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对联简介

对联又称对子,是一种注重对偶文学体裁,一副对联有两部分,即上联和下联,或者说出句和对句。

对联的种类

a.按用途分:春联、挽联、庆联等。

我们现在过年有个习俗叫贴春联,在红色的纸上写着类似“春临大地花开早,福满人间喜事多”的吉祥话,贴在门的两边,一般还有个写着类似“富贵吉祥”的横批贴在门上方,这个叫做贴年红,目的是讨一个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彩头还有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临大地花开早,福满人间喜事多”就是一副对联,在春节的时候用来贴年红的对联叫做春联,是根据对联的用途来命名的。办丧事的灵堂周围,花圈上也有写在白纸上的对联,如“流芳百世,遗爱千秋”“音容宛在,浩气常存”这个叫做挽联,办喜事的时候,张灯结彩,送花篮,也会贴上写在红纸上的对联,比如饭店开业就可以写“生意兴隆通四海;饭肴佳美誉三京。”这个叫庆联。从某种意义上,春联就是庆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b.按位置分:楹联、门联、碑铭联等。

除了贴春联的时候,我们在一些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的柱子上也能看到一些对联。它们或者直接刻在柱子上,或者刻成木匾挂在柱子上,那个柱子在古代建筑中叫做“楹”,上面的对联就叫做楹联。如南阳武侯祠三顾堂。传说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纵论天下的地方,外侧双楹上的对联是:“草庐三顾感先帝知遇离南阳,出师二表扶后主瘁躬奠西蜀”,内侧双楹上的对联是:“良材作栋梁胜国家巨室之任,臣体比股肱应朝廷大卿之选”。挂在楹柱上。

如南阳武侯祠关张殿,据说为刘备三顾茅庐时,关羽、张飞在此等候,檐下匾额是“目无魏吴”,门联是:“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本联没挂在柱子上而是挂在门的两侧,所以叫做门联,俗称门对。

如天下第一名楼黄鹤楼的楹联,上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下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挂在楹柱上。

如HUN省CS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门联。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本联是最著名的集句联。

碑联,一般都是墓碑。如上联“实正诲家德”,下联“勤俭益后生。”刻在墓碑上。

c.按字数分。

这个是习惯称呼,没有确定的规定。一般单句四个字及以下叫做短联,五个字到九个字为中联,九个字到二十个字(或者六十个字)为中长联,字数更多为长联。

2.对联的来历

习俗来历

悬挂和张贴对联的传统起源于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最早的门神,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汉朝。

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今《山海经》无此文。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兄弟二人荼与郁,用度朔山桃树以制百鬼,于是县官以腊除饰桃人,垂苇索。”

其后人们慢慢在桃符上书写消灾辟邪的吉祥话和一些其他的祝福语。

公元964年新年来到之际,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叫做“题桃符”(见《蜀梼杌》)。孟昶的这一笔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结构规范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后桃符板写联语蔚然成风,对联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居家旅行婚丧嫁娶无一处没有对联。

文学来历

对联的特征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这种文学特征来源于诗赋的对偶和对仗。

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甚至一些文辞优美的书中也多用偶句,如:“《道德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尚书》“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东汉至初唐,辞赋蔚然兴起,对偶成了最主要的行文方式,对偶不再是单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各代文学大家极尽所能,对仗已相当工巧。我们高三时要学习的一篇《滕王阁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是难得的佳句。但骈赋的对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诗的对偶虽多无重字之患,也有沈约正式提出了四声八病重视声律问题,声律对仗也和赋一样没有完全成熟。一直到了盛唐,经过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诗人的努力,杜甫、王维等人的的成功实践,格律诗才最终成型。这使得对联内容上的的对偶和声律上的协调有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3.对联的内容。

对联的主题要根据对联的种类而定。(联系上文)

对联的形式。分上下两联,字数不固定,但上下两联字数必须想同。最短的有一字联“墨——泉”长的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共一百八十个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江津临江城楼联》1612字。

相应的位置上词性相当,音律相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4.对联的技巧,这个太多了,也不属于简介的范围,在此举两个例子。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

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陈先生的版“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陈先生自愧不如。(声律更和谐)

对联要求对仗

孙祖胡都是姓

行冲适都是动作,前俩都权是形容走路状态的

者之之都是助词

而且合起来都是人名

BJ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______子夜__________;

毕生心血似______春蚕__________。

注:矛盾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虹》《锻炼》《霜叶红zhidao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版(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权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谈月亮》《雾中偶记》《大地山河》《黄昏》《雾》《天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