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手册
- 赵济洲
- 3868字
- 2021-03-29 14:53:32
第三节 环境行业及其他行业和部分省市环保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
本节重点强调,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内容进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进行。
目前,已有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有关文件如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
《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
《河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环办[2012]48号)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环发[2012]49号)
《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环发[2012]49号)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环发[2012]72号)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环办[2014]102号,2014-11-24)
《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环办环评[2017]43号,2017-5-22)
这些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内容,可以在环评云助手中查询,环评云助手有手机版,随时更新,非常方便。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要求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总则。概述任务由来,说明与规划编制全程互动的有关情况及其所起的作用。明确评价依据、评价目的与原则、评价范围(附图)、评价重点;附图、列表说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执行的环境标准对评价区域的具体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内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等。
(2)规划分析。概述规划编制的背景,明确规划的层级和属性,解析并说明规划的发展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时序,以及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等规划内容;进行规划与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分析,与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分析,给出分析结论,重点明确规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行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给出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不同情景。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概述环境现状调查情况。阐明评价区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概况、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等,评价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规划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状况、变化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和人群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区主要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对已开发区域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明确现有开发状况与区域主要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范围和程度,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论述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不同规划时段的环境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值。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说明资源、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预测模式和参数选取等。估算不同发展情景对关键性资源的需求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给出生态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量。预测与评价不同发展情景下区域环境质量能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所造成的影响,对主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性质与程度。根据不同类型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人群健康影响状况评价、事故性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分析。预测和分析规划实施与其他相关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撑状况。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综合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和分析、评价结果,分别论述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要素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和规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明确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并给出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
(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详细给出针对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最小化及对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修复补救的对策和措施,论述对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如规划方案中包含有具体的建设项目,还应给出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包括简化建议)、环境准入条件和管理要求等。
(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详细说明拟定的跟踪评价方案,论述跟踪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9)公众参与。说明公众参与的方式、内容及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重点说明不采纳的理由。
(10)评价结论。归纳总结评价工作成果,明确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1)附必要的表征规划发展目标、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以及表征规划涉及的资源与环境的图、表和文件,给出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监测点位分布等图件。
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环境影响分析依据。重点明确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
(2)环境现状评价。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对评价区域的要求,说明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及其保护要求;评述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评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评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状况、变化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区域环境风险防范和人群健康状况,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根据规划的层级和属性,分析规划与相关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评价不同发展情景下区域环境质量能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所造成的影响,对主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性质与程度。根据不同类型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开展人群健康影响状况分析、事故性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分析。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撑状况,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给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论证结果。
(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详细说明针对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减缓(最小化)及对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修复补救的对策和措施。如规划方案中包含有具体的建设项目,还应给出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环境准入条件和管理要求等。给出跟踪评价方案,明确跟踪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5)根据评价需要,在篇章(或说明)中附必要的图、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要求
(1)一般包括概述、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附录和附件等内容。
概述可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等。总则应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等。附录和附件应包括项目依据文件、相关技术资料、引用文献等。
(2)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工程分析应体现工程特点,环境现状调查应反映环境特征,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影响预测方法应科学,预测结果应可信,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
(3)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范,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真实、可信,资料应翔实,应强化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图表信息应满足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表应采用规定格式。可根据工程特点、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突出环境要素或设置专题开展评价。
三、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五图四表”技术要求(试行)(川环函[2003]231号)
(1)地理位置图。
①在右上角套该县、市、在省、市的相对地址圈。
②方位和风玫瑰(可合并)标注于右上方,图例和相对比例尺标注在右下方。
③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1/100000,开发区项目可适当放大。
④反映出行政区划、运路交通、水系、城镇。
(2)工程平面布置图。
①标明图例及风玫瑰,比例尺用相对比例尺,比例尺大小自定。
②直接标明生产装置及车间名称,如文字太多可列表说明。
③标明产污位置、排污位置。
(3)工程外环境关系图。
①应标明主要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点。
②采用有等高位线的地形图,标明地理信息距离,方位应标注准确,水系及地形情况应清晰。③方位及风玫瑰,比例尺自定。
④拟建项目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用列表方法表示,表中应将保护目标名称、方位、距离、搬迁的户数和人数表示出来。
⑤此图必须包括全部评价范围。
(4)监测布点图。本图应用有等高线的地理位置图。
(5)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①标明各种污染因子产生的位置,标注产污量。
②污染物的去向,包括污染物经什么污染治理措施处理及处理后的排放去向。
③主要原料的加入位置,产品和污染物的产出位置。
注意点如下。非工业项目应增加土地利用现状图;五图中使用统一的图例,图例附后,超出本图例的由评价单位自行标注;五图四表中使用的文字符号统一按环评导则的要求执行;单独的房地产建筑可适当从简。
表2-26 项目组成表
表2-27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表2-28 工程“三废”排放量统计表
表2-29 环保设施(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