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祠庙
一、曹娥庙
曹娥庙,誉为“江南第一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本地人称“娘娘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曹娥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151年),正殿五间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扩建,后几经毁拆、修葺,特别是民国23年因火灾而重建,于民国25年竣工,更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
曹娥庙坐西朝东,面向曹娥江,背依凤凰山,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曹娥墓;中轴线为五开间,依次有:照墙、御碑亭、山门、戏台、正殿、曹府君祠(双亲殿);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山门、戏台、土谷祠、沈公祠(祭祀沈文奎,后加祀任凤奎,改名为崇功祠)、戏台、东岳殿、阎王殿。现为全国文保单位。
曹娥庙
曹娥庙近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颇高,尤以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饮誉海内外。
在唐以前只称孝娥之神,曰“贞孝夫人”曹孝女祠。至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赵祯之讳改称“曹娥庙”。南宋宝庆《续会稽志》提到此事时,注有“今庙中有古石刻尚存,可考”。可惜事经千年,这“可考”的古石刻已无从查考,空留这段注解而已。
自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敕建殿宇、赐额“灵孝庙”后,大观四年(1110年)八月二十八日,始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1115年)因高丽遣使入贡,经从曹娥江,适值潮汛,祭庙借潮,即获感应。高丽人因此有请朝廷,宋徽宗于十一月十七日遂特封曹娥“灵孝昭顺夫人”。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六月十五日又敕封“灵孝昭顺纯懿夫人”,并封其父曹盱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复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历代敕封孝女曹娥达6次之多,故被尊为“灵孝昭顺纯懿慧感福应灵感夫人”。民国年间,国民党也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民国二十六年国民政府总理熊希龄题写“双桧亭”大匾,蒋介石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庙中先后配享宋代孝女朱娥(王象之《舆地纪胜》载为治平年间1064—1067太守张岷请以朱娥配享)和明代孝女诸娥(明万历四十五年),因而历史上又有“三娥祠”之称。
曹娥庙历经沧桑,仍长盛不衰,是我国江南地区建造历史最早的庙宇之一。其殿宇经历代多次修建,规模日益扩大。宋治平中(1064—1067)齐祖之撰有《曹娥庙重修廨宇记》,元祐八年(1093年)建正殿五间,嘉定十七年(1224年)绍兴郡守汪纲,于庙前筑石堤七十余丈。又建曹府君祠堂及朱孝娥祠堂五间。
元至元五年(1339年)绍兴府尹宫诚重修殿宇。
明正德五年(1510年)又重修。嘉靖四年(1525年),绍兴郡守南大吉修庙廓之以通郡。万历十五年(1587年)里人沈远(号东江)捐资为首募建高阁。
清顺治六年(1649年)总漕尚书,曹娥人沈文奎重建加高加大殿宇,殿前增建鸡笼顶戏台。康熙十一年(1672年)沈文奎之三子,刑部郎中沈志远重修殿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二月,曹娥庙被坏于台风,绍兴郡守俞卿捐俸修庙。在庙右复建沈清远(文奎)尚书祠,题额曰“沈公祠”。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绍兴郡守顾济美、会稽知县杨沛,建华表于墓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上虞陈溥在庙内两庑绘有神迹图,曹娥人杨明宗题跋两则。乾隆十年(1745年)后殿火灾,次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金山场鹺业在墓道前建饮酒亭,并有额联。嘉庆三年(1798年)建照墙,前山门各竖“越梁”“过宋”石辕门一座,并勒捐钱人姓名碑。嘉庆七年(1802年)祭厅前建过廊三间,即今宋碑置放处。鼎盛时期,照墙东面塘上,也立有“江姓常香”石牌坊一座。嘉庆十三年(1808年)奉旨加封建立碑亭,勒徽号暨督抚姓名,并勒具呈绅士及捐钱人名于碑阴。道光十九年(1839年),临曹娥江南北各筑一座“孝庙码头”其外侧碑石林立。整座殿宇及附属建筑蔚为壮观,气势恢宏。光绪八年(1882年)春,会稽著名画家潘岚(字椒石)与同人李小洲,绘《曹江孝女庙神迹图》42幅。
民国十八年7月22日午时,曹娥庙暖阁孝女闺房不慎起火,延烧前后殿及戏台等,是年乡民金阿源筹建正殿5间;民国二十三年有本地乡绅任凤奎发起筹资重建曹娥庙,重建的规模要比原来更高大深广。于民国二十五年竣工,历时3年,耗费银洋17万元。余姚高尧麟重绘《曹江孝女庙神迹图》42幅,由曹娥杨崖德题写前记后跋2幅。
庙内至今保存有曹娥墓,墓前之双桧亭最早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时任绍兴郡守汪纲在建此祭祠亭后,因亭前植有两棵桧树而名“双桧亭”。其额原为宋侍郎张即之书。此墓文革期间被毁,1982年由民间筹资重修。
1984年浙江省、上虞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庙,1987年上虞文物管理所根据清代曹娥墓形制作外观修整。墓高2.7米,直径7米,通体以优质石块错缝砌筑。墓前立“汉孝女曹娥墓”石碑,1988年4月由浙东书法名家沈定庵先生题写。
1987年重新修缮竣工后并向游人开放。
1989年12月,曹娥庙被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上虞文物管理所募资重建正殿暖阁,重刻曹娥坐像、“人伦之光”匾,在前天井重铸铜香炉,民丰村民沈惠根捐款人民币六万元。是年6月24日,正值端午节,曹娥坐像举行开光暨“建殿九百周年”纪念仪式。
每年逢农历五月廿二,是曹娥“娘娘庙会”的传统会期,来自绍兴、宁波及本地的香客蜂拥而至。这是曹娥人“—年三过年”的又一次重大节日,仪仗队、铜锣会、提灯会、放铳队、抬阁扮相、大敲、小敲(五乘龙船大敲)“估灯千百下曹娥”,需持续欢庆七、八天方才结束。亲朋好友相聚会市,把盏言欢。庙会期间,各地商贩在附近租屋开店、搭棚设摊,日用百货、南北果品、生产农具等物资交流带动会市经济的热闹非凡。
被世人赞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九月,浙江省流动电影放映队途经曹娥,就在曹娥庙为当地百姓放映了35毫米彩色影片《苏军血战记》,引起轰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上虞乡贤谢晋在曹娥庙内导演、拍摄了根据《聊斋志异》故事改编的电影片《辛十四娘》。
1988年9月25日,浙江越剧院电视部在庙中开拍专题风光电视片《千古兴盛曹娥庙》。
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导演杨洁带领《西游记》摄制组全体人员,也慕名来到曹娥庙,拍摄《险渡通天河》《祇雨凤仙郡》等《西游记》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场景。
2015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联合上虞区区委宣传部、旅游局在曹娥庙拍摄六集电视散文《诗画上虞——画家日记》。
附录:
嘉庆十二年九月因士民沈凤苞等之请浙江巡抚长白清安泰公,疏于朝
具呈士民沈凤苞、胡震、王于睿、王英芝、金夏尊、沈鹤鸣、沈凤仪、杨大澄、李九如、李文化、陈景翰、金传久、沈师勷、杨廷镛、杨思元、沈学洙、沈学泗、陈克孝、平世琯、沈学谓等为敬陈神迹,恳请题封事:切惟天地之性人为贵,百善之行孝为先。圣人以孝经立纲常,王者以孝道治天下。维风易俗,千秋仰锡,类之恩授命捐躯,百代隆明禋之报。孝女曹娥者,上虞人也。年仅弱龄,性秉纯孝。生当汉纪,拯父溺以成仁;灵著宋朝,荷王章而崇德。加封在至元之世,勅祭于洪武之年。邯郸长才,贞珉勒记;中郎妙笔,黄绢题词。史乘载其芳徽,春秋列为祀典。固自古以为昭,亦于今而更烈也。故夫风恬浪静,帆樯无涉险之虞;捍患御灾,黎庶协攸居之庆。制猛虎于塋傍,驱巨䲡于海穴。一丸灵饵膏盲,攻二竖之灾;千点神灯保障,奠长堤之固。凡兹近邑,俱藉帡幪,属在遐方共钦;瞻拜声名,洋溢香火辉煌。惟此孝行著于生前,神功昭于身后。事关名教,泽及生民。信巾帼之第一,实今古之无双。非蒙懿号之褒,奚见幽光之发。况徵文考献,既赐封典于前朝;自歌绩记功,宜加旌扬于圣世。为此陈事实,恳赐详题,仰邀封勅等情。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因绅士朱潮等之请浙江巡抚马新贻呈文:
具呈绅耆朱潮、沈树棠、杨鼎、沈桂森、鲁毓麟、王其渊、杨东皋、朱毅、沈树荫、骆士升、李遐龄、金维均、朱恒、沈元熙、陈瑞元、沈树本、陈鼎、杨榞、陶源为恭陈神绩吁恳详请赐额加封事。窃惟国有酬庸之典,礼有崇祀之文。离绍兴府城东九十里曹娥村,临江有孝女庙。肇于汉代,界在上虞,地以人名,永垂不朽。累朝封典,屡显神奇。我圣朝嘉庆十三年二月初七日,特奉恩旨勅封福应夫人。从此庙貌巍峨,益昭灵佑。咸丰十一年九月,绍兴府城被贼攻陷,即于十月初四、五、六等日焚掠乡村,逼近曹娥。未至三里许,有黄雾笼罩村居,迷难觅路。贼欲前进而马忽失蹄,旗遽倒竿,遂惊骇退遁,不得入村。渡江以窥上虞、余姚矣。后另股毛贼,由台州僻径袭上虞、余姚。由是绍兴全府俱陷于贼。同治元年四月十八日,贼在曹娥江横驾无数船只,用巨索大板盖搭数十丈浮桥。意在从东渡西,合联会稽、上虞、余姚三县之地,以便其奔突。当夜三更,江面神灯照耀,忽起飓风四五阵,立时索解板飞船毁桥断。居民以手加额,咸谓孝娥神力。贼怒,径登神座,对神像施放洋枪七次。度离像仅四五尺许,而弹子旁飞,不能损像一毫。贼惊惧而止。嗣官兵收复上虞,十一月初八日,援贼号称十万,由曹娥江上离庙十里许,仍以巨艇联搭浮桥,蜂渡东岸,意欲窥袭上虞,突被官兵冲击。贼正在争渡间,又复飓风大作,缆索齐断。船只沉毁,贼匪溺斃者以万计。此皆神灵赫濯彰彰,在人耳目者也。伏思圣朝恩明谊美。凡各省神庙,有捍灾御患,功德在民者,一经题请褒封,无不仰邀。俞允曹娥孝女保障全江,尤著灵异。阖村士民妇孺,愿酬神德。咸籲皇仁,当此绍郡全境肃清,理合虔请赐额加封,以答神庥,而慰效顺。为此详陈神绩,合词恭恳伏祈宪台,俯察舆情,允准详请。将见:龙光载锡,益彰孝感之诚;凤藻增辉,弥叶升平之庆……
礼部为颁发事祠祭司案,呈本部议复浙江巡抚马题请,加封临江孝女曹娥神庙匾额封号一折,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二十八日奏,本日奉旨依议,钦此当经抄录原奏移会内阁典籍厅,撰拟匾额封号字样,去后准内阁交出临江孝女神庙封号,奉旨钤出灵感,钦此。又匾额字样,奉旨钤出福被曹江。钦此。钦遵到部相应行文,该抚遵照办理可也等因。同治六年三月日 到。
二、汤公祠
汤公祠在孝女庙村庙北直街中部,近柴船弄北,东靠曹娥海塘。祠阔三间,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0平方米。祭祀明代嘉靖间绍兴郡守汤绍恩。后附祭清乾隆间会稽县令彭元玮。两位牧守均为绍兴治水之功臣。今祠为上虞文管所文物保护点。
汤公祠旧址(背面)
三、宝山寺
宝山寺又名宝山证慈寺,在下沙三角站居委浙东运河北岸,财神弄西首。寺原在绍兴攒宫宋六陵之宝山下,系北宋尚书左丞陆佃功德院,赐名证慈,米芾书额。南宋绍兴初其地为哲宗昭慈孟太后攒宫,故将证慈寺移建在曹娥,始称宝山证慈寺。明季该寺毁于兵火,清康熙七年(1668年)赵鼎元等筹资在谢憩卧狮山下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陶姓在曹娥原址修葺,道光间僧真空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邓元锦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有寺舍三进并两厢房屋共38间,正殿供释迦牟尼佛像,后有大悲楼供观音大士像,住持僧戒增。部分房屋被东关区警务曹娥分驻所、箔税局稽查所占用。今临河尚有部分古建遗存。
今宝山寺,南临运河
四、联峰寺
联峰寺旧名联峰禅院、联峰庵,在凤凰山东麓岙底,俗称寺湖岙,东临曹娥江,三面茂林修竹,绿林掩映,寺前一泓碧湖,二株古木,风景极佳。
寺始建于南宋末年,时有绍兴安昌僧摩楞,因瞻仰曹孝女古迹,游经此处。羡此胜景,遂决意住锡此地,建造道场,可与曹娥庙咫尺相闻,交相辉映。
寺几经废兴,至清时易名“联峰庵”,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造六角形石经幢二处,一刻“本山普同塔”,另一刻“曹洞正宗三十一世裔均序铸禅师事迹”。嘉庆年间,寺曾重修。道光八年(1828年)住僧宝山在大雄宝殿后面建大佛殿、大悲楼。其徒德顺承师建造之功德,又于咸丰六年(1856年)立《于斯万年碑》,香火益盛。至民国间,有住寺僧正元、松岳及徒永鑫等,寺院惨淡经营。其后寺院多遭毁损,改作他途。1986年,僧永鑫重返寺中,历年操持,建起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寺舍37间计3000余平方。1996年这一千年古寺登记为保留寺院。现寺内尚存树龄达1000年的古樟和虽余半爿仍生机盎然的古木瓜树这两棵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石经幢、咸丰六年(1856年)立《于斯万年碑》、光绪间茶几、民国间僧正元之墓碑、德顺近老和尚之塔等古物遗存,惜乎近年多遭毁坏流失。
1985年11月上虞县委统战部和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科,在联峰寺召开全县佛教界人士座谈会,并成立佛教协会筹备组。
2017年6月,在湾头徐家弄西发现联峰寺六角形石幢塔构件一,高度为0.53米,六角形每边宽度0.27米,有两面刻有字体,一面分二行直书“康熙歲次庚申季夏上院穀旦”,另一面分三行直书“建塔會首沈志忠助□□道□廣利庵僧均序仝造”。康熙庚申为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资建造者沈志忠应为曹娥人,康熙年间沈文奎子侄辈多以“志”名,另仝造此塔者广利庵僧均序。在联峰寺大殿前仍存的康熙三十二年另一件石幢塔上,高0.75米,六角每边宽0.25米,刻有“康熙癸酉孟夏,曹洞宗三十一世裔均序铸禅师”事迹,当为同一禅师,不过此年祷禅师圆寂了。唯广利庵费解,查《绍兴佛教志》无广利庵之名称,或为它地庵名,禅师曾从该庵挂单而来;或联峰寺曾名“广利庵”。
五、大王庙
大王庙位于下沙塔桥东首。面阔三间,深二进。庙前道地临街,背运河有戏台,称大成台。庙内供儒家圣人至圣先师孔丘老夫子。本地人以讹传讹称为孔君,并与龙王攀上兄弟,成了“孔君大王”,龙王堂的水府龙王被排为老二,曹娥庙土地殿的薛浦龙王为老三。
1972年该庙被拆除。
六、歪摆庙
歪摆庙为俗名,即张神殿,因建于观花桥西首运河边的歪角地形上,故名。建有殿屋一间,南面运河有石柱路亭。殿内祭祀红脸张神。神名张夏,系宋代萧山人,治理水利功封宁江侯,在会稽民间奉为水神,颇为灵验,其神殿几乎遍布绍兴水乡。
曹娥老区另有两处张神殿,一在沙义渡阅江亭内,另一处在顶坝底南面内河埠头,因张夏被民间呼为张老相公,因此又称“相公殿”,此殿又供有方岩“胡公大帝”有“河清海晏”匾额悬于殿中,内有戏台,来往戏班过坝,多在殿中演戏酬神。
七、职山庙
职山庙现名“职山禅寺”,位于职山(今称狮子山)正南,严村村北面,为职山周边村落的“土地庙”。初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至少与职山之名同期。由沈廷宰、沈清如、陈万圣等捐资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949年后改庙为严村小学校;1993年、2000年先后由祝百海等筹资扩建,现有房屋33间。原有山门三间,正中大殿五间,供奉土地菩萨;正南旧有戏台,每年正月十五上演灯头戏三天三夜,七月初八土地菩萨寿戏三天三夜,求雨落通后酬谢龙王戏一台,十月酬谢职山老虎戏三天三夜,请绍兴城里陈鹤皋舞台、筱昌顺舞台、大发舞台等著名越戏(绍兴大班)献演十台。
戏台东、西两侧各有千年古樟树一株,胸径足有3米多,需六、七个壮汉牵手合围方能环抱。枝叶繁茂,冠荫如云,最高处枝丫已相互交叉,后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地殿西侧为东岳殿三间,建筑年代应晚于土地殿,殿中旧设阴司间,殿门两侧石柱刻有“掌司祸福布张弛,秉鉴阴阳昭报应”对联,今石柱移至后大殿门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