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概述

一、考试范围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笔试试卷的第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内容是汉语教学基础与汉语教学方法。这部分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学的根基,也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它不仅包含了跟汉语有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包含了跟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有关的指导理论。

汉语教学基础主要涵盖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汉语交际能力。该部分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具有符合职业需要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交际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语言学理论,如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类型、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等;二是汉语基础知识,如现代汉语概况以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等。语言分析能力部分主要针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汉字的分析能力进行考查。

第三,语言学习基本原理。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二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三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语言教学基本原则与方法。该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则,并具有将其与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

汉语教学方法主要涵盖四个部分:一是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二是语言要素教学,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应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了解汉外语言主要异同,并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汉语技能教学,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应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的特点、目标、原则与方法,并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应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

二、试题特点

基础知识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固定,有50道题,共计50分,题型均为单项选择。所有试题都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课文、学生作业或答卷、教学大纲和计划等。该部分侧重于汉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如习得理论、偏误分析等。

三、应试策略

基础知识部分的体系虽然庞杂,但试题切入点往往非常细,这就需要考生既要把握普遍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汉语的概况,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与方法,同时也要把握零碎细小的知识点。建议考生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遵循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把握汉语教学基础的知识体系,然后细细探索每一个分支结构中的知识内容。如现代汉语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知识,在熟悉该体系后再去探索语音部分中的音节、音素、音位、发音方法、语流音变等知识。考生在复习时要细致耐心,在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整理归纳和知识积累,对疑难点也要逐一攻破。

四、复习范围

考生在复习时可参考以下书目:《现代汉语》(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古代汉语》(王力)、《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语法讲义》(朱德熙)、《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丁安琪)、《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王魁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温晓虹)、《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刘颂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