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丰美 扎实的拓荒力作
- 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
- 赵庆庆
- 3115字
- 2020-07-01 16:34:11
曹惠民
《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是作者赵庆庆在十年间向读者奉献的有关加拿大华人文学的第二本著述。全书约40万字,加上200余幅图照,读之顿有美不胜收之感,可读可赞,可喜可贺!
早在十几年前,庆庆在取得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后,毅然前往遥远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攻读比较文学学位。在此期间,她与加拿大学术界,特别是华人华裔学术文学圈,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联系,后陆续担任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委员、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加中笔会会员和《世界日报》华章版的编委,深度融入了加华文坛。即使回国后,她也一直没有中断对加交流,像“走亲戚”一样在中加之间来回往返,经常去加访学、参会、查找资料,从容地在地观察、在地交流、在地研究。她走访了几十位重要的加华作家和学者(成果见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枫语心香:加拿大华裔作家访谈录》),积累了不少原始史料和第一手资料,这是很多学者不可能做到的。她还曾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加拿大部分的撰写,现在又主持完成了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为了中加文化交流,赵庆庆这位本业为南京大学外语部的英语副教授,对加华文学可谓倾心尽力,情有独钟,华丽变身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加拿大华人文学的专业学者。
《枫语心香:加拿大华裔作家访谈录》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支持和时任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先生的高度肯定,称赞该书的“丰富洞见”“卓有独创”。应邀作序的我,则特别赞赏庆庆“为她所钟爱的加华文学贡献的挚诚爱心”、“对加华文学不遗余力的推展之心”,以及“真刀真枪做学问的态度和功夫”。她“重视原典实证”的学术追求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又承庆庆盛情邀约作序,让我得享先睹之快,既觉荣幸更感庆幸。读着这本即将出版的厚重专著《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简称《史论》),震撼之余又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它又一次全面集中地证实了庆庆的学术坚持、学术积累和治学原则,可以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呈现。就她个人来说,《史论》是对《枫语心香:加拿大华裔作家访谈录》研究理路的延续、扩展和深化,而就全球的华人文学研究来说,《史论》可谓既有独到的贡献,又有标志性的突破,堪称一部丰美、扎实的拓荒力作。
加拿大华人文学研究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新课题,国内外还没有相近规模的成果。庆庆在主客观条件均具优势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承担起这一课题,可谓顺势而为,立足前沿,在中外文学比较和世界华人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开创性:在爬梳浩繁资料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在学术著作的体例形制上,都有先声夺人的创新,填补了国内长期以来加华文学研究的空白,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推进。
《史论》体大思精,史料浩繁,整体构想明晰,思路展开从容,在宏观视角下的多角度论述又不失周全细腻。作者采用了新颖的研究方法,在纵向和横向的结合上,对加拿大华人的汉语、英语、法语和双语书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纵深感、立体感、形象可视感兼备,显示了很高的学术水准,不难看出作者所具有的加华文学的丰厚底蕴与积累。
《史论》从明朝中国人通过耶稣会士初识加拿大讲起,寻根溯源,给加华文学史辅以厚重的华侨史背景。而加华文学之滥觞,则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华人刻在加拿大海关羁留所墙上的诗歌,即“先侨壁诗”。接着对1907年问世的《大汉公报》展开考察。该著的主体部分,先是板块状的一一展示,解读加拿大华人最为集中的三个区域——以温哥华为中心的西中部、以多伦多为中心的东部、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法语区——的华人华裔文学(包括汉语、英语、法语和双语写作)的发展。这些区域的华人华裔文学是加华文学发展最为成熟的地方,聚集着最为主要的华人华裔作家。《史论》论述了上述三个区域加华文学的历史演变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社团,勾勒出加华文学的概貌,显示出它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和世界性。再以“北美华裔女性”、“族裔成长小说”和“自我译写”诸方面为话题,不仅挖掘出加华文学多元风貌的历史成因,而且深化了对一些主要加华文学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揭示出加华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以及与美国华人文学创作的异同。作者视野开阔而悠远,思维缜密而周全,将纵向的历史梳理、板块状的扫描和个案的点式深入三者有机地结合,进行跨语种跨国界的整合和比较,全面又不失穿透性地勾画出了加拿大华人文学的面貌。应当说,这样涉及多个语种、多元文化的具有拓荒性质的国别华人文学史,实非有扎实学植者而不敢为,也不能为也!
全书涉及的作家有数百之众,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认知视野:“地广人稀”的北美大地其实地广人不稀,居然有这么多优秀的华人作家和这么多有意思的作品。即以非汉语写作的作家而言,从19世纪末首开华裔英语写作先河、被视作“加美华裔英语文学祖母”的水仙花(本名伊迪丝·伊顿),到继巴金之后获得法国骑士勋章殊荣、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华人法语作家应晨,乃至80后的双语写作才女曹禅……林林总总,使人如行走于文学百花园,处处美景,目不暇接。
庆庆的论述涵盖全面,挖掘深入,持论客观,也常见新意,自可见出她的独立思考,贯穿着论从史出的强烈意识。如对于一些评论家认为伊顿有自我东方主义之嫌的看法,她认为,其实,伊顿比较注意避免自我东方化。对于张芷美自传《狐狸精》的忏悔意识的剖析,对于李彦的《海底》(中文本)与其译写的英文原著《雪百合》的精细比照,解读其艺术匠心,都能言之成理。她把应晨的作品分为表现母国叙事的族裔化小说,以及回避人物族裔身份、隐去故事时间和地点的去族裔化小说,也很有启示性。对叶嘉莹诗词弱德之美的阐释则显示了她古典诗词的修养……不能不说,这样有心的解人实在难得。
《史论》图文并茂,可读性高,大量的图照,琳琅满目,有效地加深了读者的形象认知和感性记忆。这些图照,既有百年以来各个时期加拿大报刊上的原版,也有近期的新照(包括庆庆亲摄者),加上与作家面对面的访谈记录和照片——大量第一手可视可感的视像资料的蒐集,亦为原本可能读之无味的史论增色不少,使内容显得格外的生动和充实。这些无疑需要作者拥有相应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外语文献收集、整理和阅读能力,殊为难得。
作者精心编制的附录“加拿大华人文学大事记”,更是前所未见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这是国内外首份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大事年表,旨在为读者迅速了解加华文学的发展概貌提供津梁之便。其所显示的搜罗史料的能力也不能不令人钦佩,非常值得后学者学步。
总之,《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是具有突出原创性、很高学术价值与明显现实意义的优秀成果。正如加华文学前辈、大诗家痖弦先生所言,“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寻根意义的拓荒之作,是在世界华人文学原野上用心耕耘结出的硕果。”无论是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发掘,乃至理论方法的运用,都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启示作用。
读着这本书,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名、地名和书名,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十年前的加拿大文学之旅:从温哥华到渥太华、多伦多再到滑铁卢,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郑霭玲等知名作家及瑞纳森学院孔子学院李彦院长倾心交流,专程参观白求恩故居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对法裔聚居的蒙特利尔的迷人魅力,更有无法忘怀的独特记忆……
但愿所有读过此著的朋友由此更加走近加拿大,使得北美之北的广袤大地不再陌生、不再遥远。
曹惠民
2019年1—2月于姑苏觅渡桥
曹惠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多元共生的现代中华文学》《出走的夏娃》《他者的声音》《边缘的寻觅》《台湾文学研究35年(1979—2013)》,主编《1898—1999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台港澳文学教程》《阅读陶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