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铁碳相图

铁碳相图是极为重要的图形,是由Fe和Fe3C(Fe和G)两个组元组成的相图,它是钢铁材料科学研究和热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依据。最常用的铁碳相图如图1-5所示。

978-7-111-41953-2-Part01-8.jpg

图1-5 铁碳相图

铁碳相图中主要特性点的温度、含碳量及其意义见表1-2。各特性点的符号是国际通用的,不能随意更改。

表1-2 铁碳相图中主要特性点的温度、含碳量及其意义

978-7-111-41953-2-Part01-9.jpg

(续)

978-7-111-41953-2-Part01-10.jpg

在铁碳相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ABCD以上为液相区(L);AHNA为δ固溶体区(δ);NJESGN为奥氏体区(γ或A);GPQG为铁素体区(α或F)。需要指出的是,在合金钢中,奥氏体中除了碳原子外,还可溶入各种合金元素;铁素体中除了碳原子外,还可溶入各种合金元素。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即L+δ、L+γ、L+Fe3C、δ+γ、γ+α、γ+Fe3C及α+Fe3C,它们分别存在于相邻的两个单相区之间。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点,230℃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点。

1.包晶转变

HJB水平线(1495℃)发生包晶转变978-7-111-41953-2-Part01-11.jpg

即在1495℃恒温下,wC=0.53%的液相与wC=0.09%的δ相之间发生反应,生成wC=0.17%的奥氏体,转变产物是奥氏体。

2.共晶转变

ECF水平线(1148℃)发生共晶转变978-7-111-41953-2-Part01-12.jpg

转变产物由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组成,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含碳量在EF点(wC为2.11%~6.69%)之间的铁碳合金均要发生共晶转变。

3.共析转变

PSK水平线(727℃)发生共析转变978-7-111-41953-2-Part01-13.jpg

共析转变的产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共析转变温度常用符号A1表示。从相图中可以看出,凡是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将发生共析分解反应。

经共析转变形成的珠光体是片层状的,由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构成。珠光体中渗碳体与铁素体相对量的比值为12.6%。

共析钢中珠光体、渗碳体与铁素体含量的比值约为1∶8。如果忽略铁素体和渗碳体比体积上的微小差别,铁素体所占的体积约为渗碳体的八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时,珠光体组织中较厚的片是铁素体,较薄的片是渗碳体,如图1-6所示,可见铁素体片比渗碳体片厚得多。

978-7-111-41953-2-Part01-14.jpg

图1-6 片状珠光体组织(SEM)

此外,铁碳相图中还有几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即GS线、ES线和PQ线。

GS线又称为A3线,它是在冷却过程中由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或加热时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线。

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曲线,常称为Acm线。当温度低于Acm线时,奥氏体中将析出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

PQ线是碳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度曲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最大固溶度为727℃时的0.0218%,600℃时降为0.008%,300℃时约为0.001%。因此,铁素体从727℃冷却下来时也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

从图1-5和表1-2中可以看出,铁碳合金中存在着复杂的相变。除了钢和铸铁的液体结晶外,固态相变也很复杂。在A0点(230℃)发生渗碳体(Fe3C)的磁性转变;在A2点(770℃)发生铁素体(α-Fe)的磁性转变,磁性转变属于二级相变。A1温度(727℃)是共析转变温度,发生978-7-111-41953-2-Part01-15.jpg相变,这是钢中最主要的一个平衡转变。其次还有脱溶转变:奥氏体冷却到A3以下会发生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称为负脱溶;奥氏体冷却到Acm以下会发生先共析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的析出,称为正脱溶。铁素体在A1温度(727℃)以下沿着PQ线冷却,会析出三次渗碳体,也是正脱溶。以上是铁碳相图中存在的平衡转变。至于常见的贝氏体相变、马氏体转变等是非平衡转变,在铁碳相图中不能标出,可在后面讲述的奥氏体转变图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