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不普通的“普通知识”

中小学语文考试中有一类常见题型——找出用错的成语。这类题目很狡猾,所考成语的字面意思很有些迷惑性。比如“瓜田李下”,有没有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不过别忘了,成语的内涵往往隐藏在字面之下,不能将构成成分的意义简单相加。所以“瓜田李下”不等于“西瓜地里”加“李子树下”,而是说:经过瓜田旁,不要弯腰提鞋;路过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免得遭人误会。总之,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做容易让人误解的事儿。

考试中理解错了成语最多丢掉几分,生活中用错了成语则难免尴尬。在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侦探故事中就有这么一段。女凶手伪装成被她杀害的尊贵女士,出现在一个上流人士的宴会上,宾客闲聊,有人提到了“帕里斯的裁判”(Judgement of Paris),女凶手插话道:“什么,巴黎的裁判?我看现在巴黎已经做不了主,管事的是伦敦和纽约。”“帕里斯的裁判”是西方著名的成语典故,说的是帕里斯王子将金苹果判给爱神阿弗洛狄忒,之后在爱神的帮助下把绝世美人海伦诱拐到特洛伊,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帕里斯”与“巴黎”的英文拼写完全一样,无知的女凶手便将它们混为一谈。正是这个知识漏洞,使她露了馅——她可以在外形上伪装成尊贵的女士,却无法伪装她的学识。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普通知识的传统》一文中引用了这则侦探故事,以此为例来说明:普通知识(general knowledge)就是不普通的知识,因为它只对某个阶层而言才称得上是普通。

我们文化中的大量成语典故也属于这一类“普通知识”,而这种普通知识的传统正面临着危机。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或许道出了浸润于流行文化中的年轻人的心声:“你们一天到晚四个字四个字的说得我烦死!”是呀,一个人即便一个成语都不会,也不大妨碍他的日常生活。再说,总将古雅精致的成语挂在嘴边,难道不会有附庸风雅之嫌?所以,在努力挽救“普通知识”的传统之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些古老的词语和成语?

我的第一个理由是,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些典故仍以勃勃的生命力顽强地“活”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我们日常的交流离不开这种共享的知识库。这些知识虽然大多来自道听途说、耳濡目染,却已融入我们的生命,身处中华文化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不动声色地随意享用。但如果对这些“普通知识”缺乏了解,交流就无法顺畅地进行。《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把“三十而立”解释成“三十个人排排站”,引得观众哈哈一乐,但那是电视剧。试想在现实生活中,当你义愤填膺地向小伙伴怒斥某人为“陈世美”的时候,小伙伴却好奇地问你陈世美是谁,你会不会感到崩溃?

那些从事跨文化交流的人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共享知识的文化相关性。古老的典故促进了我们的交流,却给翻译者带去了麻烦。比如形容一个人懦弱胆怯,我们通常会说这人“胆小如鼠”。可英美国家的人并不理解:老鼠到处偷东西,胆子并不小。《猫和老鼠》里的小老鼠杰瑞更是把猫咪汤姆戏弄得团团转。英语中说一个人胆小怕事,不是把他比作老鼠,而是比作鸡。chicken-hearted,鸡一样的小心脏,就是胆子小。可有趣的是,在中国文化里,鸡跟懦弱显然沾不上边儿,唐代李贺的诗里便有“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多么光明璀璨的景象!鸡还有一个荣誉称号,叫“五德之禽”:鸡的头上有冠,就像一顶官帽,是文德的象征;它的后爪很厉害,象征武德;面对敌人,鸡敢于搏击,这是勇德;找到好吃的,鸡会招呼同伴一起享用,这是仁德;它每天打鸣,从不偷懒,这是信德。文、武、勇、仁、信,人也很难兼备这五种珍贵的品德,但鸡,当然是公鸡,做到了,难怪被尊为“德禽”。民间常常把画着大公鸡的画贴在门上,据说是借它的勇猛祈福辟邪。很难想象这么威风的动物到了英美国家,居然成了胆小鬼!

中国的“胆小如鼠”,到英美国家就成了“胆小如鸡”。由此可见,每一种文明的语言都与那种文明的思想方式、价值理念和民族习俗密切相关。这就是我们需要古老典故的另一个理由: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词语,洞悉古人的思维模式,从中获得启迪。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很喜欢搜集那些记录愚蠢行为的成语,比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按图索骥、揠苗助长、南辕北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杞人忧天,等等,这些成语都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的老祖宗的确用心良苦,用高度简洁的方式让我们牢记:人类的愚蠢是无边无际的,而且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还有一些成语,比如大而化之、断章取义、出尔反尔、人尽可夫,在时光的推移中它们悲惨地“沦落”为贬义词,可如果你去了解一下它们最初的含义,一定能从中窥见古人的智慧。这些典故本身就是一种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

语言是一个不断处于更新中的系统,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为这个系统贡献新的词汇。在网络时代,各种时髦话更是层出不穷。我不想做个“老古董”,所以偶尔也会顺应潮流,使用“压力山大”之类的流行语。可我也很想告诉年轻朋友们,一味顺应潮流恐怕不行,我们还得顺应文化、顺应古典。流行词汇的确创造了一种更直接、更率意的表达方式,但也失去了文化中细腻、幽微的一面。古人对于“压力山大”有着更多样的表述:任重道远、如牛负重、千斤重担、忍辱负重、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这些词都在说压力大,但又有着微妙的区别,可以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中。我有时会担心,时髦话和流行语的泛滥,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长此以往,我们的表达会变得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粗俗。当我们的语言日渐枯燥贫瘠时,我们的感情和思想也会变得枯燥贫瘠。但愿我只是在杞人忧天而已。

“古典”的价值不仅在于“古老”,更在于“经典”,那些跨越时代流传至今的词语典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这一点上说,“普通知识”的意义绝不普通。它们其实是中华古典文明为我们留下的线索,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段,但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顺着它们到历史的文化宝库中去探寻一番。

其实,那些“四个字四个字的”成语并不完全属于我们。它们部分地属于我们之前的创造者,部分地属于我们身后的世世代代。我们只是传送者,位于它们的过去和未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