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互助、忠诚、奋进的精神,已然成为刘、张、陈三氏家族的祖训家规。围屋精神世代传承,成为了佳话与世人的楷模。
刘家祖堂神龛上方垂悬着三幅卷轴,平日里紧闭,不让人窥探,唯有初一十五、节日之际才予以展示,供后辈们敬奉朝拜。其中居中的画像描绘的是刘殷,两侧则是孔夫子与华佗。
据传,这三幅画皆出自刘良友之手。刘家乃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同时也是祖传医术医药世家。
刘殷公曾言:教书育人、治病救人乃最高尚之职业,教育子孙需世代传承。他的两位孙子,鹏波行医,越波教书。
自此,鹏波公将医术代代相传,越波公一脉亦代代出教书匠。
这三幅画像象征着刘家祖训,时刻提醒后人铭记于心。
自刘良友创办私塾学堂以来,刘家祖堂始终秉持仁、恕、诚、孝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为南坑村培育了一批批社会栋梁之材。
刘家私塾学堂常规招生三十余人,学费并无固定标准,富者多付,贫者少付,围屋的孩子则免费入学。此乃刘良友先生所立之规矩,世代相传。
刘家并非依赖私塾学堂维持生计,田租、店租足以保障全家生活无忧。
刘象禹乃刘家长辈,亦是私塾学堂的教师。私塾学堂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并无统一要求和规定。富贵人家的子弟可连读五至六年,贫寒人家的孩子则可能仅读二至三年便休学。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给教师授课带来诸多挑战,需分组、分科,甚至一对一进行教学。
刘德岗为长子,闲暇之时亦会代父授课。
他对学生的态度较为宽松,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讲课妙趣横生。只要他授课,学生们便欢声笑语,读书也格外认真。刘象禹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应让贤于年轻人。
“儿啊,我已年迈,力不从心。我将这些孩子托付于你,望你能肩负重任,将他们培养成优秀人才。”刘象禹对儿子言道。
“感谢父亲的信任!我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定不负您的期望。”刘德岗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教育后辈的重要使命。
端午节前一日为“节敬”之日,学生家长前来向教师赠送礼品,同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刘象禹趁此机会征询家长们关于自己退休的意愿。
家长们皆知刘德岗德才兼备,且常听孩子们称赞德岗老师待人和蔼,授课水平高超,岂有异议?
刘德岗老师年方三十有余,身高约一米七,体型适中,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嗓音洪亮。他对待学生平易近人,对教学工作极其严谨。他如同慈父般,呵护着每一个孩子。
刘象禹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完全沿用传统的注入式。规定需朗读之书,学生必须一律背诵。教学内容方面,新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老生则研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同时亦高度重视诗词楹联的教学。
刘德岗老师的教学方式独具匠心,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小型案例与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教学内涵,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迅速掌握知识,记忆深刻。教学内容更是丰富多样,涵盖了天文、地理、数学以及部分著名文学作品等现实应用教材。
刘德岗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极高,经常亲自前往县城选购书籍,并在学堂隔壁的小房间设立了阅览室,允许学生将书籍借回家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孙家的返祖归宗围屋易主,引入了善良人家陈茂仁、张斗养,使得刘、陈、张三姓共同成为围屋的主人。
刘象禹年长,德高望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围屋的第七任堂主。围屋三姓亲如手足,铭记历史,传承围屋精神,以崭新的姿态谱写围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围屋的刘世春、陈安昸、张金宝三位孩子年龄相仿,性格相似,知书达礼,讲义气,深受人们喜爱。他们在一起学习、写字、绘画,尤其热爱阅读和讲述书籍。
刘世春是刘德岗老师的儿子,尽管有些学生对老师的儿子或多或少有些敬畏,但刘世春待人亲切,平易近人,毫无特别之处,时间一长,大家便毫无顾忌地与他亲近。
刘世春酷爱阅读,视书为生命,每次书房里上新书,他总是率先阅读。虽然这种行为略显霸道,但因为这些书籍是老师购买的,所以老师的书就等同于他的书,其他人也因此默许了他的行为。
每当父亲出差归来,他总是第一个接过行李,然后迅速翻找,寻找的正是书籍。刘德岗深知儿子的喜好,每次出门都会不忘为他购买书籍。只要有新书、好书,即使再难购买,他也会竭尽全力购回。
清明节后的第三天,刘德岗前往大岭背老家祭祖,通过关系购买了几本珍贵的书籍,其中包括一本《三国志》。刘世春如获至宝,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阅读,甚至连最好的朋友陈、张兄弟都被他瞒在鼓里。
他们三人是形影不离的铁杆兄弟,一旦不见踪影,便会四处寻找。陈、张在围屋内外找了个遍,最终在梨树园里将他抓住。
“好啊!你这个家伙让我们好找,你到底在看什么神秘的书?”刘世春正沉浸在书中,根本无暇理会他们的责备。
哦!原来是《三国志》,这可是早已闻名遐迩的好书。两位顽皮的孩子同时扑了上去,紧紧抱住刘世春的手臂,嬉戏打闹,笑声不断。刘世春担心新书会被弄脏或损坏,只好答应让他们一起观看这本书。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看书的速度各不相同,而且刘世春已经看完第二回,并不想回头重新阅读,也无法忍受等待他们追赶上来的时间。
陈安昸提议:“世春哥,我觉得这样或许可行。一本书三个人同时看确实不太现实。你先看,我们暂时不看。但是,你每看完一回,需要停下来给我们讲解。”
“好的!我现在就把第一回的内容给你们讲解。”阅读和讲解是刘世春的强项,从小父亲就严格要求他“听、说、读、写”要同步进行训练。
刘世春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语详细讲述了《三国志》的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军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
翌日,刘备、关羽、张飞于桃园之中,悉数准备乌牛白马祭礼等物,三人焚香再拜,郑重宣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非同姓,但已结为兄弟,自当同心协力,解困扶危;奉卫国家,保障人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信弃义,众叛亲离。誓言完毕,尊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幼弟。
……”
一个说得头头是道,二个听得津津有味。张金宝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尚未清醒。陈安昸轻拍他肩头:“已经讲完,为何发愣?”
陈安昸看着两人说:“我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胸襟何其宽广,侠肝义胆、生死与共、视死如归。”
“我深有同感,能有这样的兄弟即使死亦无憾。”陈安昸说道。
“我们三人也结拜为兄弟,长大后投身军旅,保卫疆土,报效国家。如何?”刘世春提议道。只见陈、张挽起袖子,高声回应:“好!正合我意。”
这群十几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英雄人物充满崇敬。他们言出必行,仿效刘、关、张于桃园三结义。
陈安昸回家取香烛;张金宝潜入祖堂盗取供品;刘世春将父亲泡好的一壶九龙茶拿来。
在一棵硕大的梨树下,点燃香烛、摆放供品,洒满三杯香茶。三人跪地而拜,然后宣誓:“苍天为鉴,梨树为证,今日我们三人义结金兰,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传承围屋精神,解困扶危,保家卫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信弃义,众叛亲离。”言毕,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依年龄尊刘世春为长兄,陈安昸次之,张金宝为幼弟。
刘德岗从内室走出,见儿子拿走了茶壶、茶杯,便悄然跟随,藏匿在他们视线之外,观察他们的举动。他看到孩子们有模有样,一丝不苟,并非儿戏,于是决定给他们上一堂励志教育课。
“好!说得好,有理想,有志气。”刘德岗老师热烈鼓掌。
三个少年见老师前来,略显尴尬,慌忙在土坎上铺上枯草,请老师坐下。
刘德岗老师坐定,侃侃而谈:“刘、关、张三人能结拜为兄弟,皆因他们重情重义,甘愿冒险。不仅如此,他们志趣相投。此后三十余年,三人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终创蜀汉基业。他们乃历史英雄人物。”
“我们现实生活中亦有此类英雄人物,刘殷公与孙顺贵公乃异姓兄弟,他们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同心协力筑起永兴围屋,凭借智慧与双手脱贫致富,使围屋兴旺发达日益壮大。在刘象文和孙景祥前辈的引领下,围屋刘、孙两姓同心协力,竭诚合作,直面疫情侵袭,闭塞围屋抗击疫情,宁愿牺牲自我,也不让疫情蔓延,保护全村人的生命安全。此乃英雄壮举,此即传颂千古的围屋精神。”
“这段故事告诫后人:若欲成就一番事业,应寻觅志同道合之友,相互扶持,共度难关。为了心中理想,便有无尽力量去抗争。”
刘德岗老师最后总结道:“我们自幼应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实现理想。我们不仅要有理想有志向,更需勇敢面对,勇于挑战,战胜困难,成就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