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本书对中、日经济法比较研究的计划

本节回答“本书如何紧紧围绕主题逐步推进”的问题。

一、总体设计

1. 主题

本书主要是对经济法比较研究这一新兴学科进行基本阐介和简明论证。

中、日两国都借助比较法建立各自的法律体系,并且都采用成文法体例。中、日经济法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法、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两个典型。

全书主要选择中、日两国经济法比较研究作为视角,探讨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性问题。本书认为:经济法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直接调整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基础性经济关系和管理性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调整基础性经济关系的,可称为“一般经济法”;调整管理性经济关系的,可称为“特别经济法”。现代经济法就是国民经济治理法。

2. 思路

全书由10章构成。其框架为:

第一章,一国经济法研究概说;

第二章,比较经济法之视野;

第三章,当代中国经济法学说;

第四章,当代日本经济法学说;

第五章,经济法的形成;

第六章,经济法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经济法的特色;

第八章,经济法的地位;

第九章,经济法的运行;

第十章,比较与启示。

这里拟说明两点:

第一,为什么要突出学术综述(文献综述)?一般而论,学术综述意在表明本书(或者本文)所作的研究在现有同类研究系列中的学术位置,尽管对这种学术位置的客观评价不在作者而在读者。作者要做的,只是要向读者说明,以往学术界在此类问题上的研究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本书(或者本文)的研究预计将会突破什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学术综述在许多法学名家的著作中几乎成为通行做法。本书之所以突出这些内容,是因为前人的经济法思想材料极其丰富,唯恐挂一漏万。

第二,应当以什么视野开展比较经济法研究?视野者,眼界也。中国的经济法、经济法学一出台,日本的经济法、经济法学一出台,就是与比较法相联系着的。本书立足中、日,放眼世界,虚实相应,观照当下。“虚”是理论、学术,“实”是问题、现实。总之,视野要尽可能开阔一些,这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才能适应。借用中国古代一句名诗来说,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总之,通过现有学说评述、基本原理创设和基本制度构建等层面展开思路,逐步推进,可得出关于经济法的一个基础性结论——如何依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经济法的三条建设性意见——如何使经济法因地制宜地发展,如何使经济法能够与时俱进,如何促进中、日经济交往中的法律协调。

本书围绕中、日经济法这两个典型进行深入研究,融经济和法律于一体,寓经济法和比较法于一式,既成为一部学术专著,亦可作教学参考之用。

二、期待的理论创新

1. 基础性结论

本书拟得出关于经济法的一个基础性结论:如何在法的框架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本如此,中国亦是如此,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大体都应如此。

2. 建设性意见

本书拟提出关于经济法的三条建设性意见:

第一,如何使经济法、经济法学因地制宜地发展,此即体现本土特色。

第二,如何使经济法、经济法学能够与时俱进,此即顺应时代潮流。

第三,如何促进中、日经济交往中的法律协调,此即关照当下现实。

回顾前人创建的经济法研究、比较经济法研究的基础,展望经济法研究、比较经济法研究的前程,笔者觉得,这真是一项大事业、一门大学问。我们必须立志,必须奋斗,方能有所发现。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留下的名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倡导的就是立志、奋斗、发现。我们现在从事经济法研究、比较经济法研究,当以此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