿死了,想着参军能够混一口饱饭吃。

尽管有许多楚地原本的豪强官吏资助了不少的钱粮,但是显然随着他们部队规模的迅速状态,这些钱粮会很快被消耗掉。

就这个问题项羽跟他的叔父项梁进行了好几次的讨论,不过现在他们刚刚起兵,在楚地算是刚刚站稳了脚跟,接下来他们究竟是立刻发兵继续征伐秦王朝,还是休养生息先巩固势力,这是需要立刻做出决断的事情了。

如果现在就发兵继续征伐秦王朝的话,的确是可以沿途通过抢掠去获得军粮,然而现在天下局势不明,他们现在所在的会稽是一个相对而言粮草还算充足的地方,加上这支军队刚刚建立,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与编制,很多加入的人都是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实际战斗力得不到保障。

加上后勤保障并没有建立起来,贸然出兵的话很有可能非但难以取胜,反而有可能造成后方空虚,被其他起义部队攻占了后方,到时候就会陷入麻烦之中。

会稽所在的位置在长江中下游的入海口附近,这儿不管是向上还是向下皆可,因此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位置所在,进可攻退可守,确实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急于向外发动进攻。

最终叔父项梁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军屯,在获得足够的军粮保障后再做定夺,而项羽在成为裨将之后有了不少的机会亲自率兵在会稽郡内四处巡视,一些老百姓在秦始皇统治之下遭遇的悲惨命运也会经常进入到他的视线之中,有一句话叫做乱世人不如盛世犬,可实际上统一之后的秦王朝,老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提高。

对于叔父项梁所做的这个决定,项羽尽管内心深处有些不甘,但冷静下来思考之后,也觉得自己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这个时代里普通人获取动物蛋白质的机会并不多,田里所生产的粮食供应人都不怎么够,也就没有多余的去进行大规模的家畜养殖。

普通老百姓家里边有点家畜也都是留到逢年过节才吃的,一些地区倒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野生动物可以进行猎杀,但毕竟打猎所能够提供的食物供应量有限,也不可能作为一整支军队的军粮开销。

在这种情况之下,项羽沉下心来,开始思考着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当前最为关键的军粮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