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英文集·第1卷:论黑格尔哲学三书
- 张世英
- 3745字
- 2020-07-09 16:13:10
一
黑格尔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条件
黑格尔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最大的代表,以黑格尔哲学为顶点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是这一时期中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比欧洲其他先进国家都要落后的国家。英国早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十八世纪后半期又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在十八世纪末也发生了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德国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还是手工业生产,几乎没有大工业,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政权掌握在封建贵族手里,封建割据状态使德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很分散、很落后。恩格斯分析了十八世纪末德国的状况,他说:“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的日益庞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么也没有;……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德国状况》)当时德国的无产阶级刚刚出世,没有力量起来领导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农民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个任务;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或者在政治上,都很软弱,它远不能像在当时的法国那样,形成为一个与封建势力对抗的统一力量,它不敢用革命手段来解决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而只好屈服于封建贵族的权力之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如雷电般地震撼了德国,它使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情绪加强了。在莱茵省甚至还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其他许多地方,农民反抗封建主的阶级斗争也尖锐化了,工人也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并建立起自己的秘密组织。所有这些,都迫使德国各邦(包括普鲁士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而给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当德国资产阶级正要起来革命的时候,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先进的英、法等国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很突出、很尖锐,资产阶级害怕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往往更甚于害怕封建主阶级。德国资产阶级处在这种形势下,特别是当看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的时候,更是被吓倒了,它害怕德国也和法国一样会展开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害怕无产阶级会在革命中壮大起来,掉转枪头对着资产阶级自己开火。因此,德国资产阶级不敢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只能跪倒在封建贵族的脚下,缓慢地发展资本主义,而当无产阶级与劳动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时候,它甚至与封建贵族结成联盟,以反对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这样,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从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资本主义发展的这条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动摇性和两面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对封建势力怀着一些不满情绪,向往革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它又不敢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畏惧,甚至使它逐渐走向反动。马克思指出: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也就是说,先进的英、法等国家所“做过的事情”,即资产阶级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却只是“考虑”、向往,“它的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总是同它的现实的片面性和低下并列(同上)。这就是德国资产阶级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就是上述这样一种处于特殊的矛盾地位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中的重大成就——辩证法,无疑地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反映着它反对封建关系的情绪。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方面(也是其主要方面),即其唯心主义的体系,则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向贵族、封建主的妥协屈从,反映着德国资产阶级在实践上软弱无能,不敢用革命行动清除封建关系,以至于对人民的革命行动怀有恐惧和憎恨。
所以,黑格尔哲学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即进步的、革命的辩证方法与保守的以至反动的唯心主义体系间的矛盾,正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反映。
恩格斯指出:“正象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么地不同呵!”(《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十八世纪的法国资产已经是一支能够与封建势力进行对抗的统一力量,所以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导”的法国哲学家“同一切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著作要拿到国外,拿到荷兰或英国去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准备着进巴士底狱”(同上)。可是,代表软弱、妥协的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家黑格尔等人,则“是一些教授,是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著作是公认的教科书”,他们只不过“在他们的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隐藏着革命”(同上)。黑格尔把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隐藏在唯心主义的外壳里,把辩证法限制在纯粹思想的范围之内,这就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了他所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思想上向往进步和革命,但又不敢越出思想的范围而在实践上采取革命行动的特点。
黑格尔哲学之所以能具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这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而且是由于黑格尔所拥有的自然科学材料要比他的前辈们多得很多的原故。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许许多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巨大成就。例如,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 (1724—1804)在他早年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时期,第一次提出了星云的假说,突破了形而上学思想的第一个缺口;以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又提出了并且更详细地论证了同样的假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1749—1817)和英国地质学家哈顿(1726—1797)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说明地球的成因以及地球和生物的变迁。法国生物学家毕丰(1707—1788)作出了关于生物界变异性的揣测,提出了人猿同源的看法。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 (1744—1829)发表了进化的学说,提出了外部环境引起有机体变异以及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思想。法国科学家拉瓦锡(1743—1794)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燃素说,奠定了关于燃烧和氧化过程学说的基础。自然科学中所有这样一些发现,都表明了:自然界中一切现象归根到底是辩证地发生的,过去那种机械的、不从联系和发展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已经动摇了。
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显然也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中这样一些卓越的发现;当然,这些发现在黑格尔哲学中也是在唯心主义的歪曲的形态下被反映的。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最后的、最大的代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整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都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比起康德来,黑格尔一方面有更多的明显的反动社会政治观点,另一方面却又有更丰富得多的辩证法思想,这又是因为什么原故呢?
康德的思想体系形成于法国革命之前,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形成于法国革命之后;黑格尔的思想特别是他后期的思想,往往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在看到法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发动以后,仇恨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和向反动的普鲁士政府屈膝献媚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到的黑格尔的许多反动社会政治观点,特别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他的哲学思想就其彻底唯心主义的体系说,也是这个特点的反映。至于黑格尔哲学之所以又包含了比康德哲学丰富得多的辩证法思想,这除了由于从康德开始到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中提出的一些关于自然界发展的思想影响外,主要是因为法国革命所表明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有力地打击了旧的形而上学观念。黑格尔在一八○七年为他第一部系统阐发自己独立的哲学观点和体系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所写的“序言”中说道:“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黑格尔在这段话的后面,还明白地把这种“渐变”的“突然中断”,叫做“质的飞跃”。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黑格尔仇视法国革命中无产阶级与劳动群众的发动,但他毕竟感觉到了他所处的时代的辩证发展的性质;他的哲学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关于“突然的”质变的思想,直接依据了法国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此外,启蒙运动者歌德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另外一些代表康德、费希特、谢林的辩证法因素,也都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这里应该着重指出的是,黑格尔的丰富的辩证法,都是在彻底的唯心主义基础上表述的,因此,他对辩证法的歪曲也更为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