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快不败:流量快速聚散的商业价值

“知乎”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2016年对于它而言,可称为转折之年。在那一年,以知识问答为模式驱动的知乎产品上线,这为知乎打开了战略发展窗口。上线仅38天就创造了近80万元的门票收入。

仅用一年时间,知乎就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截至2018年3月,知乎注册用户数已达1.4亿,平均日活跃用户量超过3 400万,人均日访问时长1小时,月累计页面访问量达到230亿,累计产生提问数2 300万,回答数近1亿。

知乎站在了知识付费的风口

知乎付费产品矩阵的新成员——“知乎·读书会”于2018年4月上线。作为知乎又一款与书籍相关的音频付费产品,“知乎·读书会”在“专家讲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入“名人领读”的内容形态。

2017年下半年以来,“蜻蜓FM”“懒人听书”“豆瓣时间”等产品证明了音频付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知乎对这种将读物精编和拆解之后输出的读书会模式颇为看好,也加入这一赛道,并邀请到包括巴曙松、李银河、傅盛、林兆华、李淼、马家辉、杨照等在内的百位行业大咖为自己“站台”。

与此同时,“得到”“分答”等产品的更新迭代与知乎共同掀起了一场知识付费的龙卷风,这些创业公司也随之站到了风口上。

流量变现下的商业模式打造

基于知识分享,知乎为“知友”建立起多维度的量化信用值体系,促进价值内容积累,拓展信用边界,由此产生的超级用户与品牌不仅能建立起有生命力的互动关系与交互逻辑,还能成为品牌的口碑放大者与新用户分发渠道。知乎基于这种IP思维打造的圈层文化内容矩阵,更容易让用户收获场景化的信息体验,由此催生的知识内容,以及KPI算法的价值观升级,都让知乎这种聚焦于知识营销商业价值本体的知识平台能够为品牌主创造更为可观的营销红利。

从用户价值闭环到商业价值闭环,不但能够帮助用户找到信息,还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知乎不仅做到了品牌的宣传,同时还把解决问题变成跟用户长期沟通和对话的一种方式。

目前来看,知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①封闭期,由互联网所驱动;

②开放初期,延展至互联网周边领域专业知识;

③开放期,覆盖各类专业领域知识。

显然,知乎将成为涵盖知识、见解、经验等高价值内容的普惠型智慧社区。有效而快速的流量聚散策略,让知乎在知识付费时代掘得第一桶金,并建立了有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流量价值在新时期的直接体现。

与此同时,在“流量为王”的大旗下,一部分企业做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用简单粗暴的引流方式掩饰产品缺陷和创意不足,忽略了产品黏附用户的能力,只关注如何获取最大的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摇身一变成了“流量经理”,用户也不再是用户,而只是单纯的流量。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浮夸的流量数据下开始意识到,除了流量,更重要的还要看用户留存,以防止流量造假。但是商业的价值在疯狂制造无效流量的背景下,实际上已经开始被极大地扭曲。

从另一个角度看,流量思维正在摧毁很多创业企业,这些企业的模式既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VC,它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PPT展示上。很多互联网企业融资买一批用户,把这些用户转化成一部分销售额,再拿钱去买更多的用户,然后拿流量去获得融资。一旦这条线断了,企业也就倒了。

在制造端,一大批企业正在被流量公司挤压向崩溃的边缘,甚至被拖死。

不管商业如何发展,那些具有创造价值而又跟得上时代的企业都不会被干掉。不管有没有O2O,保洁阿姨还是要打扫卫生,这是不变的。改变的是跟保洁阿姨匹配的组织,以前可能是街道的家政中心,现在是互联网家政公司。

那些不创造价值、价值扭曲的公司,火过一段后马上会消失在江湖,留下一地“鸡毛”。

烧毁一片森林很容易,但是培养一片森林却很难。BAT等巨头平台公司要更加谨慎、克制地对待流量,善意对待创造价值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让商业回归价值至上,促使商业生态变得更健康、可持续。

所谓小人求全,君子求缺,哪怕缺失一些业务,大公司也应该多留一些机会给弱者,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商业可持续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