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贡山设伏

永历十二年冬[公元一六五八年],南明永历帝等官员逃往滇西,吴三桂,卓布泰领兵不战而夺昆明,得到南明留下粮草纵兵抢食后,马不停蹄猛追永历帝,由于南明失策和内部不合,到此时已是穷途,只得走上流亡的路。

就在永历帝逃离昆明时,庆阳王冯双礼,艾能奇长子艾承业等人已领兵向四川撤去,驻扎在建昌想避开清军主力,在敌后联络夔东十三家军队,另开创新局面并响应永历帝南明朝入川,指挥各部抗清以期光复中原,不料李定国因为马吉翔,金维新劝说而改变计刬而撒向滇西,冯双礼等人虽然忠心耿耿,却又因各部进攻重庆而失败,加上兵力不足,而难有做为。四川各部抗清将领信心动摇,导致各部相互火并有些则兵变降清。

同年三月,徳安侯荻三品领兵降清,并且用计赚庆阳王冯双礼来自己营中,拿住冯双礼献给吴三桂,并且招降因永历和晋王等撤向滇西地区和四川抗清各部,各部人马失去联糸,既不能相互呼应,也没法集中力量对付清军,因此清军正好利用机会,各个击破,一举将南明各部力量消灭,短短两三年时间,黔,川,滇,桂南明各部都被清军打败,当然也才有我们今天看到这些细细读来令人神伤的历史。明军进攻重庆之役,虽由于谭诣、谭弘叛变致败,然而这一战役本身就说明夔东十三家大多数将领是坚决抗清,也是顾全大局的,以原大顺军为主体的这支重要抗清武装,在南明朝廷内几乎一直遭到歧视和排挤,早在隆武时期何腾蛟、章旷等人控制着湖南全境时,就在驻地粮饷上对其多方进行刁难,后来在永历朝廷内又受到瞿式耜、陈邦傅、李元胤等人倾轧,孙可望掌权时也从来没有对其提供后勤支援,把这支能征惯战军队放在关键位置上,只有堵胤锡和刘文秀,胸怀全局主张重用十三家共图复明大业,但是他们自己就不得志,空言无补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李定国受马吉翔等人挑唆,没有采纳刘文秀遗表中建议由滇入川,在战略上是失策。作为永历朝廷后期实权人物的李定国,只想利用夔东明军进攻重庆减轻云、贵压力却未能想到以主力出川,同十三家会师。如果定国主力由建昌、宜宾、乐山向重庆推进谭诣、谭弘叛变可能必然大大减少,西南两大系统明军会合后兵力还相当强,整个战局演变将会有所改观。

夔东明军,原是大顺军旧部,抗清意志坚决,李来享原是闯王部将李过收养孤儿,后过继给李自成当义子,李自成战死后,李来享在夔东[今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怀陵流寇始终录》所记“夔东十三家”名号,则主要是大顺军余部:“闯贼遗党袁宗梯(即袁宗第)、贺珍合郝摇旗、李本营、党守素、李来亨等以兵出(今湖北东)、渠(羊渠今重庆万州区)、施、巫、郧(今湖北郧县)、竹(今湖北竹山)所谓夔东十三家也,而郝摇旗最著”“其外蜂起之盗天生城有谭文、谭诣、谭弘巫山有刘体纯丰都有胡明金城有姚玉麟施州卫有王光兴又有王有进、呼九思、景可勤、张显、刘惟灵、白蛟龙、杨丙英、李世杰等莫可稽考,总所谓夔东十三家者也。”这里所记多达21家,照样有“摇黄十三家”将领名号掺人大顺军余部,占7家即: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贺珍、李本营、党守素和李来亨。

这支由各部组成南明军队,此后乃苦苦支撑了六年直到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八月初四日,李来享杀妻自焚后,才全部灭亡[注本节内容参考滕新才先生著作抗清史论敬谢]。晋王李定国和永历朝廷在滇西日子也不好,过下关之战失败,让在腾越永历帝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王皇后,杨贵妃,窦贵妃等嫔妃,官婢老弱病残多啼泣不支,各官员朿手无策,只有长吁短叹。没一人拿得起主见,永历帝此时也更倚重马吉翔,对他言听计从,隨身太监杨国明,李国泰等人也和马吉翔相互勾结,对沐天波渐渐疏远,沐天波常流泪而无语。

巩昌王白文选下关战败,后兵卒多已战死,于是烧毁澜沧江桥,引兵退往边境木邦土司府所在地区筹粮筹响,积极备战,部众尚有五六千人,只是进入南方炎热潮湿之地,士卒多有病死者,减员严重军心涣散。

木邦,[在今云南龙陵县南边外怒江之西其地东至耿马、孟定、孟连与车里连界北至遮放、芒市西北至猛卯、南坎西近缅甸旧名孟都,一名孟邦。相传为蜀汉时,木鹿王苗裔元时内附,立木邦路军民总管府,明置木邦军民宣慰司,清乾隆间,缅甸攻破木邦以威协之岁供差发,光绪二十年薛福成与英订约将木邦画归中国],与腾越相距二百余里,至此出国木邦人多以经商出缅,故多富庶。白文选到此找到当地土司粮响多供足。

晋王李定国派人告白文选,白文选便接入木邦军民宣慰司,商议当前局势,告白文选曰;“吴三桂和卓布泰,领大军占领永昌,过不了几天肯定会追来,晋王想在高黎贡山设伏,一举消灭卓布泰和吴三桂大军,以图扭转大局,驻防怒江防线,然后再设法联络内地各路抗清义军,以图大事。”白文选;“今已无路可退,偏安一隅不是办法,倒不如行险棋依晋王之计,在贡山设伏,只要消灭了吴三桂,卓不泰,这明军便可在怒江之西站稳,白文选手;“大势渐危人心多散,降者极多,忠义之士今不多矣,望转告晋王殿下能把守好怒江,打黑渡等,勿使敌有机也。”李定国自在贡山调集锐,六千明军由窦名望,高文贵,任国玺每人引一部埋伏,杨祥领一支兵策应,吴三省领一支兵准备増援,自已亲自带靳统武,梁杰坐镇中军,高山上指挥备足滚木雷石火药等物,做好大战前准备。

吴三桂自入滇来,很少遇到明军激烈抵抗,渐渐失去戒心,占昆明,夺下关,打败巩昌王白文选,顺利占领永昌府,可谓势如破竹所向披糜,自是张狂根本未把南明军队放在眼里,手下兵将也极骄横,以为李定国已无力再打大战,便与卓布泰等人商议;“本藩自入黔来未有-败,今已将伪朝廷逼到缅边,执拿伪朝廷诸逆那是指日可待,大军自当-鼓作气,打过怒江执拿伪朝诸逆,再班师回朝,上报皇恩,众清军将领皆喜形于色。

永昌府原是蛮荒之地,自明以来多有发配充军之流犯人,迁入永昌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移入之人渐多,其中洪武年间因朱元璋为稳定国家,让百姓回到土地上来而禁商,因此商犯多移入云南,永乐年间进入永昌移民多数因屯兵,时有土司和缅酋领兵犯境,朱棣派兵部尚书杨宁之长子杨冕,领兵抗击叛乱,叛乱平息后朱棣命杨冕驻守永昌,木邦一带,封杨冕为武功大将军,其后人多在永昌府境内,两次大迁移才使永昌府人增加起来,也因此而造成永昌府百姓祖藉多是来自内地各省。

永昌百姓都奉明为正统,见吴三桂明朝重臣而引清兵入关多视吴三桂为汉贼,更有许多人跟隨永历帝出奔,许多乡民组织义兵,抢吴三桂军粮物资。只恨得吴三桂派兵四处剿杀,而吴三桂越杀越多,不得不在以后数年年剿匪,而反清百姓多为明朝移民官兵,清军来便向山中撤去,清兵-撤又从山上下来。

永历十三年正月中旬,[其时应是二月因那一年闰正月]吴三桂命大军砍树伐木准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