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元赵孟小楷《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导读
本章中老子特别强调“致虚”与“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排除私念,坚守清静,顺应自然,这是“道”的法则,也是修身的要义。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最终都会回归本原。因此,老子希望人们能够认识、了解这一规律,以达到“无为无不为”的目的。
元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原文
致虚极[1],守静笃[2]。万物并作[3],吾以观复[4]。夫物芸芸[5],各复归其根。归根[6]曰静,是谓复命[7]。复命曰常[8],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9]凶。知常容[10],容乃公[11],公乃王[12],王乃天[13],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4]。
注释
[1]致虚极:达到虚静的极点。[2]笃:与“极”同,极度,顶点。[3]并作:共同生长。[4]观复:静观万物循环往复。[5]芸芸:纷繁众多。[6]归根:回归本原。[7]复命:复归本性,顺乎自然。[8]常:永恒不变的规律。[9]妄作:轻举妄动,肆意胡为。[10]容:包容,容纳。[11]公:无所偏私,公正。[12]王:统治天下。[13]天:自然。[14]殆:危险。
译文
达到心灵虚静的极点,切实地坚守清静无为。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纷繁茂盛,最终都要各自回归它们的本原。回归它们的本原叫作清静,清静称作回归本性。回归本性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认识这一规律就称作明智。不认识这一规律,轻举妄动,肆意胡为,就会遭遇凶祸。懂得这一规律就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会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就会统治天下,能统治天下才能合乎天理自然,能合乎天理自然才会合乎“道”,能合乎“道”才会长久,终生不会遭受任何危险。
明刻本《三才图会》中的太上老君(老子)画像
清余集题款《松下老子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