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生命力强盛的领域,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印刷的本质(内涵)是将微小功能单元在空间(大面积基材上)精确摆放的一个过程。当这些微小功能单元在空间的精确摆放,按照人的视觉特征进行设计和排列组合时,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印刷传媒的基础;当这些微小功能单元在空间的精确摆放,按照某种结构根据空间图形化的需求进行设计和排列组合时,就构成了今天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印刷制造的基础。这就是印刷外延的两个基本分支,延展出印刷传媒、装饰印刷、功能印刷和印刷制造等不同的业态和更多甚至难以穷尽的细分领域。

在Drupa 2016年的展会上,功能印刷、印刷电子甚至3D打印等作为印刷业的未来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其主题“触摸未来”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印刷和影像学术界享有极高盛誉和影响力、由美国图像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会议,从2016年开始将关注了30多年的数字印刷转变到了用于制造的印刷,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印刷的制造属性以及其具有的前沿性和未来发展空间。

对印刷内涵和外延的这种认识揭示了印刷更丰富的含义、发展空间和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刷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的朝阳产业,蕴藏着我们印刷人还未涉足和开拓的市场和商业机会。当然,这也给印刷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如何让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并认识印刷,掌握其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知晓其前沿和未来疆域,是从事印刷专业教育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不断努力和大有作为的方向。

《印刷制造原理与技术》一书是在此背景下面向印刷工程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侧重于印刷传媒领域以外的产品印刷制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印刷在电子、3D打印、纺织品、建材等领域的应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印刷制造的概述和应用领域。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电子器件印刷制造涉及的基础理论、材料、传统印刷技术和新型印刷技术、封装技术,并以射频识别标签和透明电极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制造方法和涉及材料。第三章详细介绍了3D打印涉及的五类技术的原理和工艺过程,并展望了3D打印在印刷中的应用。第四章介绍了纺织品印花的类型,并对每种技术涉及的材料及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五章详细介绍了陶瓷、玻璃、壁纸等涉及的印刷制造工艺及技术。编写内容力争全面、简洁,具有前瞻性,使读者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印刷制造技术及各类产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印刷学院魏先福、杨永刚、张改梅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的大力支持,北京印刷学院辛智青、胡堃统筹全书编写。参编人员有北京印刷学院李路海、李亚玲、莫黎昕、方一、李修等老师,北京迈思成公司冯海波工程师、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王旭东工程师、中科院化学所张兴业副研究员、暨南大学李风煜教授、厦门弘信电子科技公司何耀忠工程师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并提供了大量材料。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闫美佳、郭振新、焦守政、祝飞扬、胡苗苗参与了内容的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同行的大量文献和科研成果,标注不全、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本书根据本科《印刷制造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可供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于从事印刷包装研究与实践的科研人员阅读以及印刷包装企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作参考。由于专业技术水平有限,时间紧迫,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期待今后共同修改完善。

编者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