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地热

李尔王曾在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中说道:“她们把我恭维得天花乱坠;全然是个谎,疟疾一发起烧来我也没有办法。”疟疾在史上曾令很多名人殒命,这其中就包括亚历山大大帝和英国政治家奥利弗·克伦威尔。要不是因为克伦威尔在爱尔兰被蚊子咬了一口而丧命,英国王室也许永远都不能重新掌权。据估计,当今世界仍有约一半人口处在疟疾的威胁之下,而因疟疾丧生的人口总数则远超世界所有战争和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20世纪30年代之前,治疗疟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服用用金鸡纳树树皮制成的药品。这种药品在17世纪传入欧洲的历史不仅涉及爱情、谎言与堕落,而且交织着不同政府之间的阴谋,其情节波澜起伏,远超任何小说故事。

这一切在欧洲、亚洲和西非蚊虫肆虐的沼泽沿岸以及南美洲的山坡上同时开始。前者为疟疾的诅咒所累,而后者则有着疟疾的解药。

人们一般都认为疟疾是一种热带疾病。然而曾几何时,加勒比海、非洲大部分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缅甸是没有疟疾的,但随着船舱底部污水中携带着疟蚊幼虫的外来船舶在这些地区靠岸,疟疾也在这些地区肆虐起来。要不是西方探险家和征服者的踏足,南非也许直到现在都不会受到疟疾之苦。

疟疾是一种会令人虚弱的疾病。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北方联邦军队击败南非联盟军的战争当中就有它的身影。在“二战”期间,要不是盟军保证了抗疟疾药物疟涤平的供应,当时已占领了缅甸、印度和中国的日军甚至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东南亚帝国。越战期间,据估算有两万名美国人感染了疟疾。疟疾曾被称为“沼地热”,其主要表现为病人连续发冷、发热、多汗,它会使病人极度虚弱,衰竭而死。但有的病人感染后会只发作一次,之后便终生免疫。还有的病人却会遭遇突然复发。有观点认为,具有特定血型的人群对疟疾是完全免疫的。目前,疟疾仍然是一种满身谜题的疾病。

班克斯的远见

英国著名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出身富贵之家,对于植物学有着不知倦怠的热情。1771年,他从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探险归来。这次探险,他与库克船长一起在太平洋地区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探险,并带回了大量重要植物。作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以及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顾问,班克斯不仅有权有势,而且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然而,当他提议从安第斯山脉带回金鸡纳树的样本,并在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尝试进行栽培时,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响应。直到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他的这个倡议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