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
- 王镇远
- 2009字
- 2020-06-24 20:21:24
| 从观心到忏心 |
定盦不仅是诗人,而且是善于探索心理奥秘的思想家。他的诗中有不少直接反映自我心智的作品,特别是在他受到佛教天台宗的影响之后,此种倾向更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天台宗重在心悟,它的创始人是生活在陈、隋之间的僧人智 ,他以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人心中生出的,“一念心即可生三千大千世界”“三谛俱足,只在一心”,因而心是他们修行觉悟的关键。他们提倡定慧双修,就是要通过禅定和义学来达到涅槃之境,一旦心能静默下来,就可祛除俗像,排除一切烦恼,就像良医的一帖主方,能总摄诸方,得此便一切病孽顿除。定盦笃信天台宗,故也以反观内心为觉悟之途。他有《观心》一首云:
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烧香僧出定, 梦鬼论文。
幽绪不可食,新诗如乱云。
鲁阳戈纵挽,万虑亦纷纷。
这首诗写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一方面,定盦面对着日趋危机的社会现实,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革新时政、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时时感召着他,这表现在他众多的诗文之中,常常令他思绪万千,心潮如涌,难以安宁;另一方面,他深受佛理熏染,颇欲皈依佛教,以此求得心态的平衡,排除一切障碍,达到澄澈明净的境界。在这种双重思想的驱遣与矛盾之下,定盦便有了“观心”的思想经历。
“观心”本是佛教天台宗所提倡的修炼方式,智提出“止观论”,“止”就是禅定,指由坐禅而进入到一种静心息性的境界;“观”就是指由内心观照而求得悟解。由“止观”可达半睡眠(入定)、但又不完全熟睡(痴定)的精神境界,心中既空无所有,又若有所思,类似一种梦的境界。智的遗嘱中曾说过一个伙夫的故事:某寺的伙夫偷听到说法,在烧火时注视着火烧薪柴,心里想到生命无常也如火之焚薪,于是他蹲踞在灶前,寂然入定,火灭锅冷,乃至入定数日才醒过来,遂与上座诉说经历情形,愈说愈深奥,直到上座也不能解。这就是天台宗所崇尚的由止观入涅槃的境界。观心的方法便是通向这种精神境界的途径,《大乘义章》中说:“粗思曰觉,细思名观。”可知观心也就是细细地反省内心。
定盦试图屏除尘世间的俗缘而反观内心,但自己的积习难改,虽然有时如焚香入定的老僧心绪平静,然而有时又如梦中喧哗,如众鬼论文,可见他内心的出世与入世之情时时在交战。诗人的幽情单绪难以泯灭,诗思也如出岫的乱云飞奔激荡,纵有回天的力量,也无法将自己纷乱动荡的思绪平静下来。定盦有意学佛观心,然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腔对现实的萦系之情无法抑制,文思诗情每每如八月钱江之潮,骤然而至;如烈风暴雨,迅猛异常,扰乱了心灵的安宁。他虽然心仪佛理,然而始终难以登堂入室,也许是因他俗缘太重,终未能脱略世情而超然物外。
在《观心》之后定盦又作《又忏心一首》,表示了更深的忏悔,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于此可见: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正由于观心而未能得到平静,于是他更欲以焚毁诗文作品来求得解脱,诗中既有无限的悔恨,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谴责。
佛家以为自然界的生灭,须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坏劫中,世界发生大火,能使天地万物化为灰烬,即称为“劫火”,劫火可销毁一切,但诗人心中那种莫可名状的思想却如怒潮汹涌不能平息。尽管自己力图以佛家的观心寂灭之理去抑制它,但也无济于事。经邦济国的文章消耗了他白昼的生命,而种种奇异的思绪又乘着夜间涌上心来。它们来势汹涌,无法按捺,激励起自己仗剑报国的雄心壮志;一旦退去,犹留下缠绵不尽的余思,像是箫声的余音绕梁,有待诗歌去表现。
这六句其实只是写自己的心态,一种不能遏制的思想在他心中激荡,长久地折磨着他。无论什么医治心病的灵丹妙药,或是什么聪慧灵敏的智慧都无法使他解脱,造成了他心灵的疾病。“心药”二字本也出自佛典,《秘藏宝钥》中说:“九种心药,拂外尘而遮迷。”“心药”即指佛家的教法,意谓可以以此来医治种种心中的烦恼,这里也泛指诗人谋求心绪平静的疗救之方。而“心灵”则指诗人的慧心,《隋书·经籍志》上说:“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故也借以指抒写心灵的诗文创作。这些创作只是令诗人思绪万端,烦闷不已,因而他决心将此付之一炬。以“寓言”指自己的诗文,正因为这些文字中有着深刻的寓意,凝聚着自己的思想。
诗所以题为“忏心”,是因为诗人在此表示了深深的悔恨,然与其说他悔恨自己心潮的起伏不宁,毋宁说他愤恨这人世的不平与弊病。诗虽然写的仅是自我的心理状态,而其中自有强烈的愤懑与悲怆。如果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追问:“何物千年怒若潮?”其答案自然可以追溯到诗人对现实的感愤上去。可知定盦从“观心”到“忏心”是一条充满着苦涩的思想之路,他意欲逃禅,而那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令他频频回首,不能忘情于世,这些诗便是他矛盾心理的自我表露。
定盦以这类刻画心理的诗作展拓了传统诗歌的内容,以诗去描绘思绪,追踪心灵的历程,甚至探索自己潜在的意识,这正是定盦诗中现代意识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