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

有的人说话做事反复无常,今儿这样,明儿那样,甚至前后矛盾。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成语来形容这样可耻的行为,叫作“出尔反尔”。不过,这个词原先并没有贬义,其中还包含着一个修身治国的深刻道理。“出尔反尔”,“尔”就是“你”,“反”通“返”,意思就是你做出的事儿,后果还是会回到你的身上。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纠纷,打起来了。邹国的君主邹穆公就派出军队上前线作战。没过多久,战报传来了,邹穆公一看火冒三丈,原来邹国吃了败仗。这也罢了,更让邹穆公愤慨的是,他派去领军作战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个人,但是作为参战主要力量的老百姓居然没有一个去为他们的长官拼命。自己的百姓居然个个胆小怕死,丝毫没有捐躯救国的大无畏精神,这让邹穆公太失望了。他心里很不爽,就要找个人发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后来被中国人誉为“亚圣”的孟子。孟子本来就是邹国人嘛,邹穆公觉得跟他“吐吐槽”比较合适。他气呼呼地跟孟子说:这帮贪生怕死的贱民真是太不靠谱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长官被敌军杀死却不上去救援,在旁边看热闹。这是打仗吗?我恨不得把他们全都杀光,以泄心头之愤。但他们人那么多,杀也杀不完。真的杀完了,我们国家也完了。但不杀吧,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邹穆公发完牢骚,等待着孟子如春天般温暖的安慰。没想到孟子的回答却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他说:“君无尤焉”,您不要怪罪老百姓,要怨就怨您自己。邹穆公吃惊地连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有这么跟君主说话的吗?孟子自有道理,他说:每逢闹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忍饥挨饿,“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老的小的辗转饿死在荒野山沟里,年轻力壮的也不得不四处逃散,差不多有上千人了吧;可是您的日子仍旧逍遥啊,“仓廪实,府库充”,粮仓里堆满粮食,国库里装满财宝;而您的官员呢,没有人将百姓的惨状向您汇报,请求您赈济灾民,这就叫“上慢而残下”,怠慢领导,残害百姓。当初你们不把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上了战场,百姓自然也不会在乎官员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您只有施行了仁政,百姓才会愿意为长官牺牲。

说到这儿,孟子又引用了孔子的学生曾子的一句话送给邹穆公,他说:“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警惕啊,你做出的事情,到头来会反加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来历。用咱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你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首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个朴素的道理我们的先哲说过,《圣经》的《马太福音》中也说过,可见这是条举世公认的普遍真理。

我很欣赏一种说法:“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般的人总是害怕不好的结果:君主担心臣民不忠于自己,普通人畏惧爱人、朋友的欺骗背叛,等等。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明了与结果相比,我们更应当专注于“因”,也就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