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蓄水

李婆子是个特别偏心眼儿的老太太,那么些重孙子重孙女冒雪来拜年,她拿丸子、拿炸果子分给他们,就是不提准备做的韭菜盒子。

当然,那会儿只调好了馅儿。

烙了五个韭菜盒子,一人吃一个,剩下的馅儿加点切碎的馓子,用来包饺子。

大李子村风俗就是年三十吃肉饺子,年初一吃素饺子,忌荤菜。

李婆子手艺好,舍得放油盐酱醋时,哪怕是一盘醋溜白菜也做得十足美味,总算安慰到李星星万分寂寞之心。

年初三,雪停了。

李大柱组织大家运雪蓄水,以备春耕之用。

梧桐山下有个水库,去年春夏秋三季大旱,水库干涸,可冬天连续两场大雪下来,很是积了些水,地脉得到滋润,凤凰泉又开始汩汩冒水。

但,大家依旧不敢抱着乐观的心态。

他们看天吃饭,风调雨顺的时候,皆大欢喜,可遇到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大家就得动脑筋,提前预防,尽量改善生存环境。

李星星对指挥大家铲雪的李大柱露出崇拜眼神儿。

如果她没记错,老爷子曾看的书里记载:未来八个月内,整个华夏将持续南涝北旱的情形,西北地区则遇霜冻,但到秋收时,南北俱涝,尤其是东部地区,北至东三省,南至闽粤,西至豫皖,台风暴雨接连不绝,受灾面积不计其数,堪称颗粒无收。

大灾大难,颗粒无收,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形容尽的。

所以,按照老爷子之命捐出去的一百多万吨粮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大家把屋顶、地面铲下来的雪倒进耕地附近的一个个洞口,而且洞口分布得比较零散,东一个,西一个,并不密集,李星星不禁奇怪道:“娘,为什么把雪倒进洞里而不是水库里?”

李秀红也在劳动人民行列中,她擦了擦额角的汗,“傻孩子,那是地窖呀!”

“地窖?储存萝卜白菜种韭黄的地窖?”

和李秀红一块铲雪的翠花大笑:“真是个城里人儿,不晓得咱们农民的辛苦!地窖,是蓄水的地窖。咱们大李子村属山地,好些在山根底下,土质贫瘠,耕种时格外需要水,但运水浇灌的话,不是很方便,你姥爷年轻时就组织大伙儿挖了地窖用来蓄水,你大舅当村长和大队长以后,又组织咱们挖沟渠,涝时引水下地窖蓄着,旱时引地窖水用来浇灌。几十年来,靠着冬天和各个雨季蓄的水,咱们大李子村扛过好几次大旱。”

去年有大半年没下雨,尤其是春耕时,那是一滴雨没见到,玉米、红薯得以丰收的原因全在于他们用上地窖里蓄的水了。

没水,红薯秧子和玉米种下去也不会长大、发芽,更别提结红薯、玉米了。

李星星更奇怪了:“第一场雪怎么没蓄水呀?”

“谁说没蓄水?你和你娘当时没在家,咱们可是忙活了两天!”翠花说完,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握紧铁锨,把积雪一块块地铲到平板车上。

关乎下一年的收成,就算是懒汉也被家人拿鞭子赶着干活。

铁锨不够用,木铁锨照样派上用场,牛拉车,人推车,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